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故事--真人真事系列1
(2011-12-06 12:42:38)
标签:
期货故事杂谈 |
分类: 期货高手与技术 |
期货故事--小户翻身
2003年的单边涨势,造就了很多期货奇迹,使很多人短期内快速制富,小毛当时是从股票上转过来的客户,当时也就25岁,他选好日子,2003年的3月18号到期货公司开户,来的时候就拿了3万块,来了就做多小麦,还是固有的证卷做多思路,当时小麦一路下跌,到6月底就剩1.3万,2003年的秋季大减产,使大豆,小麦大幅度上涨,单边上涨,和金属单边上涨,使得小毛单边多头思路,满仓做多,白天做短线头多金属,持小麦多头过夜。可以回避金属外盘的震荡,这样持续做了3个月,到11月的时候,从1.3万就做到27万,在2004年处的行情里做大豆的回调,又使资金做到了58万。
小毛的交易成功,第一,是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单边大涨行情,同时他的满仓交易风格使他大挣特挣了一把。第二,他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思路,在行情回调的时候大放空,做了一个很漂亮的涨势和跌势的回合,第三,从他身上可以看出,期货交易是靠时机的,做单时机比做单经验更重要。小户做期货更要把握时机,小户也可以做成大户的,第四,小毛在2004年的6月份,抽出大部分资金做现货买卖,再次回避了震荡行情的消耗战,期货客户的资金大部分是消耗在震荡行情中的,短线是职业抄手做的,一般散户是做不了的,短线对交易者的要求更重要,很多客户到期货上来,就是想要挣大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在期货上赢利需要时机,需要自己的心理准备,需要交易技巧,往往是行情来了,自己没有准备好,或是没有行情,自己来回乱做,往往是大败而归。所以,期货客户用平常的心态来做期货,要等时机,要学习忍受,没有行情不可出手。从小毛身上可以看出时机的重要。
期货故事--迈入大户的门槛
我把在期货公司碰到的人和事给圈里的朋友说一说,可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2000年。从豫北来郑州做期货的老焦,他当时45岁,是当地有名的煤贩子,听别人讲,做期货可以快速挣钱,就拿了46万来做期货,他的经纪人讲满仓做多铜,他好不忧郁的满仓做多,但是,没有坚持几天,方向做反了,公司就叫他平仓。他没有注意了,就问他的经纪人,他的经纪人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期货公司不到3个月,这个王姓经纪人,就问期货公司的一个老经纪人,说怎么给客户解释,老经纪人说不用平,他的理由是如果做对了,老焦挣钱会给经纪人带来很多客户,赔了那就赔他自己,叫王姓经纪人再找个客户做空,如果做对了,也会给他带来很多客户,也就是叫客户对赌,完全不管客户的死活,结果是老焦46万,斩过仓赔了剩16元。差一点跳楼。老焦完全没有做期货的经验,就是听别人指挥,他又碰到了完全不负责的经纪人。
没有过多久,老焦又在老家筹集了100万来继续做,这次他换了一家公司,对公司提了个要求,不要经纪人,公司不要给他提供任何信息,自己做在房间里做,做了不到3个月资金剩60万了,主要是由于受上次不斩仓赔光的影响,天天来会斩,都抄成手续费了,他的老婆孙姐知道后,马上停止了他的交易,说老焦不适合做期货,心理承受不了投机的挣赔过程,她自己亲自操盘,孙大姐,是生意人出身,心量大,家里的生意都是他搭理,她从2001年开始只做橡胶,在2个月资金就到200万,老焦看到他老婆做的好,就回老家借了200万,继续做橡胶,到2002年底就做到2400万了,老焦和孙大姐,当时是公司的名人,挣钱以后,取出1500万在上海买了5套联体别墅,开始做房东了,把孩子送到法国上学,也不做贩煤的生意了,离开期货,现在过着隐退的生活。
