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智能发育规律(一):动作

(2012-05-02 10:51:44)
标签:

0-3岁

婴幼儿

大动作

精细动作

分类: 婴幼儿早期发展
http://s4/middle/8c694d8bgbf04e4c675d3&690

婴幼儿智能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不了解这些规律,道听途说或想当然地对婴幼儿进行所谓的“早教”,往往将家长引入歧途,对孩子造成伤害。“拔苗助长”应该说是早教的误区之所在。往往是家长爱子心切,用“无知的爱”去教育孩子,最终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婴幼儿智能发育规律可从动作、感知、语言、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发育去归纳、总结。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是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动作的发育与脑的形态及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所能形成的不同的动作和心理、智能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在婴幼儿语言能力,尚未形成的阶段,其心理智力水平的评估更多地依赖于动作的表达。运动能力既可检验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又可以为心理发展做准备,因为神经——肌肉运动向大脑提供了大量的刺激,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动作的发育与大脑脊髓、神经、肌肉的发育密切相关,其规律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

   . 头-尾规律:动作的发育自上而下的规律。换言之,孩子的动作是先会抬头,然后会用手取物,再后会坐、站、走,即遵循着从头到脚的先后次序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 由近到远的规律:也可称为从中心到外周的规律。即靠近躯干的肌肉动作先发育然后才是肢体远端的肌肉发育和动作形成。比如孩子先会抬肩,后会用手取物,从肩、腰部的动作向手、腕、足、踝的过渡都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 从泛化到集中,从不协调到协调的规律:2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对外界的刺激的应答是手舞足蹈,全身活动。比如眼前有一个鲜艳的玩具,小婴儿会兴奋的全身乱动,但他很难抓到玩具,4~5个月后他开始学习抓握玩具,并从不准确的动作渐渐形成手眼协调,准确无误的动作。这些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神经、肌肉的不断发育和成熟。

 

   . 正面动作先于反面的动作的规律:先会抓后会放、先会站后会坐、先会向前走后会倒退走等等都是这一规律的表现。

 

认真想一想,动作发育虽比语言早但仍比感觉的发育滞后。孩子尚未出生就有视、听,触等感觉的发育。出生后环境的改变,丰富的刺激更进一步激发了感知觉的发育。应该说感知对动作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孩子是先看到玩具才产生后来去抓握玩具的一系列动作的。因此我们在孩子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育训练中强调感知教育。

 

动作发育的进程可分为大动作和精细的动作两个方面。

大动作的发展顺序可以依次如下表达:1~3个月抬头——3~4个月翻身——6个月独坐——7~8个月爬行——9~10个月扶站——11~12个月走——19~21个月跑——22~24个月上、下楼梯——22~24个月双足跳起——31~33个月单足站立——3岁两脚交替走下楼梯。

 

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婴幼儿智力发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手巧则心灵。手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不可少的器官和工具。手的动作是这样发展的:刚出生的孩子紧紧地攒着他的两拳,2个月左右拳头才渐渐松开,3个月后婴儿会张开手并有了随意地抓握。开始是不准确的大把抓,5个月才会五指分开,准确地抓握。6个月学会两手抓握,再后会把玩具在两手之间倒来倒去,到了7~8个月学会用拇——食指对捏物品,从无意识地松手学会了有意识地把东西放下。15个月会用勺取物,18个月会叠积木,2岁会用筷子进餐,3岁会在别人帮助下穿衣系扣子。

 

无论大动作还是精细动作0~3岁都是孩子发展迅速的时期,我们不能期望自己的孩子按“表格”发育,但我们可以遵循发展规律为孩子创造学习这些能力的环境和条件,使他通过家庭游戏,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成长。


 

儿童智能发育规律(一):动作

儿童智能发育规律(二):感知

儿童智能发育规律(三):语言

儿童智能发育规律(四):心理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