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子
(2012-03-17 17:27:26)
标签:
日子情感 |
分类: 杂论杂占 |
日子就像喜马拉雅山一样沉重,从你勉强能睁开眼的一刹那到你勉强能闭上眼的一瞬间的十五十六十七甚至二十个小时之间,每一秒钟都会有事做:调节纠纷,调查材料,审批卷宗,服务群众,日常学习,包括许多不得已的应酬和原本不属于你工作范围的诸多摊派等等等等。吃喝拉撒都被计算在工作时间中,在厕所里还要思索下一个证人该找谁,在睡梦中还要考虑明天要到哪个村子去巡逻。如果说这样的日子你仍然感觉空虚,祝贺你拥有击败卡斯帕罗夫的“深蓝”一般的聪慧大脑和花岗岩一般硬朗的金刚不坏之躯。
日子就像马里亚纳海沟一般得深邃,你不会知道明天迎接你的会是什么花样的考核。末尾淘汰开门迎评政治剖析一个花样接一个花样,绝对会让你的大脑整日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同事中不论哪个人犯了错误,所有的人------当然肯定包括老实巴交的你------必须都要接受捆绑式的政治教育和聆听大小领导在各式会议上连篇累牍的批判和警告。每一个领导上任之后都会抖抖威风,搞几次教育整顿和处理打击,以证明自己的英明伟大和与前任的迥然不同,于是乎你一边在肚子里鄙夷一边还要极力忍受那些表面道貌岸然实则一丘之貉老爷们的训教。
日子就像索马里难民营一样的清贫。没有奖金,没有补助,没有任何形式的福利,连基本的办案经费都没有半点分文,所有的好处都和你沾不上边。即便你那可怜巴巴的几百元工资,你也从来不知道究竟一个月该领多少钱,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工资都不一样,修理城河要扣除,修建党校要扣除,支援下岗职工献温暖要扣除,还有从来不会事先给你打个响声的名目繁多的各式摊派,于是你不知道你究竟一个月会领到多少生活费。再说,妻子下岗,孩子上学,父母接济,你甚至不知道现在的工资单究竟是红色的还是绿色的,密码更无从谈起。有一次去上海出差,无意中听到人家每月能领到七八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比你一年的收入都多,回来偷偷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还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工作。
日子就像西亚咸海一般的苦涩。那些会吹会捧上窜下跳屁活不干的混混都一个个莫名其妙地提职了,只因为人家爹妈有权手里有钱。你虽然满腹才华名校毕业却是农民的儿子,出身清贫又养成一身的书生狷介,所以虽然人人都肯定你的才华和能力,但却没有一次提拔的时候会想到你。眼看着人到中年还在社区摸爬滚打,和你一样的同事早就发号施令成了老爷,你只能更加沉默。偶尔休息的时候一整天呆在家里不出来,于是你在别人眼中更加狷介清高不可接近。
日子就像家里书柜里的藏书那样厚重而又沧桑,每一个日子都是那样沉甸甸的真实,除却了当年五彩缤纷的幻想。习惯了这样真实冰冷又有些滑稽的虚伪之后,你对一切都看得那样淡然。在你的办公桌上,始终有一句西方哲人的名言“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这话说得多好呵,那样的平实而又无奈,那样的深邃而又讽刺。一遍遍地品味这句哲理,你变得越来越坦然。没有人理解也罢,一个人的孤独有时候其实也很有趣的,不是么?
日子就像马里亚纳海沟一般得深邃,你不会知道明天迎接你的会是什么花样的考核。末尾淘汰开门迎评政治剖析一个花样接一个花样,绝对会让你的大脑整日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同事中不论哪个人犯了错误,所有的人------当然肯定包括老实巴交的你------必须都要接受捆绑式的政治教育和聆听大小领导在各式会议上连篇累牍的批判和警告。每一个领导上任之后都会抖抖威风,搞几次教育整顿和处理打击,以证明自己的英明伟大和与前任的迥然不同,于是乎你一边在肚子里鄙夷一边还要极力忍受那些表面道貌岸然实则一丘之貉老爷们的训教。
日子就像索马里难民营一样的清贫。没有奖金,没有补助,没有任何形式的福利,连基本的办案经费都没有半点分文,所有的好处都和你沾不上边。即便你那可怜巴巴的几百元工资,你也从来不知道究竟一个月该领多少钱,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的工资都不一样,修理城河要扣除,修建党校要扣除,支援下岗职工献温暖要扣除,还有从来不会事先给你打个响声的名目繁多的各式摊派,于是你不知道你究竟一个月会领到多少生活费。再说,妻子下岗,孩子上学,父母接济,你甚至不知道现在的工资单究竟是红色的还是绿色的,密码更无从谈起。有一次去上海出差,无意中听到人家每月能领到七八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收入,比你一年的收入都多,回来偷偷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还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工作。
日子就像西亚咸海一般的苦涩。那些会吹会捧上窜下跳屁活不干的混混都一个个莫名其妙地提职了,只因为人家爹妈有权手里有钱。你虽然满腹才华名校毕业却是农民的儿子,出身清贫又养成一身的书生狷介,所以虽然人人都肯定你的才华和能力,但却没有一次提拔的时候会想到你。眼看着人到中年还在社区摸爬滚打,和你一样的同事早就发号施令成了老爷,你只能更加沉默。偶尔休息的时候一整天呆在家里不出来,于是你在别人眼中更加狷介清高不可接近。
日子就像家里书柜里的藏书那样厚重而又沧桑,每一个日子都是那样沉甸甸的真实,除却了当年五彩缤纷的幻想。习惯了这样真实冰冷又有些滑稽的虚伪之后,你对一切都看得那样淡然。在你的办公桌上,始终有一句西方哲人的名言“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这话说得多好呵,那样的平实而又无奈,那样的深邃而又讽刺。一遍遍地品味这句哲理,你变得越来越坦然。没有人理解也罢,一个人的孤独有时候其实也很有趣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