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认识更大的数教学设计(一)

(2016-09-13 17:07:56)
分类: 数学教学设计2016-2017第一学

一、认识更大的数

首案编写:贺瑞萍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学信息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及近似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首先,通过数小方块,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然后,通过练习中的数数活动,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十进制计数的特点。

2.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比较大的数。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理解。接着,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运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大数的读法与写法。

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体现了这两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再讨论写法。需要注意的是,与过去的教学相比,本教材更加重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大数的读和写,而不是死记几条“读法”或“写法”。

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一些数据的意义,是本单元着重渗透的思想。无论是数据的收集过程,还是解释数据的意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下进行学习,这一点在教学时需要格外地重视。

3.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改写数据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较大的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需要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材里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比较大,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使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在实际情境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数据的改写是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如1660000=166,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两者之间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加以说明,以减少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出现错误。

4.在观察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单元的学习,是使学生在体会近似数的作用及意义的同时,掌握(以“四舍五入法”为主)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读写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教学要求

  1.经历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3.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以“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建议

1.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先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再提出问题。

2.在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时,要适时启发学生练习学过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想怎样把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基本图形。

3.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更大的数--亿级亿以上的数。通过学习,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及亿以上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更大的数;能比较亿及亿以上数的大小;掌握以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教学难点

多位数的必定以及近似数的判定。

课时安排

1 数一数  1课时

2 认识更大的数  1课时

3 人口普查   1课时

4 国土面积   1课时

5 近似数  1课时

6 从结绳计数说起   1课时

7 练习一  1课时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活中的大数,掌握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含义,掌握十进制,知道十万是多大的数。

方法与过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及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明确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2.掌握十进制进行计数的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探索发现法。

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相信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4、读出下面各数

3963507690012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5.从右到左说出各数字的数位。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讲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是几认读几千,百位是几读几百……蹭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有几个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如我国有13亿人口;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

二、自主学习

认识“十万”

学生读情境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

3.当数到九万时,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少?思考讨论,引出“十万”计数单位。

三、反馈交流

1.万位上满十了怎么办?(组内交流)

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是十万。

2.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3.十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

四、精讲占拨

提问:一辆车如果卖十万,2辆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用计数器验证。

五、当堂训练

1.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领;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按顺序数。

六、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教学设计

数 一 数

10个一万是十万。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十万                           ()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尽量从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让学生学习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自主探索知识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征,让课堂上的数学尽量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扎实有效。

 

 

第二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

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

方法与过程

通过对资料交流的过程,感知大数。通过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四位一级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

教学难点: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以内数的概念。

教法学法

小组调查,汇报,交流

教具学具

课件、计数器、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 图)

书中资料,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互相说一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

2)小汇报。请有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师提问题,这些数它们事表示什么意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和必要性,并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万”

1)提出自觉要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觉课本第2和第3 页,边看边思考;100000元表示什么?1000000元呢?你还看懂了什么?

2)老师巡视。走近学习困难的学生,适时,适度与他们交流,指导。及时了解大部分学生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作出如何引导的策略。

3100000元表示什么意思?怎么来得?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只要他们描述有理由,都就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只要有阁下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

4)如果10000在计数器上这样拨,那么100000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下去吗?(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10个珠子,也有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进一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1个珠子,些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很有效的)

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是十万。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十万之间的关系。

5)出示相关的数据资料

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十万张约摞在一起大约有3导楼高

十万步东倒西歪在400米的跑道上起130

十万天大约是274

【设计意图】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有助十万的理解和运用。

2.认识“百万,千万,亿”

1)出示米粒图

一碗米大红10000粒,一锅呢?一袋2KG的大料大约多少粒……

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2)师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呢?

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吃人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提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突出规律性。

三、方法应用

1)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疑问。

2)整理数位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发现: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给出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的概念。

四、总结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五、练习

板书设计

                     认识更大的数

        亿               

亿  亿   亿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学反思

1. 教学本节课时,为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借助实物进一步理解千、万、十万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后,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引导学生借助计数器拨珠、数数,进一步理解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把零乱的知识系统化、抽象化,利用想象理解一亿的意义。

2. 在建立了“十万、一亿”的表象后,学习数位、计数单位、十进制记数法、数位分级等知识,让学生通过举例、交流等方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