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借假修真,自如而如

(2012-07-25 18:25:07)
标签:

转载

分类: 股市高手与技术
个人陋见还是倾向于“单一品种多战术”的

 

    日本明治初期,有位禅宗大师日置墨仙,久居在丹波的一座寺院里。他从不讲经说道,唯以实践行动助人开悟无数,在当时的名气可谓一时无二。某日,一位信徒跑来诉说其妻吝啬至极,以致生活乏味痛苦,婚姻无法继续。墨仙闻后,将来人安抚在寺院,以三日为约,让来人等待回复。次日,墨仙启程来到该信徒家。当他见到那个吝啬的妻子时,他只字未启,只是攥起一只拳头伸直了对着她。妇人不解问道:“你是何意?”墨仙不答反问:“假如我的拳头永远只能这样攥着,始终不变,你称之为什么?”“畸形。”妇人答道。接着,墨仙将手伸开再问:“假如我的手永远只能伸开如此,也始终不变,你又称之为什么?”“也是畸形?”妇人再答。“你已经知道,只是缺少一点觉悟。如果你能从这伸手与攥拳中引申出些微顿悟,你不但一定可以成为一个贤内助,也同样可以挽救你的婚姻。”墨仙言罢扬长而去。妇人愣在当场,状若木鸡。一个时辰过后,她幡然醒悟,悔不当初。自此,乡里不但多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贤内助,也多了一位既贤惠节俭、又乐善好施的居士。

    数日前,几个在北美和香港管理对冲基金的朋友相约而来,半游半访,身为主人的我自是不亦乐乎。

    然则,由于近日南半球阴雨连绵,自然也就只能是间或以球会友,大多把酒言欢了。

    其中两位相识已久,在粘性很强的BLOOMBERG上更总是畅所欲言,随时交换信息和意见,自然一见面便放得很开。但另外三位却因是慕名同行而初次谋面,期间引发的腼腆和谦冲自是情理之中。加之我们这些自诩为有些学问的臭知识分子那与身自来的所谓矜持,自然让那首日的大山侃得远远不能和“尽兴”二字并论一起。

    次日风狂雨大,球场是下不了了,短短两个小时的练习场归来,这时间也只能传递给老祖杜康了。

    时间充裕,菜过五味后,酒自然也轻松的过了三寻。狂生真实的嘴脸,在被酒精层层渐剥而去后,便在谙熟之间越发的暴露无遗出来。自西而中,从历史而至宗教,从哲学而至国学,终于逐渐回归到我们投资的本行上来。着实好大一段云山雾罩,好长一段垫底夯基。

    首先是两位管理股票型基金的朋友与另两位管理商品基金的朋友开始了针尖儿对麦芒,接着便是那位做货币基金经理的仁兄也按捺不住加入辩局,三足开始鼎立。一时间,价值投资对上了趋势投机,右侧的顺势而为对上了左侧的逆势交易,关于EA(量化交易模型)的设定更是各执一词。觥筹交错间,数据喷了一脸,理论泼了一身,洋洋洒洒,气冲斗牛,真哪一“热闹”二字了得。

    结论虽然不能统一,但声嘶力竭的好处:一是利于酒精的挥发,二是利于因力竭而安静后的客观思考,以及思想碰撞后的进阶觉悟。

    广袤的世界,狭小的圈子,我更是这已经十分狭小圈子里的一个异类,早成公论。虽然我几乎是永远不能被圈子里的人向圈子外去宣扬的一个,但圈子里的人却总喜欢通过各种内部形式来找我探求答案,这也几乎成了定式。同时,亦是他们此行的初衷。

    中国古老的哲学根源道家思想,除了讲求清静无为之外,有别于其他哲学体系的,更在于它的可入可出、不入不出、既入既出、当入则入当出则出。加之以道家思想的药店思想功能和拨乱反正功效,我的这种处境也就自然不难理解了。因为,他们都说我是个在家的道人。当然,只有我知道我不是,只是不欲辩解罢了。家,毕竟还是有所束缚,不得解脱。

    牛说牛言,马言马语,牛马虽同为牲畜,存在万物“理”之共性,但又怎可“象、术”并及?

