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抱孩子会养成“抱癖”吗?

标签:
育儿宝宝二个月抱孩子亲子婴儿 |
分类: 养育与护理 |
我们常说孩子的“毛病”是大人惯出来的。那么多抱孩子就一定会养成“抱癖”吗?
不一定!孩子天生气质不一,有一类不爱哭的孩子怎么抱他也不会形成“抱癖”;另有一类爱哭的孩子,总要人抱,一旦放下就大哭不止,抱着、走着、掂着、摇着,好不容易不哭了,往床上轻轻一放,立马哭闹不止,紧接着又一轮抱、走、掂、摇……这种放不下的孩子就是人们称为有“抱癖”的孩子。其实这也不能说是家长惯出来的毛病,而是这类孩子先天气质所决定的。
在抱不抱孩子的问题上多少年来在民间和学术界都存在着许多争议,早年间更多的人认为孩子哭不坏,不必一哭就抱、甚至认为少抱的孩子更容易“自立”,这种理论指导下,很多妈妈揪心地看着、听着孩子哭而不敢伸手去抱,试想一下,这种状况下母子双方是否都受到严重的心理伤害呢?现代儿童保健学更强调让孩子身心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从小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恋、父子依恋,让孩子有安全感对日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抱孩子有什么好处呢?
抱孩子,尤其是不会主动运动的小婴儿,是一件让母子愉悦的事情。
首先,从孩子来讲抱起来比单调地躺着有意思多了。他可以看到、听到更多事物,躺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闻着妈妈的味道,听着妈妈的心跳声,如果还吃着奶,岂不是从视、听、味、嗅、触觉、空间位置觉等方面都获得了丰富的、良好的刺激,这些感知觉刺激传递到大脑是有利于儿童早期脑发育的。
其次,如果孩子躺着时哭闹,抱起很快就不哭了,哄一会儿就能入睡,再放下不再哭闹,那么可以推断,开始时的哭闹多半是由于肠道内积气造成腹部不适而引起的。当抱起孩子后憋在肠道内的积气改变了位置,不适感也就随之消失了。
第三,有时孩子要抱是为了调适情绪,那么抱着孩子到户外走走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抱孩子能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高兴,那么你就不妨多抱抱你的宝宝,这对母子都是有利的。对妈妈而言多抱孩子,多与孩子沟通有利于提高做母亲的敏感性。换言之,在做母亲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做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