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前提---修心之道5
(2012-01-14 13:36:00)
标签:
修心之道健康 |
分类: 心态修炼 |
第四章 从错误信念的催眠中清醒
我的朋友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博士在小时候有过一次体验,可以说明信念对行为与能力具有强大的影响。他刚开始时算术学得很糟糕,老师深信他“数学脑子迟钝”,就把这一“事实”告诉家长,让他们不要对儿子期望过高。他的父母也信以为真。阿德勒被动地接受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他的算术成绩似乎也证明他们是对的。但是有一天,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忽然解出了老师在黑板上出的一道其他人都不能解答的难题。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对老师说了。老师和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于是他愤愤不平地几步跨到黑板前面,把问题解了出来,使在场的人目瞪口呆。出了这件事后,他认识到他可以学好算术,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后来成为一个数学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
43
的痕迹。所以,每次他站在一群人面前开始说话时,便受到这个信念的阻碍。他错误地得出结论说,如果他能动一次手术改善外表,他就会产生必要的自信。手术其实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我从其他患者那里得到的经验是:肉体的变化并不能绝对保证个性的改变。等这个人相信正是他的消极信念妨碍了他发表这个重要消息时,他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他成功地把消极的信念换成了积极而肯定的信念,认为他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消息,而这个消息只有自己才能告诉大家。不管自己的外表如何。从那时起,他成为企业界最难得的演说家之一。而他唯一的改变只是信念和自我意象。
一个受了催眠的推销员
约翰.D.摩菲在《成功推销的秘诀》一书中讲到艾尔墨.惠勒如何利用雷奇的理论来增加某位推销员的收入:
44
“他被派到不理想的地区时,他会为五千美元而努力工作;被派到条件好的地区时,只要五千美元遥遥在望,他就有各种藉口停步不前了。有一次,目标达到之后,他就生了病,那一年什么工作也没有再干。医生并没有找到生病的原因,而且,第二年一开始,他又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错误的信念使人衰老二十年
我以前写过一本书(《青春永驻的奇迹》),里面曾提到一个详细的病例,分析“罗歇尔先生”如何由于一个错误的信念在一夜之间老了二十岁,又如何在接受了事实真相后立刻恢复了青春。简单地讲,事情是这样的:我给罗歇尔先生的下唇作了整形手术,收费十分低廉,但我提出一个条件,要他对他的女友说这个手术花掉了他的全部积蓄。他的女友原
45
来并不反对他为了她而花这笔钱,并且坚持说她爱他,但又解释说她绝不能嫁给他,因为他的下嘴唇太大。然而,当他按我的要求跟她谈过话、并且向她炫耀作过手术的嘴唇时,她的反应和我预料的一样,那可是罗歇尔先生根本想不到的:她勃然大怒,骂他把钱花掉是个大傻瓜,并且明确地说,她从来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爱他,在他为她花钱时,只不过是拿他开心而已。不过,她的反应超出了我所预料的程度。她在愤怒之余又说她以伏都教的巫术诅咒他。罗歇尔先生和他的女友都出生在西印度群岛,当地许多无知和迷信的人都信奉伏都教。他的家庭很富有,本人也有些文化教养,而且是一个大学毕业生。然而,他的女友在狂怒中对他的“诅咒”使他暗暗有些不安。不过他当时并没有考虑得太多。
罗歇尔先生从我的诊所出去几个星期之后又回来找我,把一切和盘托出。我的护士的确认不出来他了,不过也不觉得奇怪。罗歇尔一开始来找我时给人印象很深,除了嘴唇稍大一点,其他都很正常。他身高六英尺四,有运动员的体魄,举止言谈很有风度而且迷人,就连皮肤都好象能透出虎虎生气。而现在在我桌子前面的人,至少老了二十年,双手象上了年纪的人那样颤抖着,眼窝和面颊深深凹下去,体重少了将近三十磅,容貌的变化具有医学上所谓的“衰老”的一切
46
特征。
