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批改,如何省时有效——谈作文的互批互改

(2018-11-27 09:17:52)
分类: 高中语文新课改

作文批改,如何省时有效

——谈作文的互批互改

让语文老师谈之色变,为之叫苦连天。不必说批改作文工作量大得惊人,让老师倍感艰辛,单是劳而少功、劳而无功的低效现状,就会让语文老师心生无限悲凉。《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中对于学生写作的要求是这样的: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而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并不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点,因此作文的批改方式需要进行革新。作文批改,如何省时有效呢?我觉得,运用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作文批改10法”,让学生互批互改不失为一个良策。

下面,我联系个人工作经验,谈谈作文互批互改如何具体而有效的实施。

一、激发兴趣,树立信心。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是第一步。我首先给孩子讲魏书生老师语文教学的传奇故事。比如,从教35年,从未批改过一篇作文,学生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几乎次次第一。魏老师带的高一、高二的学生,参加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创造了奇迹。更让人惊叹的是,魏老师学生作文佳作不断,获大奖无数。同学们一定想知道,魏老师不改作文,作文是谁批改的吧。告诉孩子们,全都是学生互批互改!兴趣来了,就要让孩子们充满自信。需要给学生强调的是,魏老师的学生不是尖子生,不是实验班,而是普通学生,有时还有大面积的后进生(有几次,魏老师带的是全校最差的班级)。他的学生能做到,我们一样可以。学生有了互相批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接下来就要教给学生方法了。

二、教给方法,提供尺度。

(一)教方法。

把魏书生老师作文批改10法,印发给学生,每人一份。

1.格式是否正确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几个

4.有几处病句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7.看文章的选材

8.看文章的结构

9.看表达方式

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10条的前5,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就可以掌握得比较熟练了,然后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需要注意,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作文逐条解释。并给出批改范例。让学生直接看到,怎样用符号圈点勾画,怎样写旁批,怎样写总评。我第一次批改示范,选择的是一个中等学生——小乾。他入班成绩是27名(全班66个学生),年级225名(年级586人),语文48分(满分100分)。由于我和同学们一起批改他的作文,他的被关注度很高。这给了他很大的冲击力,很强的自豪感(因为中等生,向来是被忽略的群体)。让他对语文发生了兴趣。一个月时间,我们1010日进行第一次月考,他的成绩班级12名,年级113名,语文81分(满分120分),进步124个名次。

其实,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教育的本质不是改变,而是唤醒。当我们巧妙地唤醒学生向学的种子,他们都会慢慢长成一棵开花的树,馨香四溢。我们要相信孩子们,给他们一个批改的支点,他们也能撬动作文这个美丽的球,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也会创造奇迹。

(二)、明尺度。

课标规定,评改是要启发学生认识自己的作文有什么优缺点,领悟到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经过多次反复的写作实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批改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逐步提高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评改作文“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各个阶段的作文训练就得各有重点。”(《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572)因此,课标上的总要求还要具体化,中学各年级、各单元写作教学都要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我们提供给学生本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参考。主要是根据魏老师作文批改10法的提示,让学生试着写评语。要求越具体,越细化,学生越容易学习和操作。我要求孩子们最少写三处旁批。其中最少有两处表扬。比如: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如果用的准确、生动、逼真、有趣等等,都可以用相应的符号标出,并点评。好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好词,用着重号标出;好标点,用圈圈出。我要求孩子们最少写三句话总评。其中最少有两句是夸赞,如果有一句是指出不足,一定要尽量做到“忠言顺耳”“良药不苦口”。总评不要与旁批重复,可以升华。比如:开头引用诗词点题,结尾再一次化用诗句深化主题。开头旁批就可以写“引用诗词,增添了文章的诗意,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结尾旁批就可以写“巧妙化用诗句,可见小作者的文学积淀深厚,文字散发着书香气,韵味无穷。”总评就可在结构上着笔“文章首尾点题,结构圆融,浑然一体。”当然,我们在讲解时,根据学生习作具体指导,效果更好。

