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化江苏/王清
(2023-04-24 06:56:38)分类: 专业发展 |
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化
江苏/王清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教师专业培训会。
会后,在去宾馆的路上,我和朋友一边走着,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几位专家的报告和他们的课堂教学。聊着聊着,便聊到了专业发展的话题上。
朋友说,今天请来的几位做报告的专家都是大学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授,他们的理论水平不可谓不深,今天做课的几位特级教师也都是业界知名大咖,他们的课不可谓不精彩,但是,总觉得收获不是太大,对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意义有限。
这很让我有点吃惊,我说为什么呢?
朋友说,这几位大学教授和一线的教育大咖们所呈现的内容,从本质上讲,都是他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我们应该对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他们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保持敬畏之心,应该虚心学习。问题是这些成果离我们似乎都很遥远。我们是想学,却又学不来。
朋友的话让我思忖良久。他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专家们的报告和他们的课堂呈现,是他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的体现。然而,文章是一个圆,一个封闭的圆,学术成果也一样。就比如说特级教师们的课堂呈现吧,他们的课很精彩,无论是大概念的设计,大情境的营造,任务化的推进,的确有独到之处。但是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仅仅知道课的精彩,意义是有限的。因为一线教师们来参加各种培训会的根本目的不是给专家们的精彩呈现鼓掌的,他们更需要的是从专家的课上学到有用的知识,以实现自我的专业发展。
比如,他们需要知道如何一步一步地操作化地提炼大概念,如何一步一步地把大概念落实到大单元的教学之中,而不仅仅是知道“大概念”的概念本身以及空洞的提炼原则及方法等等。说得再直白一点,一线教师们更需要的得到具有操作性的课程化专业训练。
再有比如大情境的设计,一线教师们不仅需要知道“大情境”的概念、历史缘流、现实意义与价值,他们更需要的是如何结合具体的课文,一步一步地进行大情境的设计。再比如说任务化的推进,如果只是概念化的知道任务化的设计需要学科逻辑,实践逻辑,那是没有多少实践意义的。一线的教师更需要的是如何进行任务设计才是科学的,才是符合实践需求的。总之,一线教师更需要的是课程化的专业培训,更需要的是参与性的实践提升,而不是一味地当专家成果展示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