几个星期之后,我收到罗歇尔先生一封热情的信,信中附有他和他的新娘的照片。他回到家乡,和青梅竹马的心上人结了婚。照片上的罗歇尔先生是我第一次遇到的那个人。他在一夜之间又焕发了青春。一个错误的信念曾经使他老了二十年。事实真相不仅消除了他内心的恐惧、使他恢复了自信,而且把“衰老过程”颠倒过来。
如果他也跟我一样看到前后两个罗歇尔先生,你就绝不会再怀疑信念的力量,也不会怀疑,只要一个信念被接受,不论其来源如何,也能象催眠术那样具有威力。
是否每人都受到催眠
47
块块地隆了起来,但是手还是象在桌子上生了根一样。
催眠者告诉一位举重冠军,他不能从桌子上举起一支铅笔。虽然他平常能轻易地把四百磅的重量高举过头,现在却真的不能举起铅笔。
奇怪的是,在上述例子中,催眠者并没有削弱运动员的力量,他们在体力上跟平常一样,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只能身不由已。一方面他们的确自愿地作出努力,“试图”举起手臂或者那支铅笔,并且在实际上也相应地收缩举重物用得到的肌肉,另一方面,“你举不起来”的观念使相反的肌肉产生出与努力的意图相反的作用。否定观念使他们打败了自己:他们不能表现或者实际应用他们原有力量。
另外有一位运动员,他的握力经测量器测出是一百磅。他调动了全身的力量也不能使指针突破一百磅的标志。现在,他处在被催眠的状态中,催眠师告诉他:“你非常强壮,一生中从来没有这样强壮过,连你自己也会吃惊。”然后再一次测量他的握力,这一次指针轻而易举地突破了一百二十磅的标记。
这个例子也很奇怪,催眠都并没有给他增添什么实际力量。催眠者的启示只不过是克服了一种过去妨碍运动员表现全部力量的否定观念。换句话说,运动员在正常的清醒状态中有一个否定的信念,认为他只有一百磅的握力,因而给他的力量造成了一种限制。催眠者仅仅是清除了这个心理障碍,使运动员能真正表现自己的全部力量。催眠者只是暂时地使他从平常的自我限制信念的“催眠”中清醒过来而已。
正如巴伯博士所说的,当人们看到催眠过程中相当神奇的现象发生时,很容易认为催眠者本人具有某种魔力。然而,
48
这些神奇现象的发生仅仅是因为催眠者告诉对方说他们能够做到、并且指导他们做到某种事情。对于旁观者来说,催眠者的话有一种魔力,其实并非如此。完成这些事情的力量和基本能力始终存在于被测验者之中——即使是在遇到催眠者之前。然而,这些人之所以不能使用这种力量,是因为不知道它的存在,由于自己的否定信念而把它封闭起来,阻塞了它的发挥。他们自己给自己施行了催眠术,使自己相信事情是干不成的。更确切地说,是催眠者解除了他们的“催眠”而不是给他们施行了催眠。
你能克服“自卑情绪”
49
的报童,上至银行的总经理,在某些方面都比我强。但是这些人谁也不能给有疤痕的面部整容,或者做我所作的其他事情。而且我敢肯定他们也不会因此而自卑。
使我们产生自卑情绪并影响我们生活的,并不是在技巧或学识上不如人的认识,而是有不如人的感觉。
这种不如人的感觉产生的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用自己的“标准”或者“尺度”来衡量自己,而是用其他人的“标准”。我们这种作法毫无例外地会使自己低人一等。因为我们认为、相信和假定我们应该达到别人的“标准”,我们才感到不幸,感到自己低人一等,从而得出结论说我们本身有毛病。在这个荒谬的推理过程后的逻辑结论只能是,我们没有“价值”,不配得到成功和幸福,除了觉得抱歉和有罪之外,就没有地方再能充分表现我们的能力和才华——不管这种能力和才华多么高贵。
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我们受到了那种根本错误的观念的欺骗,觉得“我应该如此这般”,或者“我应该象其他任何人一样”。后一种观念稍加分析就可以揭穿,因为事实上从来没有大家都接受的“其他人”这一固定标准。其他人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有自卑感的人无一例外地会为了取得优越地位而加深自己的错误。“我不如别人”是他的感觉的错误前提。在这个
50
前提之上又建立起一整套“逻辑思维”和感觉,如果他因为不如别人而觉得不行,根治的方法只能是使自己跟别人一样好。要想有良好的感觉,根治的方法只能是使自己跟别人一样好。要想有良好的感觉,就要比别人更优越。这样追求优越给他带来更多的苦恼,造成更多的挫折,有时候甚至导致以前根本不存在的精神病态。他变得比以往更抑制,他“越努力”,就越不幸。
你的真实情况是:
你不“卑下”。
你不“优越”。
你只是“你”。
“你”作为一个个性不必与其他个性比高低,因为地球上没有另一个人和你一样,或者处在你的特定级别。你是一个人,独一无二。你不“象”别的人,也无法变得“象”别人。没有人“要”你去象别人,也没有人“要”别人来象你。
