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拥有美满的生活,一定要记得“三七定律”

(2024-02-07 10:11:25)
分类: 心灵驿站
 电影《教父》里有句著名的台词说: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也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而这所谓的“看透本质”,就是事物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底层逻辑越坚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在当今这样的时代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很显然不再是知识,也不是别人替你总结好的经验。而是:“探寻万变中的不变,持续看清事物的本质。”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往往就是对底层逻辑的认知力。
山水险路摧车舟,若比人心是坦途。
当我们谋局能察人心,处世可识人性,便能在这乱花迷人眼的世界,洞若观火地看清世事。
《菜根谭》中说:
“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
为人处世,学会留有余地,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就像俗语讲的那样:做粥要三分米,七分水;养生要七分饱,三分寒;读书要三分看,七分品。
“三七定律”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展现。
01。关于心态:三分执着,七分洒脱
老话讲:“心中有事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
人生一世,谁也不可能永远无往不利。
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看得开,看得淡,保持洒脱的心态。
62岁那年,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
当时的海南,还未开发,地处蛮荒,气候环境也不好,经常有毒蛇出没,是人人畏惧的地方。
面对这样的环境,苏轼没有意志消沉,而是放平心态,直面现实。
没有随身携带书籍,他就在简陋的草棚中,和儿子一起读书抄书,乐在其中。
没有太多的美食,他就自己寻找,发现了生蚝可以烤着吃,还特意写信告诉家人。
“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
苏轼一生三次被贬,环境一次比一次艰苦,但他却从不在意,而是调整心态,接纳一切。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则事事如意,事事顺心。
国学大师季羡林,从小就体弱多病,成年之后也一直被各种疾病困扰。
有一次,他生了一场大病,上吐下泻,痛苦难忍,身边的人都很为他担心。
但他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认为自己患的不过是癣疥之疾。
在医院的46天里,他利用空闲时间把病中所见所闻全都记录了下来,整理成了一本日记。
即使医生已经下发了病危通知书,季羡林也没有展现出一丝沮丧和痛苦。
他平静地躺在病床上,心情明朗,与身边的人谈天说地。
最终,季羡林成功逃离了鬼门关,死里逃生,让医生都为之感叹。
正是这样一种洒脱的心态,让季老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活到了98岁的高龄。
歌德曾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生活就会给你什么样的回应。
年龄越大越明白:人生中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内心的磁场吸引而来。
当你学会看开,接受一切,你的身心自然会更加放松;
当你身心愉悦,轻松自然时,你的人生状态也会越来越好。
保持洒脱的心态,过好当下的日子,自会收获健康,遇见美好。
02.关于感情:
三分沟通,七分包容
《论语》中说:“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与包容。
不管是爱情、亲情、友情,想要关系长久且稳定,都需要及时沟通,彼此包容。
一段感情中,学会沟通,才能互相理解,减少误会,懂得包容,才能避免纷争,长长久久。
杨绛和钱钟书两人的相处模式,就让人非常羡慕。
虽然他们结婚几十年,婚姻幸福,生活美满,但两人实际上性格差异很大。
杨绛平和低调,冷静识大体,从不做任何出格的事情。
钱钟书则率性真诚,个性倔强,有时候就像个孩子一样。
1937年,杨绛生下女儿钱瑗,在一家医院坐月子。
有一天,钱钟书慌张地跑到了医院,对杨绛说:“我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轻声说:“不要紧,我会洗。”
过了几天,钱钟书又来到医院:“我把台灯弄坏了。”
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
还没几天,钱钟书又来了:“我把门轴上的手球弄丢了”。
杨绛依然笑着说:“不要紧,我会换。”
听到杨绛的回答,钱钟书才放下心来。
等到杨绛出院回到家后,把钱钟书弄坏的东西一一修好,家里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看了他们的故事就会明白:任何一段感情中,只有多沟通,多包容,才能相处融洽,滋养彼此。
夫妻之间,多一份沟通与包容,关系会越来越稳;
手足之间,多一份沟通与包容,距离会越来越近;
朋友之间,多一份沟通与包容,友谊会越来越长;
乡邻之间,多一份沟通与包容,生活会越来越顺。
人生下半场,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压住脾气,凡事多沟通,遇事多包容。
当你用欣赏和包容的眼光,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也将收获更多的温暖与爱意。
03.关于做人:三分清醒,七分糊涂
作家周国平说:
“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
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做人,如果事事较真,只会给自己增加烦恼。
要想过得舒心一点,就要学会保持三分清醒,七分糊涂。
《红楼梦》中,刘姥姥一家因为天灾,庄稼歉收,家人的冬衣也没有着落,女婿狗儿整天只知道喝酒生闷气,迫于无奈,刘姥姥只好到贾府攀关系借钱。
第一次进贾府,王熙凤碍于情面,给了她一些钱和衣物。
丰收之后,刘姥姥带着自家的瓜果蔬菜再次进了贾府,想要报答恩人。
这次,她有幸被贾母接见。
而为了讨好贾母,王熙凤和鸳鸯故意在众人面前捉弄刘姥姥。
她们将五颜六色的花横三竖四地插在刘姥姥头上,被打扮成“老妖精”的刘姥姥,不但没有恼怒,还笑着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
众人继续取笑她时,刘姥姥顺势自嘲:“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事后,王熙凤和鸳鸯跟刘姥姥道歉时,她说:“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
后来,贾府获罪被抄了家,王熙凤也进了大牢。
刘姥姥知道后,主动去看望凤姐,还帮她赎回了被卖到青楼的女儿巧姐。
刘姥姥看似愚笨,实则活得通透。
在家人陷入困境时,她懂得放下面子,故意装糊涂,讨他人开心;受到别人的恩惠后,她能够知恩图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从刘姥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做人的大智慧:顺势而为,取舍有度。
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
就如季羡林所说:“人生在世,有时的确需要聪明,但更少不了糊涂。”
糊涂不是犯傻,而是权衡利弊下的取舍,通权达变下的智慧。
人老了以后,说话做事不妨多一点糊涂。
有些话,可说可不说;
有些事,看破不说破;
有些东西,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做人不用太过精明,如此,才能避免是非,远离祸患。
04.很喜欢林清玄的一句话:“人生不过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人这一生怎么度过,完全取决于自己。
想要拥有美满的生活,一定要记得“三七定律” 
三分执着,七分洒脱,才能过得自在;
三分沟通,七分包容,才能寻得幸福;
三分清醒,七分糊涂,才能活得通透。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研究成果表明,普通人仅仅开发了自己体内十分之一的能力。即“与我们应当成就的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
而《底层逻辑》的这套理论技术就在于帮助和激发人们开发自身蕴藏着的才能。
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找到解决问题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
这本书之所以深入人心,就在于对社会人性底层逻辑的深刻认识,以及它为根除自身弱点所开出的有效处方。
不得不说《底层逻辑》是华金黄金董事长、证商集团董事长杨伟龙先生最成功的经典之作,这本书汇聚了他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全书理论均从真实场景出发,提供了大量经典案例。
常见的思维偏误会阻碍我们生成创造力的思维,他的这套理论和训练方法,集中在引导你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突破固化思维,将有益的逻辑为己所用。
本书从议题思维、假设逻辑、分类逻辑、矩阵逻辑、闭环逻辑等方面,教你直击事物的本质,寻求变化背后的变化,活出通透、成功的人生。
所以说,这本书是真正教你如何提高认知力,突破思维局限,探究社会人性的一本书!
同时,它的快节奏、实用性和易于操作掌握的特点具有明显的适应竞争社会的优势。只要你不断反复研读,它必将助你获取成功所必备的那85%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