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命制九省统考卷明确高考命题方向

分类: 高考研究 |
教育部命制九省统考卷明确高考命题方向
教育部命制九省统考卷明确高考命题方向
以数学卷为例,变化还是很大的。首先从题量上进一步压缩,由原来高考22道题,变为19道题。其中多选题和填空题,以及综合题均减少了1道题。其次,题型难度分布上,打破了难题放在每个题目类型最后的常规考法。再者,对于多选题和解答题,细化了给分项。例如多选题以选择正确选项的个数给分,比如多选题的某一道题有3个正确选项,你选了2个正确选项,那么你就可以得到这两个选项的分,但是若选则一个以上错误的选项则不得分。(由此大家想到了什么)
第一题详细解析:本题就是考概念。要想理解概念建议大家使用类比法。
定义不同。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作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求法不同。平均数:用所有数据相加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需要计算才得求出。( 在选手比赛成绩统计中通常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以示公平)。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呈现不同。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通过计算得到的,它不是数据中的原始数据。中位数:是一个不完全”虚拟”的数。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它就是该组数据排序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据,这组数据中真实存在的一个数据。
代表不同。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大小,常用来一代表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中位数:像一条紛界线,将数据分成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因此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例如经常使用中位数评价收入水平】
特点不同。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主要缺点是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这里的极端值是指偏大或偏小数,当出现偏大数是,平均数将会被抬高,当出现偏小数时,平均数会降低。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
作用不同。平均数: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数据代表值,比较可靠和稳定,因为它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反映出来的信息最充分。平均数即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整体平均情况,也可以用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但当一组数据的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中位数来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第二道大题,考察的是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法,我们来总结一下。
定义法:
点在曲线上,考虑焦点三角形|PF1|=λ|PF2|或|PF1|±k|PF2|=λ,或给出∠PF1F2与∠PF2F1关系代数运算:点坐标带入曲线方程中点弦(点差法)KAB·KOM=b^2/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