在实验室里可以特制一种“自卑情绪”以及它所伴随的行为退化。只需要制订一条“标准”或“平均数”,然后让被测验的人相信他够不上标准就行。一位心理学家想了解自卑感如何影响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先对学生们作一次常规检测,然后郑重宣布,只有一半的人能够用测验所需的时间的五分之一来完成测验。在测验过程中响一次铃表示平均标准的人所用的时间已到,有些很聪明的学生也变得慌慌张张,完不成任务,以为自己成了低能儿。
不要拿“他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达不到他人的标准。“他们”同样达不到你的标准——也不想达到。一旦你明白、接受和相信这个简单明了的真理,
51
你的自卑感就会消失了。
用“放松”来解除催眠
身体的放松在解除催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目前抱定的信念,不管好坏和真假,都是在漫不经心、没有勉强和没有“意志力”驱使的情况下形成的。我们的习惯,不管好坏,也是这样形成的。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经过同样的过程以形成新的信念,新的习惯。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放松的条件。
试图用努力或者意志力改变信念或克服旧习惯,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名气不大的法国药剂师爱弥尔.居叶在1920年用研究“暗示力”而得到的结果一鸣惊人。他坚持认为,人的努力是使大部分人不能利用自己的内在力量的一大原因。“你的暗示(理想的目标)如果想要产生效果,必须不含努力的成分。”居叶另一个著名的座右铭是他的“反而努力法则”:“如果意志和想象发生冲突,想象永远要战而胜之。”
每天练习身体的放松,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放松”,产生“轻松的态度”,使我们更有意识地控制我们的自动机制。身体的放松本身也具有强大影响,使我们从消极的态度和反应形式中清醒过来。
利用心理图象来放松
练习(每天至少练习三十分钟)
舒舒服服地坐或躺在安乐椅上。有意识地尽量让全身肌肉放松,但不要太勉强。只需有意识地注意身体各部分,让它们稍稍放松,你会发现你总能自如地放松到一定程度。不
皱眉头就可以放松前额。可以让下鄂的肌肉、双手、胳膊、肩膀和腿比平常稍微放松一些。这样坚持五分钟,然后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肌肉上。这是以意识加以控制的放松练习,在这以后,你能用创造性机制自动地创造一种放松的条件。一句话,你将利用想象中的“目标图象”,并且让自动机制为你去了解那些目标。
心理图象一
想象你在床上伸展全身。想象你的腿象水泥柱一样摆在那里。想象这水泥柱制成的双腿过于沉重而陷进床垫里。然后,把手和胳膊也想象成水泥的,它们也很沉重,给床造成重重的压力。然后想象一个朋友走进屋来,想要抬起你笨重的水泥腿。他抓住你的脚,想要抬起来,但是腿太重,他还是抬不起来。对于手、颈部等等也进行这种想象练习。
心理图象二
你的身体是个大木偶。你的双手被线松松地系在手腕上,小臂被线松松地系在上臂上,上臂又同样系在肩膀上。你的双脚、小腿和大腿也由一根线连在一起。你的颈部也是一根软线,控制你下颚和嘴唇的线放松下来,使下颚无力地搭在胸前。联系你身体各个部位的细线都是又松又软的,你的整个身体就这样松散在床上。
心理图象三
你的身体是由一系列充了气的橡皮气球组成。打开两脚底下的阀门,空气开始从双腿漏出去。你的腿瘪了下去,最后象抽了气的橡皮管子一样摊在床上。你胸部的一个阀门接着也被打开,空气开始泄漏,你整个躯干也同样瘪了下去,软绵绵地摊在床上。继续做手臂、头部和颈部的练习。
心理图象四
很多人发现这是最能放松的一种练习,那就是回忆过去所体验到的轻松和愉快的情景。每一个人在一生中总有某段时间感到轻松、安定,与世无争。从你的往事中挑选你自己最轻松的图象,详细地追忆往日的意象。这幅图象可能是在山中湖边垂钓时的一片宁静的景色,那么,特别要注意环境中微小的细节。追忆水面上轻轻泛起的涟漪;想想你是否听到树叶的沙沙声。也许你回忆起很久以前坐在壁炉边,轻松悠闲,甚至有些倦意。木柴是不是噼噼啪啪地发出火光?还有其他什么景象?也许你追忆起在充满阳光的沙滩上的轻松景象,砂子摩擦着身体时你有什么感觉?你是否感觉到温暖的阳光象某种东西在身上拂过?是否有习习的微风?是否有成群结队的海鸥?你追忆起的细节越多,练习也就越成功。
每天练习可以使这些心理图象或者记忆越来越清晰。学习的效果也会增强。练习可以增强心理意象和肉体感官的密切联系。在放松时你会变得越来越熟练,而在今后的练习时间里,这本身就会被你“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