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塘湖春行》说课图片

(2022-11-25 06:54:15)
分类: 专业发展
白居易的诗歌向来浅白易懂,坊间流传,妇孺皆知。今天让我们走进《钱塘湖春行》,欣赏丰富的意象,感受美好的意境。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OwSISRsQNkyz5ib1MdjB1GF5QuoOR2Qu1huegk0icCBqNTIA023Kt976UD3EfOq3C1ZqDs4LOicpgibicWrEyR7icvw/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谭新玲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COwSISRsQNkyz5ib1MdjB1GF5QuoOR2Qu6Jy0ZwmyRdkApiaJUS7USAqSWEWjVwgphRX3TVaMYNdAHeicUichsNib1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钱塘湖春行》。

一、说教材和学情

《钱塘湖春行》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中的第五首。白居易为诗向来浅白易懂,这首七律也不例外,全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诗人化俗为雅,首联大处落笔,宏观的展现钱塘湖春景的开阔浩大;颔联和颈联化静为动,写出了凡景的美好。尾联总结全诗,集中点明了作者情感,留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学习与积累,特别是经过本课前四首唐代律诗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古诗学习能力,能结合资料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品味作者感情以及赏析浅易的写作方法,他们渴望自主学习,独立分析,但在炼字品句、感悟意蕴的方式方法上还需教师加以引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语文教育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反复朗读诗歌,把握早春的景色特点,熟读成诵。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诗句,培养学生通过炼字品句赏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作者蕴藏诗中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学生主体性地位,高品质完成本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新课标提出的和谐开放的语文课堂,我将引导学生使用以下学法:

1.情境朗读法,带领学生入情入境,真真切切的去体会作者所见所感

2.比读分析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将使用的教法有:

1.朗读指导法

2.读写结合法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演读诗歌,情境导入,一学生扮演白居易,情景吟诵《钱塘湖春行》一诗,并展示书法作品,引领同学们进入情境。这也是本课教学的第一处创新。

第二环节:再读赏美景,春天分初春仲春晚春三个阶段,那么诗歌中描绘的是春天的哪个阶段,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丰富的意象之美,理解早春景物特征。接着,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幅漏洞百出的西湖早春图。通过大家来找茬的游戏,逆向考察学生对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的再次理解,以及通过炼字体会作者用词之妙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处创新点。

第三环节:品读明情感。通过品悟尾联直抒胸臆的词句,让学生和诗人共情,体会诗人恋恋不舍、游兴未尽的心绪。

第四环节:看图配诗,学诗写诗,使用本诗当中习得的写景方法,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校园秋景。此处为本课教学的第三处创新点。最后与学生学诗唱诗,在余音绕梁中结束教学。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期待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生成更多精彩。

    谭新玲:宝鸡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陕西省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成员,陕西省田玲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陕西省教学能手,曾获得首届西北地区高效课堂创新大赛特等奖、“迦陵杯”诗词讲解大赛一等奖。省培“城乡共同体”讲师团成员,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领航研究室成员,宝鸡文理学院兼职副研究员。参与《扶贫路上》《知青岁月》纪实文学书籍编辑,有二十余篇论文及文学作品发表于《教师报》《陕西教育》《文化艺术报》《青年文学家》《山东散文》《宝鸡日报》《秦岭文学》等省市级报刊杂志,有作品收录于《西府散文百家》,百余篇作品发表于各微信公众平台。主持并参与近十项省市县级课题研究,有教学设计获得省级一等奖,多次参与各级征文比赛及朗诵比赛并获一二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