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程老师按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进行了大胆尝试,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为学习内容,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一轮红日、一首儿歌构成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程老师以此为切入点,激活了学生已有的方位知识和经验,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以愉悦的心情、探究的心理参与学习活动。
特别是诵读了一年级的儿歌《认方向》:“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东南西北,认清方向。”进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2.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建构。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将数学活动与学生喜欢的游戏有效地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既能够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方位观念,又能使学生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中,程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交流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构。如:面对利用多媒体出现在教室中的太阳,相互交流方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辨别方向;观察交流教室、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
3.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为主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尝试着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教者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一方面,在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让学生在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他三个方向的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了空间观念;另一方面,在学生课前搜集、了解了“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怎样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
为学生提供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发展了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很抽象,难度很大。我同青青草的建议如果程老师上成两课时对学生来说会不会容易些,困难就会小一些,教学效果会更好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