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2013-01-30 14:14:37)分类: 课题研究 |
一、试卷情况分析
此次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八个大题。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3、体现了灵活性。
在考察学生“倍”的内容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显示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并超出了这学期的学习范围。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本次测试结果与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相符合,学生在测试中基本发挥正常,学生发挥出了自已的实际水平。
1、二(2)班应考人数75人 ,实考人数74人,及格率99%,优秀率68.92%,平均分94.27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58分。
2、试题各题的得分统计
|
一题 |
二题 |
三题 |
四题 |
五题 |
六题 |
七题 |
八题 |
满分 |
10 |
15 |
35 |
7 |
14 |
6 |
6 |
7 |
均分 |
9.27 |
14.7 |
32.7 |
6.19 |
13.6 |
5.56 |
5.83 |
6.554 |
得分率 |
92.7% |
98% |
93.43% |
88.43% |
97.14% |
92.67% |
97.17% |
93.63% |
三、典型错例分析及原因
(一)游览路线图。
共2小题。出错最多的是第2题。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对“方向与位置”这部分的知识的掌握,出错原因是部分学生把两地间的距离弄错,如 20米写成2米。
(二)数学接力。
此题出错较少,有个别同学出错是因为不细心造成的。
(三)智慧岛。
共9小题。第1题通过考察发现还有及个别学生对方向与位置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第6、9题出错较多,8×6=8×()+(),8=()+()=()-()=()×()=()÷(),考察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第8题出错也较多,20以内4的倍数有:()、()、()、(),已超出了这学期的学习范围,虽然把题改了,但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改。
(四)扫雷区。
共7小题。第4题出错最多,通过考察发现还有部学生对“倍”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
(五)购物区。
共5小题。特别是第4、5小题,有一定的联系,通过考察发现个别学生不认真,第4小题做错连带5小题也就错了。以后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这一点,学生一定养成认真的好习惯。
(六)礼品区。
大部分学生没什么大问题,类似这种让学生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题或者需要认真审题的题时,中下等学生不是思考不到位就是题没审清。
(七)自由活动。
通过考察“观察物体”发现此题出错较少,学生掌握的还可以。
(八)精彩回放。
通过考察发现学生主要问题不是不会认识时间,而是对于一个时间段内的时间究竟有多少计算不对,教学中教了学生两种方法,一种是顺着时间去算,另一种是用后面的时间点去减前面的时间点。
四、从答卷情况看教与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试卷各种不同题型的抽样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基本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学生书写大部分较为整洁,格式相对规范,学生学得相对较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从答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在做题细心方面,仍有欠缺,需要继续加强。
五、针对以上做题情况,特制定下一步的措施:
1、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注重通过创设情境,评价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使之贯穿与整个数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每天拿出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背乘法口诀、练口算。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认真细心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检查等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极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加强学生读题理解能力。从考试的整体状况来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的变换各种题型,让学生会融会贯通。避免学的比较死。
5、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人而异。
6、进一步加强学生专心致志,细心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7、关注后进生的状况。
希望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争取在下次考试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