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路程和时间》评课材料--四(1)数学
(2015-11-03 19:08:34)
标签:
杂谈 |
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创设适当的情境氛围,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学习动力,整节课都会乐此不疲。课的一开始,李老师出示了课件,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在感受到社会飞速发展和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初步感知速度的快慢,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飞机和自行车的速度,初步感知“速度”的含义,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理解了速度的含义与作用、速度单位的表示与区别。
二、联系实际,调动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越紧密,学生的学习经验就越丰富,探索过程就会越积极,新知也就会掌握得更牢固。李老师结合闪电和打雷情境,通过比较光和声的传播速度,使学生在感知速度快慢的同时丰富了科学知识,并将知识迁移到情境中,学生在具体、轻松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速度”这一概念以及单位,从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使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
三、问题导向,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建议:
把动手摆一摆的环节可以舍去,换成说说动物奔跑速度的意义。这样时间就充裕了,速度的理解就更加透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