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潘濛濛(原创)
(2014-12-07 10:17:53)《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梯形的认识》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平面图形都是平面直线图形,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于是重点在于对比构建梯形的概念,难点在于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潘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如下:
一、复习旧知,并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引导知识迁移,遵循学生形成概念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一般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在建立梯形概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充分感知,并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充分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通过对比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强调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最后,通过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范语言。这样即体现了老师主导作用,又将小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本节课主要以发展思维组织活动,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活动,在活动中思考。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验证——形成结论的学习过程,掌握梯形的概念。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能力。
四、练习少而精。
潘老师本节课共有三个联系,一是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二是找出梯形并画梯形的高,三是把梯形分割,试一试分别能分割成什么图形。三个练习即让学生掌握了重难点又发展了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