面包机二次发酵的问题
(2011-10-08 21:11:36)
标签:
面包机二次发酵杂谈 |
分类: 我的摄影 |
今天在网上找到一个关于面包机二次发酵的帖子,希望能有所参考:
解决面包机和面二次发酵酵母活性不足的问题
首先声明,我也是新人。这个方法只用了5次而已。但是效果都很好。特此推荐。
面包机带给给我们懒人一族不少方便,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遗憾的事情。比如面包机和面时间过长,导致二次发酵,酵母的活性不足。二次发酵时面团发的很慢,我们被迫加长二次发酵的时间。做出来的面包有一股不应该有的酸味。
我们首先来算一下,从进面包机开始,酵母做“无用功”的时间有多少呢?
1小时的揉面,10分钟的醒面团,1小时的第一次发酵,20分钟的醒发。在这2个半小时内,酵母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改变面包风味。而且各位JJ或者MM,大家有没有发现面团是越揉越湿呢?没错,这还是酵母造成的。酵母进行呼吸作用会产生一些水。
我们再来看看酵母生存的环境——面团
面团里面含有酵母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酵母才能生活下去。可是这些营养物质是有限的,在被消耗之后,难以得到补充(你不会在面包里面加细菌培养液吧……)。这就使得酵母的活力-时间关系成为一个n字型的函数。
也就是说,酵母在刚刚加入到面团时,养分充足,酵母菌大量繁殖,面团的发气性很好,当酵母菌到达一定数量之后,面团提供的营养物质已不能养活这么多酵母菌,酵母菌便大量的死亡。这时候面团发大就不那么容易了。
因此解决的方法有2种:1是减短揉面的时间。某些手工揉面的强人能做到15分钟出膜。但是我们懒人的面包机是干什么用的,不物尽其用能行么~
2是减少酵母所做的“无用功”,这里,我想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以和面时间一小时为例:
方法:
1、在面包机里面加入除黄油和酵母的所有材料,选择和面团程序,进行第一次和面。20MIN
2、第一次和面结束后,让面团醒10分钟。此时应关掉面包机,或者结束和面团程序,免得面包机对面团保持恒温。10MIN
3、醒面团结束,再次启动面包机,选择和面团程序。当第二次和面进行了10分钟,加入已经软化的黄油,继续让面包机和面。20MIN
4、第二次揉面结束后,把面团从面包机里取出(此时的面团应该很柔软,不会粘手),像包馅料一样,把酵母包入面团,把口封好,不让酵母露出来。
5、把包了酵母的面团放入面包机,继续选择和面团程序。20MIN
6、经过三次和面后,就可以进行第一次发酵了。我建议大家把面团放到面包机里发酵,毕竟用面包机进行第一次发酵很方便么~
7、第一次发酵完后,排气,醒面,整形,再进行第二次发酵,就可以进烤箱了~~
注:
1、本方法解决了酵母直接遇糖,盐死亡的问题。所以在添加盐和糖的时候,没有什么顾忌,直接放桶里就OK。
2、本方法最好使用粉末状且易溶于水的干酵母,新鲜酵母没有试过,有兴趣的可以试验一下。我使用的是安琪耐高糖快速酵母。
3、酵母不用用水溶解,干燥的就很好。我检查最后揉好的面团,并没有发现未溶化的酵母。
4、若想要口感更好的面包,可在第三步时,适当增加揉面的时间。不过建议增加的时间以不超过20分钟为好,免得面团断筋。
各位懒MM,去试一试这个方法吧。
(理论性东西较多,理论看得头大的人可以只看方法和注。本人理科生么~比较偏重理论。另外,有错误请指出来。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看看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题外话:有人能说一下我的猜想是否正确么?
我的猜想:
揉面团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材料混合阶段(没啥解释的)。第二阶段,面筋形成阶段(蛋白质和蛋白质聚集在一起,形成大分子的块状面筋,此时的面筋在面团内分布不均匀)。第三阶段,面筋成网阶段(块状的面筋经过拉伸,均匀的分布到面团的各个部位,从而形成一张致密的网,也就是我们肉眼看到如同纸一样的薄膜)
理论依据:
1、第二阶段的面团没有拉伸性,易断裂。这是因为面筋还没有成为“手拉手的”长链或者网状分子
2、人工的摔面比面包机的搅拌,更易达到出膜。摔面会拉长面团,在面团内的面筋也被拉长,使原本是块状的面筋,拉成丝装。丝和丝交错,便织成了网,从而更快的达到出膜状态。(不要说厨师机很快,厨师机的效率是建立在大功率上。面包机的和面功率才100W,理应比厨师机慢几倍。)
若猜想是正确的话,这可应用于和面机的生产,家庭手工和面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