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丨漫话漫画作文

标签:
杂谈 |
分类: 高考研究 |
高考语文丨漫话漫画作文文
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因为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漫画作文以其视觉性强、实用性强、趣味性强和变化多样的特点,颇受命题人的青睐,也深受考生和老师的欢迎。细数历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会发现:漫画作文是高考作文的常客。
(一)1983年,漫画作文第一次进入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1.仔细观察上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2.根据上面这幅漫画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参考立意:做事情要意志坚定,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
(二)沉寂13年后,1996年,漫画作文第二次出现在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
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1—2题。
1.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注意: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共200字左右。2.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立意:正确面对挫折;教育者的心态与教育的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立意:不盲目从众;不忘本真。)
(五)6年后,漫画作文第五次进入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出现在2016年的全国I卷中:
(六)3年后的2019年,漫画作文第六次进入在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出现在全国卷中: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参考立意:从学生的角度看,有感念师恩、赞美师情、毕业感言、展望未来等;从老师的角度看,有教育情怀、师生情谊、期待祝福、眷恋不舍等;从社会的角度看,有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弘扬教师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等。)
(唐光雨漫画作品,有改动)
[注]描红:用毛笔蘸墨在红模子上描着写字。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立意:面对困境,应该逆流而上,静水深流;追梦路上,应该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成功在即,应该低调、含蓄,心境淡然;写人即做人,走好每一步。)拟试的漫漫画作文属于材料作文,通常是由出题者提供一幅或一组漫画,让考生通过对漫画的观察、分析,自选角度、发挥想象、联系现实进行写作的作文形式。漫画材料直观形象地再现生活图景,很容易唤醒考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激活考生的思维。再者,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图像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承载体,读图成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以漫画作品作为作文的命题材料,是完全可行的,同时也丰富了作文的命题形式,符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多元化趋势。下面以湖北省腾•云联盟2025届高三八月联考漫画作文为例,探讨漫画作文的审题立意、思维建模、写作等方面的规律和技巧。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首先
研读画面析内涵。在研读画面时,一定要注意仔细观察漫画中的人、物、景、情和文字,把握其性质,领会其寓意。漫画里蜗牛缓步持续向前,而大腹便便的人在脑海里幻想自己快速飞跃。幻想带来了什么?是徘徊。持续向前和犹豫徘徊的结果是什么?“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漫画中的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其次
二元思辨明关系。“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这句话中有两组概念需要分辨:一是“最快”和“最慢”,“最快”,就是持续向前;“最慢”就是犹豫徘徊;二是“跨越”和“小步”,“跨越”是大步向前、飞跃发展;“小步”是稳扎稳打、缓缓精进。写作时要从对这两组概念的分辨出发,建立两组概念之间的联系,并能根据社会生活实际,点名出其中的现实意义。
第三
类比联想精立意。这幅漫画运用对比手法,在形象主体中寄寓了深刻、丰富的主题思想,审题立意时要学会类比联想,将其引申到社会人生的层面上。持续跨越向前当然是最快,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人能持续不断地跨越;而小步持续向前,就是现实中的最快。反过来,不管是跨越还是小步,只要徘徊,就会陷入最慢。“徘徊”这个关键词成为了连接两组概念的纽带。影响“徘徊”的因素主要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切实际的幻想、阻碍人持续前行的其他因素等。