(三)坚持原则,提升能力。

批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要以肯定、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指出不足)为辅。原则一个字——夸!我要求学生使劲地夸,狠狠地夸,拼命地夸。直夸得习作者非常想写,非常乐写。有写的兴趣,写的冲动,写的热情。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夸得有水平,夸得有艺术。要夸得恰如其分。比如,习作中如果用了修正液、修正带、修正贴,甚至有黑疙瘩,小窟窿等,你还夸他“卷面整洁”,小作者对你就没有一点感激,说不定还会从此和你“反面成仇”,断绝朋友关系,互不往来。因为,他看了你的评语,会认为你是在讽刺他、挖苦他。同样,他的习作语言明明都是叙述,简单平实,你如果夸他“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结果也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我们还要夸得文采斐然。旁批一般要求三五处,总评也不过三五句话。怎样表达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用智慧。同样的意思,换种说法,效果就会大相径庭。比如,“你的字不错”,改成“你的字娟秀整洁,让人赏心悦目,如沐春风。”再如,“你的语言很好”,改成“你的语言明丽欢快,如泉水叮咚”等。特别是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时。我一再强调,一定要措辞委婉,让人乐于接受。不然,评语就会要么白写——毫无意义,要么打击学生,起相反作用。当然,结合七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我赞同学生加上一些表情符号,提升效果。比如,在评语后,画上笑脸,大拇指等,只要能起到激励效果就好。我们都知道赏识教育的魅力。我们也了解罗森塔尔效应创造的奇迹。那我们在实践中何乐而不为呢?多多肯定表扬,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品。让孩子们获得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大家一定还记得6岁的海伦·凯勒在第一次学会拼写布娃娃这个单词时的兴奋和自豪——“她小脸涨得通红,飞快地跑下楼去,找到妈妈,写给她看。”就是这种巨大的自豪感,改变了海伦的一生。让她从此爱上了学习,后来成了创造奇迹的美国著名的作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大家也一定不会忘记,8岁的莫顿·亨特,在父亲的引导下,一步步走下悬崖后,那种巨大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让他喜极而泣,收获宝贵的经验。从此,在人生的路上走好每一步。不仅是优秀的飞行员,更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作家。

在作文批改中,我们也要像莎莉文老师和莫顿·亨特的父亲一样,给孩子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孩子们也会因此创造奇迹。在作文互批互改这个过程中,三方都受益。

首先,批改者受益匪浅。一是提高了欣赏水平,鉴赏能力,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直接促进写作。其次,被批改者进步很快。在同学的肯定、表扬、鼓励下,写作兴趣浓郁,热情高涨。加之老师给予的作文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显著提高。第三,老师获得解放,赢得了时间。我采用魏书生老师的作文批改10法,让学生互评互改。我教会学生方法,从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中心、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10个方面对学生批改提出要求。然后,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比如同位交换,前后位交换,小组内交换,小组间交换,班内随机交换,自主选人交换,两个班交换等等。这样,学生可以获得以下好处:学生记住了写作要求,且理解越来越深刻;容易学到长处、避免短处,增强了同学交流;每次换人批改,一次只改一篇,有新鲜感,负担不重。我负责抽查,点评,反馈,这样可以节约时间用于教改,提升自己,利于学生,形成良性循环。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他让我们明白,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作文互批互改就是一种“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我们配合全市推行的小组教学,把全班学生分成11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由于人多,班级采用三三三排列座位,前后6个同学为一组。大家相互批改作文,荣辱与共。就不会出现好学生不愿意批改后进生的,或者后进生没机会批改好学生的现象了。这样做当然会一举多得,提高学生,解放老师,从而达到多赢的效果。

