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一只股票系列文章》提出了只做一只股票的操作思路,那么该只做哪“一只”股票呢,这是这个思路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下面的文章转自花都巴菲特的新浪博客,可以作为选股的思路之一。
彼得林奇是冷门股的超级拥护者,而为什么要投资冷门股呢?
道理很简单,坚持却很难。
冷门股因为大家都不看好,都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不喜欢,所以市盈率比较低。
但是只要这个冷门股企业质地好,可以继续发展长大,终有一天他又会变成大家追逐的热门股,从冷到热,市场给予的市盈率变高,PE从低变高,再加上企业内在价值每年不断的增加,这就成就了一次经典的戴维斯双击。
如保利为例,现在20倍不到市盈率,以保利的发展,3年利润、资产翻一翻,EPS提升一倍,2012年2元EPS。
如果2012年市场对房地产企业重新追捧,给以40倍市盈率并非很难的事,那么股价40*2=80元,比现在足足翻4倍。
就算2012保持市盈率20倍不变,20*2=40元,也翻一倍。
投资冷门股的收益率其实并不比追逐高市盈率的高成长股低,现在云南白药四五十倍的市盈率,如果能保持30%以上的成长速度,3年后就算市场还给以四五十倍市盈率,也只能收获业绩成长带来的1倍收益,但却享受不了冷门股市盈率由低变高提升带来的收益。
而且从安全性的角度看,如果云南白药之类所谓高成长股(更不提创业板那些高市盈率高成长个股),如果不能保持高成长,市场给以的就会是戴维斯双煞,市盈率由高降低,四五十倍变为二三十倍,到时就算业绩还是增长,但得到的股价可能比当初还低。
如现在50倍PE,1元业绩,3年后业绩增长一倍变为2元,但因为PE/G不够1,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失望所以只给以25倍PE,那么股价由当初50*1=50元,3年后25*2=50元,收益为零。
而冷门股因为市场不看好,市场本来就预期企业的成长性不佳,就算以后成长性真的一般,也不会遭遇更低的市盈率,只要保持一般的成长,其收益率也为正。
所以从安全性和收益率来分析,投资冷门股比投资热门股要佳
冷热循环,犹如冬夏交替,虽然发生的时间不确定,但肯定的是总会发生。
道理如此简单,为何很少人去做呢?
知易行难,见到别的热门股一直升,冷门股却因没人追捧而不升甚至跌,这不是常人能坚持的
过程太多挫折,要挨过一个个挫折要有非常坚定既信心和正确而长远既眼光
很难,但积极面对是唯一而最好的解决办法。
宁愿痛苦而积极地面对
不想堕落而消极地逃避
少数人之所以为少数人,就是因为多数人做不到少数人能做到的事。
只做一只股票[11]:价值投资的内涵与实现方式
《只做一只股票系列文章》提出了只做一只股票的操作思路,那么该只做哪“一只”股票呢,这是这个思路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下面的文章介绍了价值投资的内涵及实现方式,也可以作为选股的思路之一。
经过2007年和2008年股市的暴涨暴跌,很多人对价值投资的理念产生了怀疑。各种观点概括起来,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类:第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投资在中国并不适用;第二种观点认为,价值投资太难掌握,一个企业的价值很难判断,没有统一计算的公式,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投资是庄家骗人的把戏,庄家为了达到出货的目的,往往对上市公司进行“价值包装”,致使不少股民上当受骗。
应当说,以上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不足以否定价值投资的理念,因为这些观点对价值投资的精髓都没有认识清楚。笔者认为,价值投资不是长期投资,也不是集中投资,而是投资“价值提升的大概率事件”。价值投资者要买的股票有三类,即“低估类”、“成长类”和“既低估又成长类”。
买入低估类股票后,投资者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等待。因为从“低估”回到“合理估值”,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确定性很强。一般来说,在熊市里很容易买到低估类股票,但买到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等待才能赚到钱;而在牛市里很难买到低估类股票,然而一旦买到了,投资者很快就会赚到钱,因为在牛市里,市场“纠错”的速度很快。
买入成长类股票后,投资者要做的唯一事情也是等待。这类股票的特点是,虽然市场目前没有对它们低估,但由于它们的成长性好,公司的效益会不断提高,投资者若以目前的价格买入后,如果未来一段时间价格一直保持不变的话,股票就会被低估,那么市场就会因“纠错”而提高股价。但判断一只股票的成长性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因为所有公司都希望能够不断成长,在计划等方面也都有安排,但关键是看计划能否顺利实现。
最好的情况是买入第三类股票——“既低估又成长类”。笔者把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外延式增长的股票划入到此类股票。一般而言,从重组的动议到实施,需要经过董事会做出决议、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证监会批准等程序,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而价值投资的实现方式就是能使这个“价值提升的大概率事件”发生的方式。显然,不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不论是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投资,都可以是价值投资。
