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其一生,我们都应该与好书为伴

(2022-05-01 00:17:13)
分类: 专业发展

终其一生,我们都应该与好书为伴

人类是唯一会使用语言文字的高级动物,因而拥有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在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充分享受与语言文字相知相交的愉悦。具体说来,主要有读书、写作和口语表达这三种,我们称之为语文生活,这是上天赋予人类的特权。对于这份特权,有的人知道珍惜,有的人却生生地浪费了,不免让人惋惜。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在语文生活中逐渐成长成熟的,生命中的很多幸福感都源于我们的语文生活是否有质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语文生活质量越高,他的幸福感就越强。

在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中,阅读和口语表达的应用频率最高,写作因相对有难度而成了少数人的专长。从一个人精神成长的角度来看,阅读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值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古代社会虽然也出现过阅读的黄金时代,但从读书人的比例构成来,还是少数人享有的专利。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各种题材的优质图书层出不穷,各种形式的阅读媒介触手可及,只要想读书,时时处处都可以经由语言文字进入阅读状态,在充满智慧情思的字里行间汲取知识和智慧,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决定它的长度,但可以决定它的厚度。仅有一次的生命怎样度过才精彩,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如果让我来回答,我一定会建议人人都应该爱上读书,不论男女老幼,不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尝试着与好书交朋友,过与书相伴的日子。

读书的好处有很多,我以为读书最根本的好处是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拥有人性化的价值观,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这个世界的人和事,能明辨是非,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而一个人一旦拥有比较成熟的思想和人格,就能理性地看待世间的万事万物,能享受得了大富大贵,也能耐得了失意挫折,他们把顺境和逆境都当成历练自己的机会,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人,无知而固执,狭隘而自私,我们无法和他们顺畅地沟通交流,很大一部原因是他们不读书不学习,窄化了思维,限制了眼界,在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出了问题。

人们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读书是在校学生的事,离开校园就不需要读书了;至于成年人,从事文化工作的人需要读书,其他人则没有必要再读书。我曾问过一些从事非文化工作的成年人,他们中的多数都告诉我:毕业以后基本就不怎么读书了,他们对书籍很陌生,不知道有哪些好书。业余时间打打牌追追剧,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根本静不下心来读书。而遇到人生坎坷过不去想不开的事,又多发生在他们身上。孩子、老人、婚姻、情感、工作、健康、人际关系,不论在哪个维度上出了状况,都仿佛如临大敌,各种激烈的情绪反应甚至不理性的行为都出现了,说到底,是精神世界太干涸了,干涸得一点火星就能引发一场火灾。

正因如此,非常有必要倡导人人爱读书的观念,让每个人都能在静心阅读中获得知识、智慧和快乐。一个城市,摩天大楼可以少建几座,图书馆和书店务必要多建一些;一所学校,硬件设施可以逊色一点,图书馆的书一定要及时更新,追求优质,教室里一定要有随时可读的好书;一个家庭,物质生活可以简朴一些,一定要有一个书房或读书角。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求知欲和好奇心,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会激发人的阅读兴趣。

我们与其为国民可怜的阅读量而悲叹感慨,不如各尽所能,为促进全民阅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能写书的多写点好书,能做书的多做点好书,能推荐书的多推荐点好书。打破行业和地域的壁垒,破除利益和功名的桎梏。只要有益于人们的阅读,只要能激发更多人的阅读兴趣,就值得我们花心思去研究去行动。

201912月,在苏州吴江长安实验小学办研讨会的时候,我正好赶上一个班的学生在图书馆看书,虽然时间不长,我却体会到了孩子们对阅读的热爱。我看到了孩子们最美的读书姿态,让我印象极为深刻。有时候会听到老师或家长抱怨孩子不愿读书;有时候会听到学生抱怨家长禁止看课外书、老师没收课外书;有时候会听到成年人抱怨工作太忙应酬太多没时间读书……在我看来,所有的抱怨都是不读书的借口。我们已经过了想读书没有途径的时代,可能读书最大的障碍不是人为的不允许和时间的不充裕,归根结底还是内心深处对读书价值的理解不够深入,读书的动机不够强烈。

如果我们能够树立人人需要阅读、人人可以阅读的新观念,充分利用好当今时代为我们提供的阅读资源和阅读媒介,就能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如果不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能接触到适合自己的优质书刊,拥有健全的思想体系和理性的认知体系,很多奇葩的事件就不会发生,很多悲剧、闹剧就不会上演。

自从做了语文编辑以后,我就养成了送书、荐书的习惯。我认为送再好的礼物都不如送书,再好的广告都不及图书广告。有时候书里的一篇文或者文章里的一段话就能触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某种哲理,进而内化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初中时学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我记住并喜欢上了其中的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我就会想到这段话,把挫折当成历练自己的机会,于是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工作六年后考研,困难重重,有时觉得太难了,也想过要放弃。一次偶然间在一张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张屹考研记》,讲述一位叫张屹的残疾人是怎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考研成功的故事。他面对的困难比我不知要多多少倍,都能一个一个去克服,最后取得了成功。他的故事成了激励我锲而不舍坚持下来的动力。这些精神财富无疑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无一不与读书有关。

时至今日,我仍然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惑,也会有想不通的时候,我依然会通过持续不断的阅读来寻求智者的教诲和帮助。亲朋好友虽然可以提供帮助,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应对的生活,不可能时时刻刻来关注一个人;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能力也会受限,达不到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所以,终其一生,我们都应该与好书为伴,把读书当成一种必备的生活方式,以书为友就是与智者交谈。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越活越明白,越活越高级,越活越有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