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老师二三事

(2022-04-12 15:03:04)
分类: 文学文化

孙老师二三事

杭州市下沙中学  刘锦华

与孙老师相识已六百天有余,在这段亦长亦短的时间里,不管是在学术方面还是在做人方面,孙老师都给了我莫大的影响。

我第一次见到孙老师,是在2015910日晚,我们同学一行人到其所住的康山里公寓接他上课。我们的心情都十分激动,渴望目睹这位早已听闻的“师大国宝级人物”的风采,终于孙老师出来了,矫健自信的走姿和休闲裤白衬衫的搭配,都表现出其精神矍铄与亲易近人。孙老师的一个玩笑拉近了心理距离,于是我们一路畅聊到教室。到教室后,因为我不小心弄坏了锁,可孙老师却在没有PPT的情况下,一刻不停地讲了一晚上,语言生动风趣,内容富有“孙氏”特色,本来应到人数只有八十个左右,可大阶梯教室却夸张爆满,许多其他专业,其他年级,甚至是已毕业的学生都闻讯赶来,以至于晚来几个同学只能站着听课。

孙老师虽已步入耄耋之年,可依然坚持每周给我们上课;虽是公认的大师,可他每次上次之前都会花两三小时细细备课,且每年都会根据自己的新思路重新调整授课提纲;我们上一届搬到了新校区,可孙老师依旧每周驱车前往,且这其中还有个小故事:师母担心孙老师开车时会出神思考问题,于是下了命令不让孙老师自己开,七十几岁的老太太特意去学了车,每次接送孙老师上课,一度传为佳话。

孙老师从不缺课也从不迟到。有一次因去外地参加学术会议暂停了课程,还是遵守诺言,在期末停课之后为我们补了上来;还有一次因师母记错了他的上课时间,一听电话里我说同学们都在等他,便即刻从藤山戴斯酒店赶回来,一路上自责不已。

老师的课很受欢迎,除了每年刚开始的几节课会爆满之外,接下来的课上大教室里也总是座无虚席。他的课生动幽默,他的理论自成一体,不管是还原、比较的研究方法,还是其对于小说、散文、诗歌的解读,都奠定了我们的学术研究基础,关于这方面是用一篇硕士论文,甚至是博士论文所难穷尽的,我在此便不再多费笔墨了。

课程学习外,日常交往中,孙老师同样以他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雕琢着我们的人格。他为人十分慷慨,每一次有同学帮他什么忙,事无巨细,他都会用自己的签名书作为回赠,至今为止,因为帮孙老师校稿、整理书籍、跑腿等,他已送我十余本亲笔签名书。每次不管有几个同学去帮忙,完事后总是人手一本;每次不管有几个人去接孙老师,老师也都会送给每人一套由其主编的《经典文本的深层结构》;甚至有些大胆的同学找上门来,说其钟爱孙老师的某一本书而苦寻不得,求老师赐书,孙老师亦二话不说,挥手签名相赠。还有一回,当孙老师在和我的聊天中得知我十分重视《文学文本解读学》这本书,特意去图书馆基库借来复印时,执意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送给我:“你到我这拿一本不就完了吗?不要去复印,把复印的那一本送给别人!”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原来这并不只是慷慨,而是表现为对金钱的无功利态度,及对各类情感的珍重。今年19号到孙老师办公室帮忙整理书籍时,在闲聊中孙老师提到他家的保姆前些年家中有人做手术,老师和师母主动借给了保姆几千块,并让保姆不用还钱,正因有了这样的主,其保姆多少年来尽心尽责,与老师一家几成亲人。

在接下来的闲聊中,我对孙老师又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不但将保姆视为亲人,在其危难之时解囊相助,甚至对为难过自己的人,更是竭诚相助。虽然没有得到一句感谢的话,但这是老师本性使然,对于个人恩怨当然能泰然处之。

 除此之外,老师还特意给我讲一个故事:“有个九江师院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发现我的文章,此后我的所有书他都买,甚至包括连我自己都没有的文革期间的书。毕业后到北京去竞争,把人大毕业的,包括硕士生都打败了,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模范,而且有一次他去参加一场比赛,最后他得了一等奖而他的师傅却得了三等奖,于是我便告诫他,无论如何首先你要感谢师傅,不要骄傲自满,要尊重师傅;后来其他学校要挖他过去教高中,我也劝他要好好考虑,最好是合同到期了再跳槽。”

尽管和孙老师认识还不到两年,但他对我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我很幸运能够在读研期间得到他的教诲与指导,他曾经对我说过:“你跟着我走好了,你跟着我走就不会走弯路。”对我而言,不论我在哪里,我都将永远紧随孙老师的脚步,沐浴在他的学术思想与人格魅力中。

 

 2017515于福州马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