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词
指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
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古褒今贬
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低,含贬。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贬今褒
如,“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而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如,“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贬义,如《后汉书·韦彪传》:“忠孝之人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而现代汉语中则指通过体育运动是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智的品德,或通过生产劳动和工作实践来提高素质和能力,变成褒义词了。
如,“泼辣”古时指凶悍,蛮横不讲理,为贬义,如《水浒传》(第十二回):“(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辣,行凶。”而现代汉语中多指勇猛,有魄力,是褒义。
名称说法改变
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
如“谢”古义:告诫(也有谢罪的解释)。
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
1.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要牢记。
例如:“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中的“除”字,在句中当“整理”讲,在现代汉语中是“除去”、“去掉”的意思,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再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的“去”字,在句中是“离开”,现代汉语中是“到……去”,古今词义相反。
2.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字,在句中是“吝惜”的意思,与“爱护”、“爱惜”意思相近,但又有根本区别。再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在句中指“父母兄弟等”,现代汉语指“族外姻戚”。
3.要分辨单音词和多音词。
①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词。如“然/后”“地/方”“其/次”“学/者”“其/实”“祖/父”“智/力”“于/是”“交/通”“妻/子”“指/示”“以/为”“因/为”“无/论”等。
②不要把文言文的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古文中的双音词有两类,一类是属于单纯的的双音词如窈窕、参差、翩翩、仓皇等;另一类是合成的双音词,如社稷、布衣、公姥、作息、缓急、异同、率尔等。
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22、纵情: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23、见机: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4、猖狂: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5、学者: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6、从而: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7、众人: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28、不必: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29、气候:古,天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今,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候情况,或比喻动向、情势等。
30、经营:古,收藏,名词,如“韩魏之经营”;今,动词,计划或管理。
31、可怜: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32、从事: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33、其实: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34、方丈: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35、往往: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6、颜色: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7、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38、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9、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40、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41、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42、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43、辛苦: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44、侥幸:古,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45、成家:古,安家,如“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今,娶妻。
46、少年:古,青年,如“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
47、志气: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48、强者:古,身体强壮的人,如“少而强者不可保”;今,多指精神意志方面强的人。
49、牢笼: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50、同归: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今,一同回去。
51、形容: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动词,描述。
52、风流: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53、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54、风骚: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55、偏僻: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56、尴尬:古,容易出麻烦,如“如今正是尴尬去处”;今,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
57、左右:古,反正,如“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今,左边和右边。
58、轻易:古,动词,贸然行事,如“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今,毫不费力,轻而易举,形容词。
59、野马:古,春天林泽间的雾气,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今,野生动物的一种。
60、果然:古,饱的样子,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今,与事实相符。
61、春秋: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今,春天与秋天。
62、羊角:古,旋风,如“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今,羊的触角。
63、虽然:古,虽然这样,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64、无功:古,忘记立功,心无作为,如“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今,没有功劳。
65、舅姑:古,公公婆婆,如“待晓堂前拜舅姑”;今,舅舅和姑姑。
66、县官:古,官府,如“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今,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
67、无道:古,不称道,不称赞,如“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今,暴虐,没有德政。
68、布衣:古,平民,如“布衣之交”;今,棉布作的衣服。
69、中国:古指中原,如“莅中国而抚四夷”;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70、亲近:古,皇帝亲近的侍从,如“左右亲近不为一言”;今,亲密而周到。
71、尘埃:古,监狱,如“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今,尘土。
72、卑鄙:古,地位低,见识浅,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品德低下。
73、便宜:古,方便,适合,如“可以便宜(biànyí)从事”;今,读作piányí,价格低廉。
74、不过:古,不超过,如“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今,表转折的关联词。
75、反而:古,返回,从而,如“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今,连词,跟上文意思相反。
76、反复:古,扭转并恢复,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今,多次重复。
77、感激:古,感动,奋激,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今,深深的感谢。