他们做期货的特点是,第一个阶段是自己不会,又碰到卑鄙的经纪人,这个时期赔光是理所应当的,这个时期其他客户也会一下被市场洗掉的,第二个阶段,没有明朗的方向,来回抄都为期货公司和交易所做了贡献,这个阶段,大部分散户都是这样把资金消耗掉的,第三个阶段,出了单边行情,老焦的老婆有是新手,不知道害怕,只管做多。抓住了一大拨行情,并急时出局。也是他们做期货最好的结局。这也说明了,做期货需要时机和勇气,还要有好的做单环境,公司和经纪人都很重要。宏观分析和技术指导都是外因,真正还是要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敢于去赢。敢于止埙。没有行情时要学会忍受寂寞。天天问行情,找绝招的人,肯定会被市场淘汰。
期货故事--短线抄手的奇迹
96年,阿山高中毕业和他哥哥的朋友来郑州交易所玩,认识了期货,开始来期货圈里玩,我是97年认识他的,当时他也就20岁左右,他在我所在的公司打杂,天天给大户室打扫卫生,这样和大户熟了以后,就天天听大户们讲行情,不同的客户他都接触过,耳听目染了财富资金的流动,经不住期货行情的诱惑,在98年,开始自己做单交易。
但是,做和听别人讲不一样,他把家里的5万块钱很快就赔光了。他开始拿几钱块放到别人帐户上抄,又赔了1万多,由于他敲单快,有的大户叫他给他下单,通过给大户做下单员,他自己也成长起来了,到2000年,拿大户给他的头寸,自己开始做交易,天天短线进出,手续费很优惠,交易成本很低。他逐渐形成自己的交易风格,通过做豆粕和橡胶的短线,自己也从5万的小户,到2004年底做到800万的成功抄手。
他的风格是只抄单个品种,不做跨月套利,不持仓过夜,大单量,快进快出,全天进行抄做,有的时候他状态不好,也是休息几个星期不交易,远离市场,做短线要有天分,不是每个交易员都可以做的,所以,我劝中散小户还是不做为好,做短线对心态和技术的要求更严,同时,交易成本也高。做短线抄手必备的特点是年轻,思想敏锐,行动果断,有多年的交易经验,对交易品种足够的了解。一般散户最好不要学习,因为短线抄手的学习代价很高,现在,成熟的抄手都是经过多少万资金练就成的。不是想象的简单。
新入行的年轻人,我到是建议先学习,不要盲目做交易,有这方面的天分再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短线交易。阿山,是我在期货市场做认识的青年精英里比较成熟的一个,期货确实是需要胆量和勇气,年轻也是很大的资本。
期货故事--经纪人的成功与失败
多年来接触了很多期货经纪人和高期货评吹鼓手,他们的去向也很有意思。
老高是93年就开始在期货公司做外盘经纪人,那时,人们对期货还不了解,做的很少,但是,经纪人的收入相对较高,老王是郑州一个财经院校毕业的,经历了多次行情震荡,经他开发的资金有数千万,大部分都付之东流,到他2000年离开期货市场,这些客户给他带来了上百万的佣金。他也算全身而退,他的特点是自己从不进场交易,就只做经纪人,换了多家公司,也到经纪公司做过副总,但是,始终自己的资金不入场交易,1999年郑州绿豆被砍掉一后,他自己在郑州的一的大的批发市场和他的一个客户,合伙开了一家建材公司,据说这几年做的很大,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以前经常在期货日报发表,期评的老李,也是95年入市的老经纪人,他是既写评论,还带客户做单,自己也做单。写的是头头是道,但是,自己一做就赔的一塌糊涂,现在,到是不写了,做的水平反而好了,2003年以后就从经纪人变成客户,专职做日内短线交易,到是天天有钱进帐,现在也成家生子,日子很是不错。他及时转变自己的身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走出了自己特有的路子。
和上两位比,目前还在苦苦到出拉客户的小王就不太好了,自己拉来一个做死一个,自己有点佣金做做交易,结果是客户一直赔,自己也是赔,自己对市场没有客观的认识,不分时候,天天来回抄手续费,结果是和客户纠纷一大堆,天天拉着几个散户来回换公司,是既害客户,又害自己,还害了公司。不过象他这样的经纪人市场里有很多。广大期货圈里的朋友,最好不要碰到这样的经纪人。
经纪人和客户,和经纪公司都是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当行情和行业,发生的的变化时也会受到冲击,期货是淘汰率很高的市场,经纪人也要因人而宜,时时刻刻调整自己。努力把自己做到行业里的优秀一员。机构操盘手--李扬
