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实战心得]对主力操盘手法的分类和总结

(2013-10-08 21:59:15)
标签:

转载

分类: 股市庄家揭秘

一个完整和成功的投资过程应该包括:选股、选时、买入、守仓、出货、总结这六个完整的步骤,笔者这篇《对主力操盘手法的分类和总结》就是针对个股的.

  主力或者说是新资金开始介入某支股票,依据当时市场所处的状态、目标股票流通盘面的大小、以及主力动用的资金量、手中控制的筹码的多少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其对股价的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一、 股价被主力拉升到前期短期内(最近距离处)的高点或成交成本密集区之上,再慢慢回落到目标股票60日均线处,然后再开始进一步的向上涨升。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个股的60日均线是其重要的中期趋势线,主力在盘中无论如何打压、震仓、洗盘。如果他想继续往上做的话,是不会破60日均线,在60日均线这个位置是要护盘的。


  二、股价被主力拉升到前面短期内(最近距离处)的高点或成交成本密集区附近,再慢慢地逐步向下回落,随后突然向下放量跌破前一段交易时间内的最低点,在稍加盘整之后,再往上拉升。


     三、股价被主力升到前面短期内(最近距离处)的高点或者成交成本密集区附近,在股价经过一段时间的上下震荡、飘浮之后,开始向上涨升并创出新高;然后再在新高点之上做一个小型的平台整理,以用来清理场外的筹码,一旦场外的浮动筹码清洗完毕后,则随时可能会出现一种持续上扬的发展趋势。


   这种操盘手法其特点是隐蔽性特别强,它往往在股票刚刚启动之初,都是不十分明显,也不会因此引起太多市场中一般投资者的过度关注,而在启动后,刚往往令市场中的一般投资者措手不及,同时也因为贸然参与操作的偶尔失误而不敢轻举妄动。


  四、股价在主力的严密控制之下,在某一交易价格区间内,随着其上下震荡、波动的幅度日益收窄,其所凝聚的攻击能量也越来越大;然后,在达到某一临界数值之时,股价就会向上喷发涨升。

   在主力启动股票之初的种种操盘类别中,最令人难以琢磨和迷惑的就是这种操盘类别,由于在此前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股票的价格一直保持在某一价格区间内上下、反复的来回振荡,而这种操作状态持续的时间又很长,故此,这也就成为控盘主力庄家手中消一种最有效的消磨场外投资者耐性的法宝。因为对于场外一般投资者而言,急功好胜的心理往往始终潜伏在他们整个投资操作思维中,他们根本无法判断控盘主力的真实操作动向,并且也不知道到底还要待在这个狭小价格区间内具体时间的长短,他们也就无从确定、把握。


  五、股价在主力的严密控制之下,向上形成了某一种角度的上升趋势;在实战操作过程中,这种向上的趋势,常常会因控盘主力的利益而上下的调整。

  在证券投资市场中的许多主力庄家,其中包括许多资金实力相对较长或因为某种特殊原因资金不能到位的主力庄家,或者是某些操盘技巧高超的同是时为了图省事省时的主力庄家等等,由于他们自己所使用资金时间方面的原因,不喜欢在一个较低的位置盘旋太久的时间,而是更多地偏好于速战速决,喜欢不断的在实际动作中推动股价向上盘升,并且常常采用让股票价格保持在某种上升通道内运行的方式操作,以便于自己日后的资金直接获利和套现。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上升通道所维持时间的长短主要决定于控盘主力庄家使用时间的长短,而这种表现在具体盘面上的情形就是上升角度与震荡频率上。股票价格日后不断盘升中,它跌时在下方所获得支撑的关键位置,也同样决定于其操作资金使用周期的长短,其中资金使用周期较短的,往往是以股票10日均线做为主要的支撑,而资金使用周期较长的,则往往是其股票30日或60日线做为主要支撑。

 
六、控盘主力庄家已经将目标股票高度控盘,与此同时它们的获利程度也因为前期目标股票的暴涨,而早已放大到非常惊人的地步。股价随意控制的涨升模式,与长驻长线庄家相类似。

  对于许多已经被主力庄家高度控盘的某一些股票,其中也包括了某些长线长驻庄家所驻守的那些股票,它们的股价随意性启动,在某一种实际意义程度上而言,多数带有一种不确定的特殊因素在内。同时,又因为它们股价启动的图形形态多种多样,控盘主力庄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当时所处市场的实际状态,按照场外跟风投资者的多少来决定自己日后的操作方向。日后这种操作方向的决断,则分别可以是决定自己应该清仓出货还是急速拉升股价。

  因这类个股对于我们散户而言与的价值不是很大,笔者建议大家还是回避这种类型的个股!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