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盛世吉金】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故宫藏器)全形拓

(2012-08-19 21:13:46)
标签:

杂谈

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1935年出土于河南省汲县山彪镇一号墓。此器今藏故宫博物院,为抗战后王世襄从德国罗樾处索回。

  【简介】

  高31.6cm,口径10.9cm,腹颈21.5cm,重3.54kg。

  壶侈口,斜肩,鼓腹,矮圈足,肩上有二兽首衔环耳。花纹从口至圈足分段分区布置。以双铺首环耳为中心,前后中线为界,分为两部分,形成完全对称的相同画面。自口下至圈足,被五条斜角云纹带划分为四区:

  壶颈部为第一区,上下两层,左右分为两组,主要表现采桑、射礼活动。采桑组树上、下共有采桑和运桑者五人,表现妇女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可能表现的是后妃所行的蚕桑之礼。画中男子束装佩剑,似在选取弓材。习射组四人在一建筑物下依次较射,前设侯,侯为箭靶。《小广雅·释器》:“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 ”。这里描绘的应是古时举行射礼时的场景。

  第二区位于壶的上腹部,分为两组画面。左面一组为宴享乐舞的场面,七人在亭榭上敬酒如仪,榭栏下有二圆鼎,二奴仆正从事炊事操作。下面是乐舞部分,簨簴上悬有钟磬,旁立建鼓和丁宁,图中三人敲钟,一人击磬,一人持二桴(鼓槌)敲打鼓和丁宁,尚有一人持号角状的吹奏乐器在演奏,表现了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右面一组为射猎的场景,鸟兽鱼鳖或飞、或立、或游,四人仰身用缯缴弋射,一人立于船上亦持弓作射状。

  第三区为水陆攻战的场面。一组为陆上攻守城之战,横线上方与竖线左方为守城者,右下方沿云梯上行者为攻城者,短兵相接,战斗之激烈,已达到白热化程度。另一组为二战船水战,二船上各立有旌旗和羽旗,阵线分明,右船尾部一人正击鼓助战,即所谓鼓噪而进。船上人多使用适于水战的长兵器,二船头上的人正在进行白刃战,船下有鱼鳖游动,表示船行于水中,双方都有蛙人潜入水中活动。画中的战斗情景虽受画面的限制,仅能具体而微,然而刻画生动,战士们手持武器,头裹巾帻,射者支左居右,张弓搭矢;持戈者前握后运,双足稳立;架梯者高擎双手,大步跑进;仰攻者持弓戈矛盾,登梯勇上;荡桨者前屈后翘,倾身摇荡;潜泳者扬臂蹬足,奋力游动。作者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准确地抓住每一人瞬间的具有特征的动作,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本区位于壶的下腹部,界面宽,图中人物也最多。

  第四区采用了垂叶纹装饰,给人以敦厚而稳重的感觉。

  此壶纹饰内涵丰富,形象逼真,再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场景。它不仅是我国青铜器中的艺术珍品,在美术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http://s13/middle/8c768951gc79e3d5cf88c&690

http://s1/middle/8c768951gc79e3f75aba0&690

http://s15/middle/8c768951gc79e41bb88ee&690

http://s10/middle/8c768951gc79e42fc85a9&690
【追忆】一件东西总会让人想起很多人、很多事。
王世襄,号畅安,191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建国后在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工作多年,是“文革”结束国家恢复职称后评定的第一批研究员。历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很少有人像王世襄那样融入他的时代、交往的人群和民间的游艺之中,并一一详细生动地记录下来。此外他还有许多有关美术史、工艺美术研究的重要的著述,是一位有着卓越成就的专家。但有谁知道在他辉煌的人生中掩藏着一段至今尚未昭雪的伤心历史。而这段历史却源自世界闻名的文博机构———故宫博物院。作为一位老文博工作者,王世襄却胸无芥蒂,始终还紧密地与这个中国最为著名的文博机构联系着,有召必至协助工作,并赠送历年的著作二三十种之多。
  1944年,国民政府的教育部在重庆成立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以下简称“清损会”)。1945年9月在世交马衡与梁思成两位副主任的引荐下,王世襄被任命为平津区助理代表。当时的正代表是教育部特派员沈兼士,副代表为唐兰、傅振伦,但由于交通困难始终没有到任。清损会平津区工作结束后,王世襄又被清损会派往东京任中国驻日代表团的专员。在此前后约两年的时间内,王世襄参与了抢救和接收六批重要文物的工作。
  据王世襄回忆:经古玩商陈耀先、陈鉴堂、张彬青等人提供情况,沦陷时期河南等地出土的重要青铜器多数被纳粹德商杨宁史买去。杨氏是禅臣洋行经理,洋行及住宅的地点在东城干面胡同中间路北。杨在天津也有洋行和住宅。1945年11月上旬的一天,王世襄到干面胡同禅臣洋行去查看,恰好看见一个外籍女秘书在打字,文件内容是青铜器目录。王世襄将目录拿到手中,声明就是为追查此批文物而来。女秘书说,目录是德人罗越交给她打的,如需用这份目录,请告知罗越。王世襄拿目录找到罗越,罗氏承认目录是他编的,而器物则为杨宁史所有。杨此时在天津,因日本投降后,限制日、德两国人自由行动,故杨不能到北平来。为了使杨承认有这批铜器,只有把罗越带去天津,持目录和杨对质。罗越离京去津的许可是经沈兼士备文去北平市警察局批准签发的。王世襄同时还去敌伪产业处理局北平办公处联系,请将此事告知该局的在津办公处,会同调查处理。另外还去行政院长临时驻平办公处(负责人谭伯羽、曾昭六),也要求他们支持这一工作。1946年1月12日,经过王世襄的努力和官方出面交涉,杨宁史收集的古青铜器127件和古兵器136件被运到故宫御花园绛雪轩清点交接。1月25日的《华北日报》(北平)曾以《德人杨宁史呈献所藏古铜器经我接收在故宫陈列》为题予以报道:“德商禅臣洋行华北经理杨宁史,酷好中国艺术,搜藏古代铜器及兵器,中多商周时代精品。宋院长上月莅平获得关于文物报告,过津时,曾召杨晋谒。而杨以该项藏器,原系中国古物,自愿全部呈献我国政府。现经行政院院长临时驻平办公处谭主任指派专门委员曾昭六、董洗凡,教育部特派员沈兼士,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王世襄,故宫博物院处长张庭济,国内专家于思泊、邓以蛰等,于1月22日在故宫御花园绛雪轩点收,共240余件,由故宫博物院保管,并辟专室陈列。据专家称,此批铜器在学术上甚有价值。”1999年9月故宫博物院编辑出版的《故宫青铜器》一书著录故宫所藏珍贵器物348件,其中包括杨氏旧藏和与其旧藏相同的器物。杨氏藏器皆为生坑器物,类别全、涵盖广、时代序列完整、器型和花纹图案精美,其珍贵程度超过其它各家藏品。最为著名的是战国宴乐渔猎攻战纹青铜壶。杨氏青铜器被故宫接收后不久,在南京举办胜利后第一次文物展览时,曾运往参加展出,引起轰动。
  此外,王世襄先生还先后参加了:①觯斋藏瓷为故宫抢救收购;②接收溥仪遗留在天津张园保险柜中一批文物;③抢救朱启钤存素堂旧藏丝绣;5追还美军德士嘉定少尉非法接受日本人的古物;⑤从日本押运善本书回国等活动。
  1946年7月10日,王世襄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王世襄与故宫古物馆的人员一道,在景阳宫后院御书房布置了新入藏的杨宁史铜器、郭宝昌瓷器两个专门陈列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