李是95年在郑州交易所做场内出市代表,后来,他所在的公司推出期货市场,他也成了自由抄手,经历了5年的磨练后,他终于炼就了超级短线的技法,自己也从小户做到了几百万的大户,不到30岁就在期货市场打到了第一桶金。
2000年的时候,国内一家大型粮食贸易公司请他做操盘手,他的交易理念也从短线转到长线波段,经过几年的实战,他自己从交易分成中分到近500万的赢利。前日,见面聊天时,他说,他的感受是长线和短线交易要看投资时机,在单边行情时就是要长期持有,才能最大的赢利,在震荡行情时就要做短线。我问他对目前的行情时,如何判断时,他的回答很简单,铜,是今年下半年最大的机会,农产品已经过度抄作过,目前,不会有大幅涨跌。是震荡盘整。他现在也是远离市场,竟观变化。我做期货10年,他是我很佩服的交易员之一。面对市场波动,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客观的面对市场,客观的面对自己。
物理系的郑教授
黄淮大地上的著名学俯,物理系的郑教授,最近2年来做期货的方法很不错,可以给大家说一说,他是2000年开始关注期货的,他的学生在期货公司工作叫他去听投资课,老郑50多岁,观察了一年多,也学习了很多的基础知识,和他们学校的4个同事个拿了2.5万开始投资,有他操做,合计10万,什么品种都做,他故有的理性思维和严格的态度,帮助他挣了很多钱,从2002年的2月,做多胶,到后来做铜的长线多单,他们的资金增涨到200万,他每天看盘,长期持有,也正好赶上是单边上涨,他自己就是做多,做多。还有一点就是,挣到50万就出金,滚动操作,他自己的心得,就是观察形态,关注主流政策,忽略小的噪音,因为期货价格受交易品种基本面的影响,还受交易资金的影响,不要过于关注现货价,再一个就是,不要随便交易,但是平仓时要果断。很多老做期货的人都说老郑是运气好,其实,我认为老郑的心态和对期货的悟性,是他赢利的关键,做事果断,看大方向,看主流方向。很多投资者,进来就想发大财,堵性十足,满仓建仓,结果是一个小的反弹,或回调,就将其赔光,或着是迷信技术,迷信期评,斩来斩去,慢性自杀,老郑2年来就做了10几次交易,但是,基本都赢利,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期货操做的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方法,并且要坚持。
2009年03月26日 14:30 来源:深圳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月,股市波澜微兴,期货市场则一直惊心动魄。金融风暴使大宗商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振幅。大宗商品价格大多拦腰抄斩。在这场空前的风暴洗礼下,期货投资上演着或喜或悲的投资故事。
记者采访了几位期货投资老手,需要指出的是,他们的“成功”仅仅是个别风景。
吴先生
借助雷曼兄弟破产
|
60万炒成1000万
吴先生在期货市场泡了十多年。专门从事农产品期货市场研究,也从未间断亲自操盘投资。金融风暴这波大行情,让他的资金一下从60万元暴涨至1000万元。
去年,雷曼兄弟破产消息出来后,期货投资者对市场前景极度看“空”。所有商品都在暴跌。“这件事一出,我反而觉得轻松了,坚决放空单。”吴先生告诉记者。沪铜从高峰时的每吨五六万元开始下跌。在沪铜每吨54000到44000元之间,曾接连三个跌停板,为了控制风险期货公司采取强行平仓的办法,吴先生赚了一波出仓。沪铜跌停打开后,吴先生再次杀入做空,一旦盈利就加仓继续做空,直到铜跌至每吨32000元左右,吴先生才平仓离场。回忆这单交易时,吴先生兴奋难掩。“我还是对铜了解得不透,我的一位朋友,一直做空沪铜,沪铜最后竟然跌到每吨18000元,我的朋友不到一个月赚了2000万元。”吴先生承认自己对铜的了解不如朋友深,但是农产品却是他的长项。
“去年底做了一波大豆,做得很漂亮。”他这样告诉记者。多年进行农产品研究,让他坚信国家会不惜一切保护农民利益。他预测,国家一定会大量收储大豆,而且会提高收购价。去年10月,国家收储大豆150万吨,收购价高于期货价。当时市场上还有人不相信这是真的。他预测国家还会收储,还会提高收储价,他给许多朋友讲,有些朋友还不相信。
