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3届高三全国第五次大联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23-03-22 06:50:10)分类: 高考研究 |
新高考2023届高三全国第五次大联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
C(原文是说李季等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和赵树理等人创作的小说在改造民间曲艺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不是李季、赵树理等人创作了民间曲艺品)
-
B(A 原意为“从古典向现代发生转型变化之际”,并非“完成了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原意为“在创作中显示了自身的特色”,并非“文学变革......坚持了自身的特色”。C 关切民、悲天悯人是中国文学的特质,不是因为受外来文化影响。D 原文只客观陈述传统中国尊崇祖训,“敬德宗孝”,没有将其定义为“糟粕”)
-
.D(材料二的核心主张为“兼容并包”,只有 D 最能体现这一主张。A 主旨为惜时。B讽喻醉心声色犬马、贪图富贵荣华、缺乏真正的审美能力的人。C 揭示的哲理是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相互依存,对立统一)
-
比喻论证。如以“母体”喻“中国文学”,以“胎记”喻“中国特色”,生动形象地释两者的紧密关系。@举例论证。如以鲁迅的小说创作为例,证明五四文学革命后新文学仍然具有中国特色。3引用论证。如引用“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句子,具体阐释根据地、解放区文学的中国特色。@对比论证。如以西方各民族因为宗教争斗与中国完成“儒道释”三位一体对比,有力支撑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观点。(每点 1分)
-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民间资源,汲取民间滋养。图学习外来优秀文化.(意思对即可,每点 2 分)
-
B(“反映了年轻干部不成熟的一面”分析有误,她的表现反映了年轻人不服输的干劲,是难能可贵的)
7.D(“激烈的战斗描写扣人心弦”分析有误,小说没有着力描写激烈的战斗,只是做简要介绍,重点放在战斗结束后人物的表现上)
8.D通过行为动作、神态细节和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画面和声音有机结合,推进故事情节。担心战友安危、击败来犯之敌、痛失战友和亲人,具备尖锐的矛盾冲突。大街上战友打趣、训练场骑马遇险、根据地迎敌作战、屋里怀念牺牲的儿子等,时空转换自然。(围绕影视剧本的特征作答,意思对即可,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
9.小说刻画人物表现了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通过设计歼灭来犯之敌,表现了胡剑龙有勇有谋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通过“走路时腰杆挺得笔直”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胡剑龙像普通父亲一样为儿子感到骄傲的平凡的一面。通过不忍去看儿子的尸体、抚摸儿子的衬衣等维节,表现了胡剑龙内心软弱的一面。(围绕性格的复杂性作答,意思对即可,每点 2 分)
10.C(原文标点: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11.B(B: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亡/崩:帝王死亡。A 与·.....交好。C宗庙。D 脸色
12.D(原文有“不得已而受”的表述)
13.(1)太子的面相看起来不仁义,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得分点.“相”“若”“更”各 1分,句意 1分)(2)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议那个人,他也不会停止自己的行动。(得分点:“自知”“非”“泪”名1分,句意 1分)
14.表明自己是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的兄弟。@表明自己将保卫国家土地。3以此来打动齐盲王。(意思对即可,每点 1 分)
参考译文:
请郭君与门客齐貌辨交好。齐貌辨为人有不少毛病,门客们都讨厌他。士尉为此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靖郭君没有听从,士尉告辞离开了。孟尝君也私下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靖郭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铲除你们这些人,你们毁坏我的家业。如果能让齐貌辨满意.我会毫不推辞地去做。”于是靖郭君让齐貌辨住上等的客舍,派长子去给他驾车,早晚给他进献美食。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齐宣王即位。靖郭君与齐宣王不合,离开都城到自己的封土薛地,和齐貌辨一起居住在薛地。没过多久,齐貌辨辞别靖郭君,请求回都城去拜见齐宣王。靖郭君说:“君王非常讨厌我,你前去拜见他,必定会被处死。”齐貌辨说:“我根本就不想活,请一定允许我去。”靖郭君无法阻止他。齐貌辨到达齐国都城,齐宣王听说后,满腹怒气地等着他。齐貌辨拜见齐宣王,齐宣王说:“你是请郭君言听计从且宠爱的人吧!”齐貌辨回答说:“请郭君宠爱我,却没有言听计从。当君王正做太子时,我对靖郭君说:“太子的面相看起来不仁义,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靖郭君哭着对我说:“不可以,我不忍心这样做。”请郭君如果听我的话去做,一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祸患。这是第一件事。靖郭君到了薛地,楚国令尹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对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虽然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如何向先王交代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怎么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啊!’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变了脸色,说:“靖郭君对我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你愿意替我把请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遵命。”请郭君穿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戴上齐威王赐给的帽子,佩戴齐威王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推辞,不得已才接受了。七天以后,以有病为名,坚决要求辞职。靖郭君辞职没有被允许,三天以后齐宣王才答应了他的要求。在当时,请郭君可以说是有知人之明。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议那个人,他也不会停止自己的行动。这也就是齐貌辨置生死于度外、乐于解除忧患、急于救人危难的原因。
15.A(“直接人题”分析有误,这首诗直到颈联才写到与“晚泊”有关的内容)
16.用晚潮、落日、啼鸦、成蝶等意象,营造了萧索的意境。(2 分)抒发了诗人时光易逝、仕途多艰、壮志难酬的感慨(2 分)和对家国动荡的担忧之情。(2 分)(分析意境离不开分析意象,应先找出尾联的意象,再整体分析意境。分析思想感情,既要关注尾联的内容,更要分析前面三联,要有整体意识)
17.(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2)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3)示例一: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示例二:东船西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示例三: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示例四: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18.示例:D不期而至 2稍纵即逝 3无与伦比(每处 1 分)
19.示例:不能。“不去逃避”是前文“顺从”的结果,“无处逃避”是后文“空旷”的结果,改后衔按不顺畅。(言之成理即可)
20.把草原的土地、野草、河流比喻成婴儿的纹理和褶皱,并共同构成结构相同的排比句,既生动形象,又富有音韵美,表达了对雨后草原美丽景物的喜爱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21.A(根据三句谚语的字面意思,适合表达“我国的发展要朝哪个方向需要贴合人民群众的选择”之意的只有@,可以排除 B、C。从意思上来讲,与“信心”搭配勉强也可以,但“阴景终将消散”前面有一个介词短语做状语,明显不如这个单纯的主谓短语做“信心”的定语与前文连接更紧凑)
22.示例:谚语是民间创作的一种以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韵语短句来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哲理的口头文学形式。(不是单句不给分,五个主要信息每缺一个扣1分,超过字数扣 1分)
23.[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刺绣本是我国一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手工刺绣虽然效率低,但融人了刺绣者的思想、个性、情感,乃至于品格修养,刻画形象更细致,更到位,更能随心所欲,因而其艺术品位和价值往往更高;电脑刺绣大幅度提高了刺绣效率,但往往流于粗糙,更不可能融入人的思想感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因为追求效率而最终放弃了手工刺绣。追求效率就是追求经济效益,牺牲的却是艺术。艺术一旦进人了现代化的流水线进行大批量生产,艺术品的生命内涵也就丧失殆尽,只留下空壳。这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的冲突,是艺术个性与批量生产的对立,是艺术价值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在艺术价值和经济效益之间,人们又将何去何从? 沿着这个思路组织材料,表达观点即可。如果写电脑代替手工的合理性,也可以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