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故乡”为话题的作文范例——故乡的秋雨(余秋雨)

(2013-10-25 17:25:22)
分类: 同台竞技


刘老师导语:

    “故乡”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包罗万象。很多孩子写作文时,总是会为自己的作文戴一个很大的帽子,诸如“我的故乡”等之类的,这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甚至是普通的作家来说,都是一大忌。因为话题包含的范围很广,倾之力,也很难写好。所以,老师建议,大话题可以小切口,选择一个点把它写具体、写详细、写深刻,这最难得。就如下面著名作家余秋雨的《故乡的秋雨》一样,余秋雨同样怀念故乡的一草一木,但他却抓取故乡最有特色的秋雨来写,以“秋雨”为线索,围绕“秋雨”将家乡生活的各个场面描绘殆尽,作者没有说思念故乡,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这就是技巧。

    

故乡的秋雨

 

余秋雨

今年雨水特别多,就连我所在的这个干旱少雨的北方城市,往往被北方性格感染掉凶悍的雨水也像在夜风下徐徐生起来的风,在细腻柔情地抚摸着黑黢黢的视线,不停止。

雨水很多,却不大,让一些窸窸窣窣的浪漫情调,缓缓升腾起来。一把把五颜六色如同绽放正酣的花朵的雨伞,被一个个靓丽的身影撑着。雨水在雨伞下形成一个个移动的蒙古包,遮掩住脂粉修饰出来的美。这个北方城市罕见的雨季,显得楚楚动人了。

站在雨中,我没有打伞。被雨水淋湿的头发,一粒粒水珠欢快自由地在我脸上舞蹈。所看见的雨景,就显得更加朦胧可掬。

这是一座北方城市,可能几十年也不会遇见这样一场没完没了的雨。很显然,对于老天这样的安排,习惯少雨的这座城市,有些猝不及防,或者多少有些憎恶。这些浑身写满暧昧绵长的雨水,是怎么也不能和粗粝旷达沾边的。人们哭丧着脸,在雨伞下,惆怅、无语。

而这些,却让我想起了故乡的秋雨。故乡的秋雨也是连绵不绝的。它更像是割舍不断的爱恋,走出去两步,再退回来。于是,不断地徘徊,不愿离去。

我的故乡在陕北。陕北给世人的感觉,是一个一辈子也不会下雨的贫瘠的黄土高原,它给人留下的印象,莫过于那一箍箍在山地上挖出来呈土黄色的窑洞,以及仿佛再怎么洗涤都不会褪掉的亘古荒凉。世人也许不知道,陕北的雨水,是积攒到秋天,一股脑全部交给大地的。

秋天的陕北,是迷人的。迷人的庄稼地,让人心生喜念。黄格灿灿的玉米棒子,红格丹丹的枣子……沉甸甸的谷穗,喜洋洋的笑脸,都在秋天的这个时间,光彩夺目。秋收是美好的,秋天连绵不断的雨水,更是喜人的。

秋天的陕北,一个个用庄稼茬子垛起来的柴堆,总能看到,咕咕咕休憩的老鸡带着一窝姗姗学步碎鸡仔,偎依在柴堆的下面。细小圆润的小眼睛,四处张罗着,捕获着。雨水淅淅沥沥地下着,丝毫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雅兴。它们是幸福的。就像此时盘腿坐在火炕上叼着一根木制的长烟锅子的农人,享受着文人骚客眼中的闲情雅兴。成群结队的雨丝,就从刚刚收拾完庄稼的黄土地上,迈着着妙曼的身姿,吟唱着动情的曲子,落下。

屋檐下早已放好的盆盆罐罐,在雨滴的亲吻下,偷偷地乐着。那似乎从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洞房里传出来扭扭捏捏的声音,更像是帕米尔高原上秃鹫掠过留下的和着河水叮咚的惹人欢喜的天籁。滴水落下的节奏,有时急促,有时缓慢。一会儿是慷慨激昂的交响乐,一会又是柔情似水的溢满爱与恨的缠绵曲。忙碌了半个月困顿的农人,眯着眼睛,抽着旱烟,别有风趣。此时,一年劳作的疲倦,像是那经历过沧桑凄凉的岁月,转瞬消失。秋雨中面露悦色的农人,像山崖崖第二次绽放的苹果花,异常绚烂。

衣兜里揣着没来得及炒熟的生瓜子,圪蹴在土圪梁梁上,和伙伴们,将吐下的瓜子皮,埋进那仿佛泛着微微温暖的土地。抑或随手摘几颗在秋雨中沐浴的大枣,扔在嘴里,甜丝丝的。

秋雨很细,像线条一样,丝丝缕缕。秋雨很小,小得都顾不上聚在一起远去就渗进大地。雨水是温暖而又细润的,温暖是雨水给农人迎面扑来的感触,细润是雨水带给人内心微微的颤动。

小时候的我,就生活在这样的场景中。

如今,故乡的概念,已然日渐模糊,何况一场故乡的秋雨!

我贪婪地张望着这个北方城市就像故乡秋雨一样的雨水,似乎在寻找一条穿梭在故乡沟沟壑壑中崎岖不平的山路。可是,眼前突然闪现出来的那条熟稔的山路,这么些年了,却愈加坎坷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