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炼字赏析——你意想不到的精彩(二)

(2024-12-13 09:16:12)
分类: 高考研究

炼字赏析——你意想不到的精彩(二)

原创 独阅乐众阅乐 

著一字境界全出  悟三法妙意涌流

——八上第三单元古诗文炼字教学 课堂实录


四、鉴赏提升

师: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知道八上第三单元这些模山范水、写景状物的篇章都是我国古代诗文的典范,所选文本中具有很多“炼字炼句”的典型。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刚才所学的方法,对本单元中的一些词句进行炼字赏析。

出示:快速浏览第三单元的古诗文,找到你认为精炼传神的字词,结合原诗(文)内容,用以下句式进行赏析。

我选的是《        》中“__________”(句)的“     ”(字),从       的角度,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嗅到了、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选的是《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的“孤”字,从视觉的角度,我仿佛看到了荒凉的边塞,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上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从心理的角度,我仿佛感受到了诗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在苍茫的大漠中。

师:每人选择两组,写到学案上。然后小组交流讨论,补充完善。

1:我选的是《与朱元思书》中“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中的“竞”和“争”,这两个词从视觉的角度,我仿佛看到了群山峰峦迭起,互相比赛般争高的姿态,感受到了群山的雄伟,充满了生命活力。

师:很好,这两个词非常精妙,让本来静止的山峰让你感受到充满生命活力。这是什么手法?

生:化静为动。

2:我选的是《答谢中书书》里“高峰入云”里的“入”,从视觉的角度,我仿佛看到了山峰高耸,直插云霄的雄伟姿态。山峰被云层环绕依稀可见,十分壮美!

师:从你的描述中我仿佛也看到了高峰入云是怎样的画面。

3:我选的是《黄鹤楼》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空”,从视觉的角度,我仿佛看到了空荡荡的黄鹤楼和孑然一身的诗人;从心理的角度看,我仿佛感受到了一种人去楼空的孤独和落寞。

师:嗯,这个“空”字非常妙,本诗还有一个“空”。

3:“白云千载空悠悠”。

师:看上去好像重复,但这种回环唱叹,让人有种一再落空的惆怅。

4:我选的是《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中的“随”,从视觉的角度,我仿佛看到了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随着作者的行船,视野也一点点变得开阔。

师:同学们赏析得都非常好!不仅领会到了某些字词的传神之处,而且能展开想象走进诗中的意境。如果在一首完整的诗中进行炼字赏析,那就要结合整首诗的意蕴、情感。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首诗的鉴赏

屏显:

课外古诗词鉴赏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释: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评价此诗:“极状山寺深僻幽静,篇法句法字法入微入妙”,请就“字法”微妙之处谈谈你的理解。

师总结:我们现在能欣赏到如此多精妙入微、令人叹为观止的诗文,离不开作者的用心经营和创造。唐朝诗人卢延让曾“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曾言“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正是他们的冥思苦吟、精益求精地字斟句酌,才有了这些意境高远、意蕴丰厚、异彩纷呈的佳篇名作,才成就了中华诗歌的璀璨与辉煌!我们只有静心品味,发挥想象体会诗文中意境,才能真正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领悟熔铸在每一个字词里的情感、意蕴。

【点评】

一、从整体到关键细节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这些诗文大都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细腻的情思,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学习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诗文大意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本单元可以分为四个课段展开教学,每个课段都从不同方向指向本单元的大概念和基本目标。有了对单元及课段要求的把握,有了对单元教学目标大概念大任务的统整,在研制教学目标时,教师就可以逐步将多维度的目标聚焦到各课学习共通的任务上,然后从这些共通的任务中细究深挖,提取出一个小的训练点,设计聚焦的学习来挈领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所选诗文大都篇幅短小、高度凝练,语言富有表现力,往往—个词甚至一个字就能生动地描摹出景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正因如此,我们在鉴赏时,应该抓住古诗文语言言简义丰的特点,设计任务引领学生细读诗句,甚至对每个字词进行反复玩味,用心去体味熔铸在每一个字词里的情感、意蕴。所以,将炼字作为一个切入点,实现从整体到关键细节的聚焦,是本堂课设计的初步思路。

二、从关键细节到审美透视

炼字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揣摩的有效方式为历代文人大家所推崇。学习炼字能帮助学生品味汉字汉语发展思辨能力培养审美素养,是感受和体验作品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刻理解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路径。

本单元课文均以精炼的文字描绘了或优美或雄壮,或空灵或清新的山水景物。炼字教学,势必要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还原作者观景写景时的情境和视角,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景物,体会景物的特点与神韵,从而使学生获得美感享受,达成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的目的。比如《黄鹤楼》中“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两个“空”字,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现了吊古伤今、怅惘孤独的诗人形象,同时也在语言形式上形成一种回环唱叹,颇有余韵。通过这样的炼字赏析,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体验诗人的情感之美和语言之美,建构自己的审美思维。

三、从概念到深刻理解

本单元的大概念可归纳为“模山范水、写景状物不同文体的山水诗文(内容)寄寓着作者的山水情节”。围绕“模山范水、写景状物”这一小概念,可设定教学目标为:“探寻古人是如何模山范水的,并学会运用一定的审美视角,进入文本,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世界。”模山范水中涉及到作者写什么,如何写的内容。炼字教学,正是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文中所描绘的意境,从而让学生明晰“作者写什么”的问题,并通过对语言的揣摩体味,进一步理解“作者如何写”的问题。

《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二字的赏析,一方面“直”和“圆”抓住了孤烟和落日的重要特征,展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以及落日带给人的温暖苍茫之感,这样的感受解决了模山范水“写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两个字为什么看似“无理”却又如此精妙传神?这就涉及到“怎么写”的问题。本堂课引导学生从空间的“点、线、面”构图角度去赏析,让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找到恰当的审美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从单元的大概念到“模山范水”这一小概念,再到“炼字”这一更小的概念,或者称其为达成“模山范水”这一小概念的途径,这些小概念又都指向本单元的核心大概念,这也充分体现了本课的教学思路是紧紧围绕大概念教学这个核心思想的。

四、从理解到迁移运用

有了前面思维支架的搭建,学生赏析就有了方向与工具,但还需要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强化能力。因此第四个环节“鉴赏提升”就是通过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形成感性与理性思维的融合,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进行想象与联想,并用规范得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这既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也是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思维的训练,同时也是对第三单元古诗文的一个小的整合。

最后的拓展延伸选取了被誉为五律无上神品”的《过香积寺》,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评价此诗:‘极状山寺深僻幽静,篇法句法字法入微入妙’,请就‘字法’微妙之处谈谈你的理解”这一问题中“极状山寺深僻幽静”便是从“模山范水”这一概念出发的,领会“字法”的微妙就需要将炼字赏析的方法迁移运用。

本节课的炼字赏析教学,改变以往诗文鉴赏中直接将标准答案、套路化答题模式植入学生脑中的生硬与低效,引领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诗无达诂”的真正内涵,搭建学生想象与诗文意境之间的桥梁,进而使学生进入到文字的优美世界中,深入理解这些文字丰富的情感意蕴,为学生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