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青州(11)——南阳河,郦道元童年梦幻

标签:
杂谈 |
分类: 青州风光 |
南阳河,郦道元童年梦幻
说起南阳河,不能不提郦道元。郦道元在他编著的《水经注》中,第一次对南阳河作了生动而详尽的描述。
郦道元记述:南阳河发源玲珑山北阜,流经古青州治所广县城,与石井水合流;石井水有瀑水涧,“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水势壮观;河水东流,经过古代七级寺,“修修释子,眇眇禅栖”,静谧肃穆;继续东流,穿过青州东阳城,“澄映盈川”,风景如画;然后北屈,河畔有汉城阳景王刘章庙;之后曲折东向,注入巨洋水,即今弥河。在郦道元的笔下,这段文字十分优美,有些段落堪与选入中学课本的《三峡》媲美。如描述石井水:
“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
石井水发源“劈头山”,“北流注井”。“井”即是深潭,即后人谓之“瀑水涧”的地方。看来,1500年前的南阳河,水势浩荡,瀑水涧气魄壮观。童年的郦道元沿着南阳河“极游其下”,流连忘返。
郦道元描绘的瀑水涧,后来成为南阳河上的著名景观。到宋代,涧旁曾建有冰帘堂,富弼、欧阳修等名人都喜欢在此游览,并留有众多诗篇。可惜,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人为的破坏,瀑布已经消失,只能留在古人的诗作中。
郦道元喜欢南阳河,有挥之不去的童年梦幻。《水经注》记述大小河流1256条,为何作者唯独对南阳河情有所钟,这与他敬慕父亲的丰功伟绩有关。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期范阳涿县人。范阳郦氏家族,据说是汉大将军郦商的后代。从郦道元的曾祖父郦绍开始,到父亲郦范,历代在朝廷为官。郦范曾做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老师,从而得到重用。后来,北魏大将慕容白曜率军征战青州,进取三齐,郦范担任军师,随军出谋划策,主张“信义示之”,恩威并重,一路定肥城,下历城,所向披靡。南朝刘宋在青州城的守将沈文秀,遣使来降,郦范认为,东阳城拥众数万,劲甲坚城,不战而降,必然有诈,说服慕容白曜识破敌人阴谋。并采取扫清四围,孤立坚城的战略,最后攻入青州城,擒获沈文秀。
夺取青州城,郦范征战有功,先后两次被任命为青州刺史,任职达10余年。期间,他利用渔盐之利,恢复生产,发展贸易,颇有政绩。他还“造船市玉”,发展同海外高丽等地的经贸往来。这10余年间,年幼的郦道元跟随父亲定居青州东阳城,耳闻目睹父亲的为政方略,从而确立了日后的远大志向和人生理想。而且,当年发生在南阳河的一件事情,也对他日后著写《水经注》产生了重大影响。《水经注》卷二十六记载:
“魏太和中,此水复竭,辍流积年。先公除州,即任未期,是水复通,澄映盈川。所谓幽谷枯而更溢,穷泉辍而复流矣。”
魏太和中,南阳河断流达三年之久。但是,郦范再次来青州任职之后,南阳河竟然奇迹般的众泉涌流,谷溪洋溢,澄映盈川,水势浩荡。南阳河流程短、流量小,遇到大旱之年,时有断流,这对中国北方的河流十分正常。可是,郦道元对断而复流这一现象,却同父亲来青州任职联系起来,赋予对父辈的深厚情感。同时,郦道元还大量引述了当时众多名人对这一“幽谷枯而更溢,穷泉辍而复流”的赞颂诗赋。如平昌人孙道相的《通津颂》写道:“惟彼渑泉,竭逾三龄。祈尽圭璧,谒穷斯牲。道从隆替,降由圣明。”郦道元借别人之口,说出南阳河“通津”乃是父亲郦范的功德感动上天的结果。
也许通过这件事,郦道元审美联想,爱屋及乌,深深爱上了南阳河,也爱上了青州的山山水水。他写道:“先公太和中作镇海岱,余总角之年,持节东州。至若炎夏火流,闲居倦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笋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亦畅,是焉栖寄,实可凭衿。”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父亲在青州做官,我的童年时代随父居住,炎炎夏日,和几个玩伴,在河边沙滩上柳阴下,弹琴唱歌,游泳嬉戏,欢情舒畅,无忧无虑。多快活的日子,能不让作者回味终生?
十几岁的“总角之年”,是人们形成终生理想和情趣的关键年龄,伟人更是如此。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父亲在青州的政绩,使南阳河魅力重现;郦道元从对父亲的敬慕,喜欢上了南阳河;因为喜欢南阳河,从而培养了游览江河的志趣。此后,他终生喜爱江河川溪,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美丽的南阳河,启发了郦道元的童年梦幻,是浇灌历史名著《水经注》的第一滴清泉。
而且,南阳河从此珍藏郦道元心底,一生不能忘怀。他曾这样表白:“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郦道元对青州难以忘情,有排遣不去的青州“情结”。多年后,郦道元因“王事”再到青州,找到儿时的好友郭金紫,携手旧地重游南阳河,在瀑水涧赋诗唱和,缅怀童年时代的嬉娱,心情十分愉快,终日不愿离去!
这段话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注意:一是“余生长东齐”,二是“尤慰羁心”。
郦道元的出生年月和出生地,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郦道元自己说的非常清楚,即“生长东齐”。“东齐”,是青州的代称,“生长”,按照古汉语的语法,包含“生”、“长”两重意义。换句话说,郦道元应该出生和成长在北魏的青州。关于他的生年,学术界大多倾向公元470年的说法。史书记载,郦范从467年开始,即带兵征战山东,围困青州东阳城,前后三年,日日交兵,占领青州后,随即接任青州刺史。而且南北朝时期,带兵将帅常常携带家属。这也从史料印证了郦道元“生长东齐”。
“余生长东齐”这句话,好像郦道元不经意之间说出。但他治学严谨,不会没有根据地脱口而出。郦道元对青州的山水记述之多,笔端感情之浓,难道不说明他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青州之子”吗?
正因为他从小生长在青州,所以把青州看做故乡,青州是他心灵深处的归宿。“尤慰羁心”,一语道破他的心境。羁旅在外,飘泊周旋,多少艰辛,多少思念。一旦回到魂牵梦萦的青州,一颗羁旅之心总可得到了片时的安宁!
郦道元成年后,曾做过中郎将等中央官吏,并出任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孝昌三年(527年),雍州(今陕西凤翔)刺史肖宝夤企图反对北魏政权,郦道元的政敌为了达到除掉他的目的,玩弄借刀杀人的阴谋,故意怂恿北魏政权派郦道元去陕西任关右大使。肖宝夤果然怀疑郦道元要去与他作对,于是派部下半路劫杀。当郦道元赴任行至临潼东的阴盘驿亭时,受到肖宝夤部队的攻击。他与随从被围困在山冈上,吃水断绝。为寻找水源,打井十几丈深,仍然没水。最后水尽力穷,郦道元和他的一个弟弟、两个儿子同时被杀害。临死的时候,郦道元还怒目厉声呵斥叛贼,表现了至死不屈的精神。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郦道元终生爱水,最后却因水尽而亡。可是,美丽的南阳河依然流淌,美丽的南阳河依然滋润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http://s16/bmiddle/8c50cd0egcbb64afcea5f&690
http://s16/bmiddle/8c50cd0eg7ac56e5393cf&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