78、故事:古,旧事,前例,如“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今,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79、可以:古,可以靠,可以用来,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今,能够。
80、烈士:古,刚直侠义之士,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为正义牺牲的人。
81、穷困:古,窘迫,走投无路,如“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贫穷困苦。
82、人情:古,人民的普遍情况,如“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今,情面,送礼。
83、身体:古,亲身体验,如“身体力行”;今,躯体。
84、首领:古,头颅,如“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今,集团领导人。
85、私心:古,自己的志愿、心愿,如“恨私心有所不尽”;今,自私的心理。
86、私人:古,党羽,亲信,如“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今,个人和个人之间的。
87、响应:古,像回声一样应和,如“天下云集响应”;今,用言语行动来表示赞同、支持某倡议、口号等。
88、向前:古,先前,如“凄凄不似向前声”;今,向前方。
89、行为:古,品行,作为,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
90、宣言:古,扬言,如“(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今,宣告,声明。
高中常见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
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
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4.是女子 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
5.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
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今义】做某种事情。(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
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区域。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今义】有业绩、有才华的。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鸿门宴》)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
12.由是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13.权起
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
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故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
15.号令召三老
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豪杰——【今义】才能杰出的人。【古义】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16.当
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横行——【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暴力胡作非为。【古义】纵横驰骋。
17.因具富厚,
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交通——【今义】往来通达。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勾结,交互相通。
18.婉贞于是率诸少年
结束面出。((冯婉贞))
结束——【今义】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古义】整理好装束。
19.
鞠躬尽瘁,死向后已。(《后出师表》)
鞠躬——【今义】弯身行礼。【古义】恭敬谨慎地
20.亦雁荡之
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具体——【今义】不抽象,不笼统。【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21.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桃花源记》)
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区域。
2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
会计事。(《陈涉世家》)
会计——【今义】管理帐目收支等财务工作的人。【古义】会,聚会;计,商议。
23.凡富贵之子,
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记》)
慷慨——【今义】大方,不吝啬。充满正气,意气激昂。【古义】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24.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可怜——【今义】值得怜悯。不值一提。【古义】可爱。值得同情。
25.诚宜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开张——【今义】商店开始营业。【古义】不闭塞,广泛。
26.门前冷落鞍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老大——【今义】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古义】年龄大。
27.宰执以下俱使之
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柳敬亭传》)
南面——【今义】南方,表方位。【古义】南,向南;面,面对,朝向。
28.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烈士——【今义】为正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人。【古义】指有志于建立功业的人。
29.秦王大喜,传以示
美人(指宫妃)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美人——【今义】美貌女子。【古义】指美貌女子,也可特指歌伎、宫妃。
30.相如
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前进——【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古义】前,走上前;进,献上。
31.臣所以去
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
32.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六国论》)
其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古义】它的果实。那实际情况。
33.
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天——【今义】秋季。【古义】秋,秋天;天,天空。
3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
妻子。(《赤壁之战》)
妻子——【今义】配偶(女方)。【古义】妻和子女。
35.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肉食——【今义】肉类食物。【古义】食肉。“肉食者”,指生活优裕的大官。
36.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指战国时秦国殽山函谷关以东的楚、赵等六国。
37.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
束手。(《赤壁之战》)
束手——【今义】无办法,与“无策”连用。【古义】投降。
38.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唐睢不辱使命》)
虽然——【今义】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古义】虽然如此,尽管这样。虽,虽然;然,如此,这样。
39.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40.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牺牲——【今义】为正义而死。【古义】作为祭品的牲畜。
41.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茼列传》)
宣言——【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古义】公开扬言。
42.古之 学者必有师。(《师说》)
学者——【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求学的人。
43.召有司案图,指从此
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往——【今义】过去。【古义】从这里起到那里。
44.论天下事势,致
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殷勤——【今义】热情而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45.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因为——【今义】表原因的连词。【古义】于是写作了。
46.将军岂
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有意——【今义】有心思;故意。【古义】有某种想法、打算。
4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约束——【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古义】盟约。
48.子路从而后,遇
丈人。(《荷纂丈人》)
丈人——【今义】指岳父。【古义】老人、长辈。
49.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群英会蒋干中计》)
丈夫——【今义】妻之配偶。【古义】男子。
50.璧有瑕,请
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古义】指给人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