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外婆的育儿感言

标签:
一个儿保专家育儿笔记姥姥小小特儿童保健亲子育儿 |
分类: 小小特 |
2007年春节,大年初一,我的外孙出生了。作为儿童保健专家,从那时起我又增添了一个新的角色——孩子的外婆。现在孩子已经4岁多了,看着他健康、快乐地一天天长大,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要科学地养育一个健康的宝宝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既需要家人付出全部的爱,更需要有科学的育儿知识作支持。
和外孙共度婴幼儿时光,让我有机会认真地观察365天孩子的生理需求和生长发育的变化;切切实实地实践一遍如何将现代育儿理论运用到生活之中;如何保持平和的心态尊重孩子的权利、母亲的权利。这一切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比如,在我的精心养育下,外孙的体重生长曲线一直沿着第50百分位曲线增长。我认为孩子不胖不瘦,按每个月生长速率的增长值生长,长得非常好;但是我所居住的小区,大多数家长却仍以孩子胖为荣,甚至有的5个月体重就达10公斤斤以上,使得孩子大动作发展明显落后,8个月不会爬,1岁3个月仍不会走。由于我了解婴儿期肥胖会造成孩子成人后慢性病发生概率增高,所以参考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出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推荐摄入量及适宜摄入量简表,坚持只给外孙能满足他生长发育的量,决不采取填鸭式的喂养方式。
对于铺天盖地的补钙、补锌、补铁、补维生素等等来自厂家、医院、媒体的信息,我不盲目相信,而是用营养计算和观察孩子的相关症状、体征等方法,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首先,我坚信0~6个月母乳可以提供孩子的全部营养需要,在纯母乳喂养阶段不必补充任何微量元素;混合喂养阶段,认真确认配方奶粉的标签,核对孩子每天的实际摄入量,只要够供给量标准就不额外补充。
对于孩子早期综合发展的问题,我和所有的家长一样希望孩子聪明、健康。但是我不喜欢诸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口号式的宣传。对于1岁以前孩子的早期教育,我相信最好的方法是日常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良好的感知刺激,通过你的眼睛、双手、声音和身体等等将你的爱充分地传递给孩子。所以我强调喂奶时眼睛要看着孩子,要和他有眼神的交流。抱孩子时要多抚摸他,抚触并不仅仅在限定的时间和场合才做。由于女儿、女婿和我在这个问题上有共识,能够全身心地爱孩子并多与他玩耍、交流,我的外孙6个月就会手膝爬,10个月他会电话里叫妈妈,1岁时学会了独走。
有人会说你是儿童保健专家,养育一个健康宝宝理所当然。我要说,理论知识确实重要,但是肯于身体力行才更难能可贵。为了详细观察和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对外孙每天的吃、喝、拉、撒、睡作了记录,每月监测外孙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为他建立了良好的生活规律。外孙出生的第一年,我的体重掉了5公斤,谁说带孩子不累啊。但是没有付出又何来天伦之乐呢?
我的许多育儿观点源于我多年来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卫生部妇幼司儿童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妇幼保健中心儿童处等单位的多个项目的合作,从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育儿理念,还有许多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在此回想起我作为儿保医生的成长经历,对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希望广大家长和我一样养育一个健康并充满活力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