亮明立意
莫因步小而觉缓,持续前行即飞速;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抛却幻想持续奋进。
构思建模1
转述漫画,亮明观点
蜗牛缓慢爬行,步履维艰却朝向目标;幻想一步登天的人,在徘徊中虚度光阴。唯有行而不辍,履践方能致远。
对比分析,解读内涵
持久坚持与徘徊不前,行而不辍与犹豫不决,两相对比,剖析“最快”与“最慢”的真实含义。
析事明理,思辨论证
从客观原因的角度分析事理,阐释分论点:行而不辍,坚持方能战胜艰难险阻。从主观原因的角度分析事理,阐释分论点:行而不辍,坚持方能驱除失败的阴影。从心智成长的角度分析事理,阐释分论点:行而不辍,坚持方能磨练心智,铸就坚韧。
总结全文,激发力量
重申中心论点,哪怕是小步慢走,何惧步履维艰,终会苦尽甘来,迎来梦想花开。
佳作示范1
得分亮点
审题立意,靶向精准
作者阅读漫画材料时,敏锐地观察到漫画的每一个细节,对漫画中“最快”和“最慢”、“跨越”和“小步”的内涵有了准确理解,根据漫画中的人物关系理解漫画寓意,通过联想类比把握了整幅画的主题,确立了最佳立意,作文因此有了精准的靶向。
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标题“行而不辍,履践方能致远”亮明观点,亮眼醒目。开篇描述漫画内容后,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段再次重申中心论点,互为照应,强化观点。文章从三个不同角度展开论述,列举正反事理,内容充实,说理充分。
二元思辨,论证有力
漫画材料中“最快”和“最慢”、“跨越”和“小步”构成了二元思辨话题,文章在阐释核心概念“最快”和“最慢”、“跨越”和“小步”后,层次分明地从不同角度阐述事理,举例贴近生活,以理服人,论证有力。
构思建模2
持续前行即飞速
概述材料,引出观点
概括漫画主要内容,引出中心论点:最快的脚步是恒久的坚持,莫因步小而觉缓,持续前行即飞速。
分析漫画,阐述事理
从体型、行进的速度方面将蜗牛与行人进行对比分析,强调沉迷于幻想、原地徘徊造成的后果。
分层论证,道理说服
首先指出人生旅途漫漫,抵达目标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恒久的坚持。接着阐释唯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跨越千山万水,抵达成功的彼岸。最后反面论证,指出内心浮躁、缺乏毅力、浅尝辄止的人,是难以有所成就的。
总结全文,远瞩前景
以乌龟战胜兔子、骆驼跑赢骏马类比,强化主题,为坚持不懈者描画出“走过平芜春山,走向星辰大海”的美好前景。
佳作示范2
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一只蜗牛,向前缓缓爬行,步伐虽小,却坚定有力;一个行走的人,正幻想着能够一跃而起,跨越到前方。“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持续,最慢的步伐不是小步而是徘徊。”漫画告诉我们,最快的脚步是恒久的坚持,莫因步小而觉缓,持续前行即飞速。蜗牛虽小,其行虽缓,但它始终保持着向前的姿态,不畏艰难,不惧路遥。它的每一次前进,都是对目标的坚定追求,是对自我的超越。反观那位大腹便便的人,他或许有着宏伟的蓝图,却沉迷于幻想之中,脚步未曾真正迈出,只在原地徘徊。这样的状态,非但不能帮助他接近目标,反而让他离梦想越来越远。人生路漫漫,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恒久的坚持。没有坚持,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了坚持,万水千山只等闲。被誉为“世界第四高音”的戴玉强,曾在追梦道路上苦苦跋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才守得云开见月明。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只有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造就卓越的人生。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哪会有精彩的绽放?把一件事坚持做几天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做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屠呦呦经历了一百九十多次失败,才有了造福人类的青蒿素;法布尔研究昆虫,花费十几年在大自然中观察与思考,才写出了《昆虫记》这部科学与文学并重的巨著。他们都是因为在各自的领域里经历了长久的坚持和努力,跨越千山万水后,才抵达成功的彼岸。然而揆诸当下,社会的快速发展让一些人内心浮躁,缺乏毅力。他们只具备“三分钟热情”,看起来做了许多事情,但做什么都没能坚持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浅尝辄止,难以有所成就。认清方向,驰而不息,自然可以积跬步以至千里。“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古人留下的箴言,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乌龟可以在赛跑中战胜兔子,骆驼能够在沙漠里跑赢骏马,爬行的蜗牛也能胜过徘徊不前的人。“不怕慢,只怕站”,最快的脚步是持续。只要日拱一卒,必然功不唐捐;只要坚持不懈,驰而不息,一定可以走过平芜春山,走向星辰大海!
得分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