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2018-12-16 17:44:43)比 的 意 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会写、会求比值。
2、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我们来到学校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生:(齐说)升国旗。
师: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尊严和荣誉的象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老师手中也有一面红旗(出示红旗),瞧,五星红旗是如此的灿烂、如此的美丽,但你知道吗?它还蕴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你想了解它吗?老师告诉你:它的长为3米,宽为2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又如何解答?
生1: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周长。
生2: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面积。
生3:我能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好,有哪些是表示倍数关系的呢?
学生说后,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1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关系,是什么呢?
板书标题:比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来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自主探究,团结合作。
师: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1:比表示一场比赛的比分。
生2: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生3: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又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师:你说得非常好,老师同意你的观点,既然比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这道题中有哪两个量?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完成板书:
长与宽的比是3比
宽与长的比是2比
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例子有很多(投影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口答)那么汽车的速度我们又可以说成什么和什么的比,是几比几?
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再一次引导学生口述,巩固记忆)
(投影出示)学校买来10个篮球,共花800元,每个篮球多少元?
师:你能按照上面说法说一说吗?
师:刚才我们将两个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什么叫做比呢?
生1:两个数相除可以写成两个数的比。
生2:比也表示两个数相除。
生3、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师:你真聪明!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又叫做”是什么意思?
生1: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是相除关系,也可以是比的关系。
生2:具有相除关系的两个数,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生3:同样具有比的关系的两个数,也可以用相除关系来表示。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的好,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也有符号,怎样来写比呢?
以“3比2”为例,引导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和写法,以及怎样求比值。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长与宽的比是3比2,写作
师:大家都认识了比的各部分名称,其实比与分数、除法还有许多联系奥妙呢!你知道吗?
生1: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比号相当于除号。
生2:我发现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比号相当于分数线。
生3:我发现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得来的。
生4:老师,既然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又相当于分母,而除数、分母都不能为0,因此,我觉得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
师:你的观察非常仔细,说得非常好,非常对1
生5:老师,既然比的后项不能为0,为什么在体育比赛当中经常会出现“2:0”、“3
师:你提出的问题真好!有哪位同学来帮老师解释呢?
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在体育比赛中的“2
生6:老师,比可以写成除法形式,除法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问比可以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师:当然可以(指 ),像2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交流探讨,并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方法,在一种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并能掌握新知,构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自信心,从中感受到学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活动一:算一算
求比值:4:5
学生独立完成后,看比值、找规律。
活动二:说一说
(投影出示)你能把它们分别组成比吗?
1、小刚9岁、小丽13岁
3、小林身高120厘米,小强身高130厘米。
4、六(1班)有60人,六(2)班有61人。
活动三:相信你
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对不对?你认为呢?
活动四:辨真假
师: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今年世界锦标赛中,我国小将王皓以4:0的比分横扫德国名将波尔,勇获冠军。请问:这个比分与今天所学的比有何不同?
活动五:填一填
0.25=
二、判断:
2
3
,后项扩大到它的3倍, 这个比的比值不变。
教学反思: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4、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推倒化简比的方法,正确化简比。
教学难点:正确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哪位同学愿意说说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先完成下表。填表后再说一说比与分数、除法有怎样的关系。(多媒体课件展示)
|
|
|
|
|
|
|
|
|
|
|
|
2、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
老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有什么性质?除法又有什么性质?它们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指名回答)
二、新课讲授
1、猜想。
老师: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相当密切,那么,在比中有没有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是怎样的?
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猜想的根据,老师也可引导学生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上进行替换。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或者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因此,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2、验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一下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汇报。
3、小结。
经过同学们的验证,我们知道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并且经过补充使它更完整了,在比中确实存在这种性质。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4、化简比。
老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的第(1)题。
(1)“神舟”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cm,宽10cm,(前面展示过),另一面长180cm,宽120cm。这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一小一大两面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15:10和180:120
提问: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达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前项和后项应该是互质数。
让学生自己尝试把这两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15:10=(15÷5):(10÷5)=3:2
180:120=(180÷60):(120÷60)=3:2
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比化简的结果,并让学生说说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说明两面国旗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出示例1的第(2)题。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6:2/9
让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师生共同讲评。
1/6:2/9 =(1/6×18):(2/9×18)=3:4
提问:为什么要乘18?可能会有学生想到不同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
0.75:2=(0.75×100):(2×100)=75:200=3:8
或(0.75×4):(2×4)=3:8
老师强调:不管选择哪种方法,最后的结果都应该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而不是一个数。
5、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在校对、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化简比的方法进行小结。
(2)完成教材第48页练习十一的第4—6题。
三、当堂测试
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4:28
4/5:4/7
2、改错。
(1)0.48:0.6化简后是0.8。
(2)21:12化简后是21:12。
(3)1:0.4化简后是2/5。
3、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我们还能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熟练地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加练习,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
1、化简下面各比.
162022/3 4.56 50.35
2、鞋厂生产的皮鞋,十月份生产双数与九月份生产双数的比是54.十月份生产了2000双,九月份生产了多少双?
1)如果a是b的1又3分之2倍,那么a:b=____
(2)某公司建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分之1,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0分之3,求修好的公路与没修的公路的长之比。
(3)从甲地到乙地,骑自行车需1.75小时,乘汽车要35分钟。自行车与汽车的速度之比是多少?如果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那么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教学反思:注重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练习题的设计应强调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容易进入陷阱的题目,在这些小陷阱中,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例如:当学生得出“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时,我马上出示:尝试:(1)、4:5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