那么,为何巴菲特等价值投资者却特别钟爱长期投资呢?这是因为,价值投资者所买的股票往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其投资价值。由于低估类股票大多是在熊市期间买入的,而市场纠错往往发生在市场转暖以后,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量化的话,半年至一年发生的概率可能是50%,3年或5年后发生的概率可能就是99%了。正常情况下,买入成长类股票后,其投资价值实现的时间要短一些,并且成长性越高,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因为在半年内至多一年内,成长类股票的业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在其业绩报告公布前后,股票的价格都会有所反映。如果这只股票的成长性是长期的,那么它的股价每年都应该会上涨,只是在熊市里涨得少一些,在牛市里涨得多一些。如果一只成长类股票短期涨得太高,把今后一、两年的成长性都透支了,那么今后一、两年其股价很可能就停止上涨了,投资者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卖出,以确保收益的实现。
投资者买入股票后,不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不论是购买绩优股还是亏损股,只要股票的内在价值(看公司业绩)在不断增长,或者虽然内在价值没有增长,但买入的价格是明显低估的,那么这种投资就是价值投资。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在牛市里进行价值投资是比较尴尬的,因为牛市里大多数股票的市盈率都比较高,很难找到符合价值投资标准的股票,而且在牛市里,一些投机型股票往往涨得更高;但在熊市或者平衡市里,符合价值投资标准的股票相当多,只要投资者买入后耐心持有,就很有可能取得不菲的回报。
只做一只股票[12]:炒股的最高技巧就是简单
喜欢读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武功有四种境界:第一境界是无招无势,乱打一通;第二境界是有招无势,花拳绣腿;第三境界是有招有势,大侠级别;第四境界则重回无招无势,似乎忘记自己会武功,却已成为宗师级别的人物。
炒股其实也是如此,当我们处于第一境界的时候,看着别人赚钱,很羡慕,满以为股市是一个捡钱的地方,只要投入资金就能赚钱,这也是2006年和2007年新股民不断入市的原因所在,也是2007年40%的股民亏损的原因所在。要在股市这个“武林”中生存,好歹也得懂点生存之道啊,但新股民都忙着盯盘和查资金账户去了,没时间学炒股方法,在股市中瞎折腾,折腾了半天才发现原来是在给券商打工。新股民碰了几次壁后,心态开始平稳,开始花时间和精力学习炒股方法。而股市是一个讲究经验、考验心态的场所,死搬硬套地学习所谓的技术面和基本面分析,只能是花拳绣腿的第二境界而已。经过数年磨练,部分股民开始掌握了一些窍门,也建立起了人脉关系,偶尔靠内幕消息交易几次,获利较丰厚,这时进入第三境界,开始被人称作高手。做高手是很累的,需要不断创立新招式,否则就会被人打败。而真正的宗师,如巴菲特,这个老头子炒股很愚钝,要说比技术分析,咱们中国一亿股民中,至少有九千万超过他,可就是这么一个老头子却成为全球股市第一人并被奉为股神。巴菲特炒股的理论非常简单,就是寻找被低估的股票,然后当作自己的公司一样长期持有。这就是所谓的“无招胜有招”。
股市之所以充满趣味,就是因为每一个股民的性格都不同,性格不同决定了心态不同,心态不同决定了行为不同,所以在每一只股票上面都会找出不同的性格。我们难以琢磨某个人或是难以相处,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的性格。同样,我们之所以对一只股票感到难以把握,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股票的性格。因此,长期跟踪一只股票,了解透彻它的股性,就能从它有限的区间波动中赚取差价。外表漂亮的未必是最好的,因为极有可能是陷阱,小心吃套;外表丑陋的也未必是最好的,因为炒起来很呕气,小心气倒。只有自己了解的股票,才是最好的。所以说做股票就像谈恋爱,要钟情,要专一,不能在街上看到美女比自己的女朋友(老婆)漂亮就动心,也没必要因为看到丑女(恐龙)而哀叹。是你的,想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
由此可得出结论,炒股不需要那么多花招,我们需要的是掌握最简单有效的技巧,那就是长期跟踪一只股票,等到非常熟悉这只股票之后择机介入,在其中赚到属于自己的利润。途中不要三心二心、朝秦暮楚;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不要企图战胜市场;更不要妄自菲薄。用军人的意志、用小孩子的思维指导自己的操作,简简单单才是真。狮子捕食猎物的方法很复杂吗?一点都不复杂,它只是在草丛中长期潜伏,然后选择时机突然行动。在捕杀猎物的时候,狮子不会更改捕杀的对象,而是穷追不舍,直到捕杀成功为止。哪怕它选错了对象,它捕杀的是羚羊队伍中跑得最快的、身体最强壮的那只,也绝不会轻易放弃。它如果放弃,也就意味着放弃了生命。炒股也是如此,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有效的,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忽视了最简单的道理。
你可能忍不住要问,这些简单的道理真的管用吗?是不是有用,给大家看一个笔者统计的数据:从2007年第一个交易日到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两市1650只股票中,整个一年中处于下跌状态的只有60只左右。除去2007年发行的次新股,下跌的个股恐怕不会超过10只。整个一年里涨幅在100%以上的有1158只,涨幅在50%以上的有1351只。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赚钱超过100%的几率为70%,超过50%的几率为81%,而亏损的概率只有3%。而且,2007年指数的涨幅为96.65%,仅次于1992年、2006年和1991年。但据数据统计,2007年股民有40%处于亏损状态。为什么40%的股民在大牛市里还会亏损?是股民培训班办得太少了吗?是学的花招太少了吗?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