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2018-05-25 17:11:25)
分类: 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教材P5~6例1、例2及练习二第1、2、3、4、5、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2.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4.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出示图片:认识他们吗?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谁能清楚的描述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情境预设

(1)灰太狼是爸爸,小灰灰是儿子。   

(2)灰太狼是小灰灰的爸爸,小灰灰是灰太狼的儿子。

哪种阐述更清楚严谨?在数学中我们的语言表述一定要严谨且简洁明了。

2、我和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揭示课题: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同样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着相互依存关系的因数与倍数。

二、民主导学

(一)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9÷5=1.8            30÷6=5    

20÷10=2        21÷21=1            8÷3=2……2         

26÷8=3.5       19÷7=2……5        63÷9=7

(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

(2)分类。

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按结果分类吗?

(3)学生展示交流:

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得数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第二类 :得数不是整数或有余数   

9÷5=1.8     19÷7=2 ……5      8÷3=2… …2   26÷8=3.25

我们先重点看12÷2=6 ,你还记得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在除法中,除数是不能为“0”

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也就是说2、6和12的关系是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在刚才我们说在除法中除数是不能为“0”的,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非“0”的自然数。

前面我们在描述小灰灰与灰太狼之间的父子关系时,我们知道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描述时一定要讲清楚,谁是谁的爸爸,谁是谁的儿子,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因数与倍数是什么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不不能单独存在。)所以在描述因数与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看下面的算式,你能说出谁和谁还有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吗?

12÷2=6      12÷1=12       12÷3=4

评价;说的真好,从上面三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想不想展示一下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出示算式题

20÷10=2      30÷6=5       21÷21=1        63÷9=7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

同桌两人一组,一个说乘法算式,另一人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二)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1)找因数

刚才大家表现的真是太优秀了,我们知道了因数与倍数的关系,现在老师想问你知道18的因数有哪些吗?

提示:先独立思考,再总结找因数的方法,最后把你的方法与小组中的同学讨论,然后汇报。

A.列除法算式

B.用乘法一对一对的找。

说的真不错,你真是一个勤于思考又善于总结的好孩子。

   讨论强化:无论是用乘法算式还是除法算式,你觉得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小组内交流方法

   展示汇报:

1)  找一个数的因数时,一般从1开始,一对一对的找。

2)  写的时候要一头一尾成对地写因数

   现在我们来一起写出18的因数有:1,2,3,6,9,18。

  方法:在写因数时我们一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加句号表示结束。

   还可以怎样表示?

   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时,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的,不用加句号。

现在你能快速的写出30的因数有哪些?36的因数有哪些吗?

提问:在写一个数的因数时,如果有相同的因数时,怎么办?对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3)深化知识:观察18,30,36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们本身。

(2)找倍数

刚才我们探究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你能找出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吗?

1)2的倍数有哪些?

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中的同学听,然后总结汇报。

2)展示交流

A、通过乘法找2的倍数,用2分别乘1,2,3,4,5,……说的完吗?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那么得出2,4,6,8,10,……都是2的倍数

B、根据除法算式找出2的倍数,看哪个数可以被2整除,那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

前面我们学习了写一个数因数的方法,现在谁来说一说写一个数倍数的方法?

讨论: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对,从它的1倍数开始找。

根据找2的倍数的方法,找出3和5的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

展示:

观察2,3,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检测导结

打开数学书独立完成练习二的1-6题

组内检测,集体评议

个人总结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说的很完整,期待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倍数和因数》教学反思

《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而现在是在未认识整除的情况下直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数学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较难教,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首先是名称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又不经常接触,对这样的概念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断,需要一个长期的消化理解的过程。

这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化、活动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 

1、借助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导入课题前,通过把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自然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支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自主探究,掌握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整节课中,教师始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中自主获取知识。 新课程提出了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学中的多次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获得知识,发现特征,而且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三)变式拓展,实践应用 

练习的设计不仅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且注意到了练习的层次性,趣味性。在游戏中,师生互动,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学生不仅参与率高,而且还较好地巩固了新知。课上,我能注重自始至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养,并及时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享受数学,感悟文化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