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吃的教育

(2013-12-20 09:00:00)
标签:

偏食

饮食习惯

营养

独立进餐

喂养行为

分类: 营养与喂养行为


1)让孩子喜欢吃各种食品

从辅食添加开始就要注意给孩子提供广谱的味觉刺激,为日后进行充足的营养投入奠定良好的基础,避免形成挑食偏食异食拒食等不良进食习惯。


同新的食物相比,孩子常表现出对熟悉食物的偏爱。对新口味、新感觉食物的“恐惧”,是恐新的一种形式,出于基本的防护本能。这是儿童同环境建立关系时完全正常的表现。一般经过先勉强接受吐出再喂吞咽等,反复5~15次,经过数天才能毫无戒心地享受新的食物。

家长不能把开始的拒绝视为不喜欢,不再给吃,这会剥夺孩子学习喜欢吃这种食品的机会。要耐心,少量,多次提供,在孩子吃了一些后大加鼓励。也可津津有味地吃给他看,用联想的方法鼓励他。

家长不可在饭桌上说自己不爱吃某种食品或只提供你自己认为好吃的食品,这样可减少孩子挑食、偏食的发生。7~8个月后孩子味觉发育了,要进一步调整食物色、香、味、形,这是诱发食欲、保持良好食物兴奋性的营养心理学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

在辅食添加期内要营造良好的进餐气氛,首先要有轻松、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餐前要有准备阶段,如和大人一起收拾好玩具、洗手、摆碗筷等;让孩子坐在桌前等待2~3分钟,可以说等爸爸来一起吃,这种短暂的等待可控制孩子自身的欲求,提高对食物的期待感,最终享受到全家共同进餐的快乐;饭后要学会谢谢。进餐礼节的培养是重要的,这可加强人际交流,养成社会性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尊重烹调者的劳动和爱惜食物。

总之,家庭烹调和家庭进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这样长大的孩子和西方“快餐一代”绝不相同。“快餐一代”不仅有营养不均衡的问题,还有这种进食习惯形成的性格孤僻、自私、压抑等社会学问题。有些家长盲目学西方,总带孩子去快餐店,又为经济考虑常买了快餐给孩子吃,自己在一边看。不知你可曾想过,这样做后果如何?这样惯出的“小皇帝”,他还会爱别人吗?


营养行为包括父母的喂养行为和孩子的饮食行为。营养行为和营养结局(即孩子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不良营养行为会造成孩子长大后行为偏差和心理变态。如长期不规则进食可产生儿童压抑、退缩、潜能发育障碍,或霸道、跋扈、攻击行为。

影响营养结局的因素诸多,比如母亲抑郁但采用母乳喂养,婴儿哭闹、烦躁、生长落后;进食环境嘈杂儿童多攻击性;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抑制催乳激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胰岛素亲合力下降;进食速度快产生肥胖;饥饿、半饥饿造成生长迟缓等等。所以我们提倡充满爱心地喂养孩子,这才能做到“食入胃中的是营养,流入心田的是爱”,使孩子物质和精神均获益。就营养而言,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是缺一不可的。


3)培养孩子自己吃

孩子自己进餐,从智力开发来说可锻炼孩子手眼协调,精细动作;从心理发育来说可培养孩子自信心,防止偷懒和依赖别人。孩子用双手操作尝试自己吃,这是一种探索行为,是在学习自立,家长应给予充分的支持。

有的家长怕脏乱而阻挠孩子,简单粗暴地不许他自己吃,像填鸭一样地喂孩子,这会造成压抑甚至拒食,家长一着急更加暴躁、失控,强迫进食会导致孩子厌食,是不可取的。

孩子边吃边玩是正常的,但如果他玩食物就应告诉他食物不是玩具,再不听就把饭菜收走,一小时后再原封不动地端给他,以后进餐时他就会比较严肃认真和有礼貌了。


文:刘纪平 / 图: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