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群文阅读评课稿四(2)
(2015-12-30 09:43:07)
标签:
365 |
六年级群文阅读评课稿
听了两位老师的两堂“群文阅读”教学观摩课,我对“群文阅读”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如下:
“共性整合·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提出,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的路径。
目前,我们一直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正在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我觉得两位老师在这方面的探讨,很有实际意义,她们的阅读教学课别具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中“量”的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更新的“质”的飞跃。
“群文阅读”的提出不再让老师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等既定途径进行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在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上有了“质”的突破,因此,“群文阅读”一定要学会放弃,而两位老师在这方面更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以最大的真诚,充分信任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是群文阅读向传统语文教学提起的挑战,也是本堂课的显著特征。两位老师在试图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领学生的阅读生活,搭建学生的阅读平台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通过观摩,我发现“群文阅读”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先学后教、互学互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形成,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在班级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品位。
这两堂课也给人留下了不少探索空间。我觉得“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尽量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诸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还包括实用性文本,说明书、广告、手工制作图示等。老师在课的预设上应该更贴近学生。以丰富学生信息量,为不同等次的学生提供展示阅读的空间,搭建更为广阔的阅读和欣赏平台。
“群文阅读”在体现了阅读理念的广泛性、经典性的同时,还应该特别强调文本的可朗读性,让学生从朗读童韵和谐、脍炙人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群文阅读应该倡导多阅读,多比较,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多学习、多实践,寻找适合自己的的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课堂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不管背景知识多寡,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学生能力间的差距,妥善解决“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层次差距,让“群文阅读”课堂面向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