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潘濛濛(原创)

(2014-12-07 10:17:53)

《梯形的认识》评课稿

                                         

 

《梯形的认识》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这些平面图形都是平面直线图形,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于是重点在于对比构建梯形的概念,难点在于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潘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如下:

一、复习旧知,并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梯形的认识》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潘老师利用学生们已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图形并向同学汇报各个图形的特征,即发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隐射了这些图形的之间的联系与本质区别。

二、引导知识迁移,遵循学生形成概念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一般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在建立梯形概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充分感知,并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充分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通过对比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强调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最后,通过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范语言。这样即体现了老师主导作用,又将小学生置于主体地位。

   三、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提炼。

本节课主要以发展思维组织活动,即让学生带着问题活动,在活动中思考。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验证——形成结论的学习过程,掌握梯形的概念。教师用发展的眼光来教学,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能力。

四、练习少而精。

潘老师本节课共有三个联系,一是认识梯形各个部分的名称,二是找出梯形并画梯形的高,三是把梯形分割,试一试分别能分割成什么图形。三个练习即让学生掌握了重难点又发展了学生思维。

      潘老师这节课的能落实贯穿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基本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充分利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多钟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通过听课让我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学习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