    私以为,针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中长线投资资金而言,无论你的依据来源于FUNDAMENTAL还是TECHNICAL,不用放大的规则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时,多是逆势而为的,我们称之为“向下买”。前提是,当下跌到达到一个什么比例之后、当市场空头能量萎缩到一个什么程度之时、当政策和市场的新多头能量发展到一个什么状况之下,才能进入初始建仓区间。同时,逆势建仓的标的,必须是整体股市,绝不能是具体的某只个股。而其间和后续的资金配置和风险控制,更要因不同市场特性和发展建立不同的管理系统,出局的时间和区间选择,也一定要在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共性因素统计下,在有庙算而不执于庙算的进入判别和交易体系。实盘的股票市场,即使在西方成熟的市场中,单纯做空也会受到诸多限制,空头头寸更会因政策而承受不确定的系统风险,所以,除了指数对冲现货以外,我从不单纯进行空头投机。加之以数年熊市数年牛的螺旋循环市场特征,导致几年才有一波明确的上涨趋势行情,当然定要尽量吃尽鱼身,才能平衡多年的收益率指标(如果是只以股票市场为单一投资标的的基金)。相反,在杠杆规则下的大宗商品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的投资,理性的操作却反而是应该顺着趋势“向上买”或者“向下卖”的,也就是俗称的顺势而为。因为在杠杆放大的规则下,放大利润的同时,也放大的风险,更放大了人性,自然更加必须用严格的规则去控制,其中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的规则执行以及时机的选是要远远重于趋势判断。诸多年来,即便是身边的专业圈子里,看对了行情而不能赚到应有利润的,甚至是看对了行情却以亏损告终的,在杠杆放大的规则下屡见不鲜。其失败根源并非杠杆之罪,而往往是因为过分的应用杠杆、错误的逆势交易、不成熟的资金管理和风控体系、以及因没有强有力的监管制度而导致的执行不力上。

    牛有牛招,马有马式,我们自然不能以绝对相同的方式来对待二者,否则自其谬大焉。就好比我们为了做成一件事情,要接触到不同部门、不同位置、不通好恶、不同性格的人,虽然都是人,但为达成目的而选择的对待方法一定要各不相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不欺骗和伤害的前提下,在具体事务关系处理时,本就至理名言一句,不应贬义视之。否则,见人说鬼话,人不吓跑了才怪;见鬼说人话,鬼非吃了你不行。所以,一视同仁,不过是一种国学中用以修身的理想,而对于具体办事来说,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我们做投资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要完成长期平稳盈利,入世的东西自然要用入世的法则,用出世的法则来规范,必是南辕北辙的。

    至于到底是“单一品种多战术”还是“单一战术多品种”这有关EA的讨论,我之前也着实考虑了几年时间。个人陋见还是倾向于“单一品种多战术”的,只是如果精力和经历允许能够适当额外增加几个品种的话,就更趋完美了。半辈子的多市场、多品种尝试后,我近些年来所做的减法工作,目的即是如此: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到自己最熟悉、胜率最大、共振最好的几个大流动性市场(或品种)上来。将分而治之的战术系统化,将不同的资金管理和风控流程共振化、规则化,是我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但我要强调的是,虽只一家之谈,不代表真理真像,但“单一战术多品种”我是不赞同的。以不变应万变所对者是“理”,绝非“象、术”。对待“象、术”,应“变易”,可“简易”,绝不可“不易”,这全然违反了自然发展的规律。那些说过“单方气死名医”的名医们听到这话,说不定也要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了。至于现在量化基金中广泛流行的“MATINGALE网格战法”,我更是绝不敢苟同的,不用名医,我都快跳起来了。

    豆豆在‹遥远的救世主›一书中写道:“你要只会攥拳,有病;只会伸掌,也有病;自如,才正常。说魔说道,不是为了跟谁论是非、论道德,是为了找到起烦恼的因。了心苦,不起苦。”其引用的就是文首处这个禅宗公案。天下文章一大抄,她在抄,我又何尝不是?然而,重要的不在抄与非抄,而在于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觉悟。

 

三历搁笔于20100317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