(四)及时反馈,促进发展。

学生批改完成,我都是第一时间二次查阅,及时反馈。点评反馈,一定要用心,力争做好,做新,做细。

1、发现优秀,大力表扬。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表扬学生。比如,口头表扬,直接投影展示,在家长微信群表扬,张贴在班级“优秀作品展示”区,拍表现优秀的同学照片(可连同作业)发在家长群等等。我还温馨提醒家长,当孩子回家时,请您第一时间告诉孩子,“我看到你的语文老师,在群里表扬你呢!孩子,你真棒!”“用您最美的语言,用您最暖的行动,告诉孩子,我为你骄傲”。为此,很多孩子回到家会听到久违的赞美声,得到妈妈的拥抱,爸爸的击掌,一顿丰盛的佳肴,一件心爱的小玩意等等。有的孩子告诉我,得到看半个小时电视的奖励。高兴的不得了。我干脆在下周布置作业,父母或其他家人,陪孩子一起看双语版《地球上的星星》或者《三傻大闹好莱坞》。而这些,又是多么好的写作素材啊!我们始终记得,批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写作,提升学生能力。这样的良性循环,恰是一个美丽的圆。它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照亮了孩子,让孩子爱上语文,爱上写作。而我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就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我们就这样,悄悄的而且很漂亮的完成作文教学任务。我们老师和学生一样,也会有满满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而这是我们工作幸福的源泉。

2、发现问题,指导方法。1)评语还不会写的。告诉他怎样根据魏书生老师作文批改10法来写评语。比如,拿到作文一看,格式没错,便用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看到书写不认真,涂改厉害,就写上:卷面不整洁。看到文中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学生都学过),就用波浪线画出相应句子,写上:运用什么修辞,语言是生动形象,还是突出强调了什么。(2)打分出问题的。我们以中考作文60+3来训练打分。当学生出现赋分过高或者偏低,超过5分。就单独或者几个学生一起指导。让他们明白批改的这篇习作得多少分才恰当。然后,再拿出一篇,一起打分。接着,让学生自己单独再批改一篇,打分试一试。(3)、其他一些小问题。比如:忘了在最后签名的,忘了日期的,评语中出现错字的,在别人作文纸上乱画的等等。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说真的,运用互批互改这种方法批改作文,前期工作量很大,过程也略显繁杂。一开始,甚至觉得会比自己亲自批改还累。但是,我们坚守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为人师者的原则:“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通俗地讲,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给学生方法,慢慢提升学生能力。叶老提醒我们,教师心中要有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先有“逐渐去扶翼”的认识,就可以达到“终酬放手愿”的目标,从而真正实现“不需要教”的理想。其实,半学期不到,我们就会发现,学生进步很快,能力越来越强。我们就会越来越轻松。第二学期,除了作文升格指导,我们基本上不需要亲自批改一篇作文了。最关键的是,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三年前,我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在三个年级试行。初一、初二、初三,一轮下来,发现学生语文成绩很棒,作文水平很出色。如果不是每一学年都打乱学生重新分班,我相信效果会更好的。我的学生作文获奖率很高。只要有作文比赛,几乎全部获奖。去年,省级比赛,我们学校三千多学生,只有三个入围,有我们班两个。七彩语文杯作文大赛,全校入围10人,有我的学生6个。刚刚举行的“中学生与社会作文比赛”,每班两个同学参赛,我的两个班四名学生全部获奖。其中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一共两个一等奖,五个二等奖)。我们运用这种方法的语文组,成绩在三个年级里,一直都是最好的。在年级各学科中,全县排名也是最出色的。1019日,教育局和教研室领导来我校视导,特别表扬我们这种作文互批互改法。虽说成绩、分数、排名、比赛......有点俗,有损我们语文的大美。可是,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我想说的是,我们坚决反对应试教育,但是,对于教育中“应试”要坦然接受,欣然面对。即使带着镣铐,我们依然要舞蹈。

运用互批互改,从作文批改的沼泽地走出来,亲近自然,走进书本,我们的语文人生就会更美。愿我们一起努力,摸索出更好的方法,让语文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