他从大豆每吨3000元时开始建多头仓单,之后一直看“多”。去年12月底,国家再次收储大豆150万吨,今年1月,国家第三次收储大豆300万吨。大豆价格一路攀升,春节过后,吴先生平仓时已经赚了1倍多。依据同样的判断和分析,采用同样的模式,去年12月底,他从每吨2800元开始做多白糖,直到春节过后,白糖涨到每吨3100元时平仓,又赚了一把。
期间,吴先生也曾抄底燃料油失手。燃料油跌了差不多一半时,他杀入买多,不料燃料油不涨续跌,资金亏掉20%~30%。去年11月中旬,吴先生认为黄金没怎么跌,便开始做“空”沪金,结果沪金不跌反涨,从150元每克涨到每克170、180元。炒金也失利,好在这两单仓位都不重。
吴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他以休整为主,主要是看。投资的人生活很简单,大家一起聊天,也是聊市场看法,很少聊私生活。虽然都是年轻人,时尚之类的话题很少涉及。每天上午、下午、甚至晚上都在盯盘,从早到晚想的都是投资的事。大凡中午海吃神聊的,肯定不是做期货的。“再没有比炒期货的人更累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喜欢期货。“股票所能给你的,期货都能给你。期货太迷人了,期货太难拒绝了。”吴先生如此向记者告白。
投资者感言
“做期货就是与人博弈,天天都在战斗。天天与人斗其乐无穷。”
如果不热爱期货,很难做好。做期货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偏执狂”,否则不太可能做好。
谢先生
股市转战期市 两年盈利9倍
谢先生是位老股民,但在股市上并没有赚到多少钱。2006年11月开始炒期货。起初不熟悉规则,也不熟悉市场,连续亏损。随着不断地总结、检讨交易方法和理念。亏损14个月后,谢先生开始赚钱。他从每吨8400元时开始建仓豆油,先空后多,紧跟政策,随着市场多空变化,一直跟到豆油每吨12000元才平仓,中间几次加仓,几次被震出,又杀入。他4个月一直死咬着豆油做单,差不多赚了4000点。为了掌握政策,每天晚上登陆发改委网站查看粮油调控政策。就在谢先生平仓后,豆油加速上扬,一个星期就涨了2000点。市场的变化莫测令谢先生感慨万分:“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经过豆油炒作,我对期货的感知和经验已深刻到了细胞和骨髓,感受了太多的东西。”
谢先生告诉记者,市场的本质都是复杂的。他的成功,在于把股票市场的注重预期和心理氛围与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两套经验结合了起来。
|
去年中秋刚过,谢先生所有的单已经平仓。紧接着雷曼破产。“十一”过后,几乎所有的商品连续跌停,大家都在看空。当铜第三个跌停板打开后,谢先生挤入,顶着压力继续放空单。直到12月底,发改委收储铜消息传出才平仓。目前谢先生仍在养精蓄锐,只做少量的单,具体讲就是以少量的钱尝试新方法。
谢先生与记者接触过的其他期货投资者一样,都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执着和较真。他们都喜欢说一句话,“要不断总结经验。”炒作一段,无论输赢均要反思。是输在交易方法上还是理念有问题,一定要追个究竟。谢先生认为,通常情况下,期货投资者很难找到无话不谈的知音,更多依靠个人分析。
什么人适合炒股,什么人适合投资期货?谢先生认为,无论股市还是期货,市场的复杂性是一样的,操作原理有一致性。只是期货的存活率更低。
投资者感言
资本市场的本质就是一个复杂的演进系统,无论是股市还是期市,复杂性均超乎想像。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不要抱着试试的态度轻易走入资本市场。毕竟在资本市场上赚到钱的人是少数。投资应该交给专业人士。
炒期货的人,如果能做到晚上可以不看外盘都能睡得很香,那就做到一种境界了。
张先生
8年期货投资不赚不赔
张先生在期货市场摸爬滚打8年,结果是不赔不赚。“如果开个小饭馆,勤心勤力8年恐怕也赚些钱了吧?”记者很是不解地发问,并没有让张先生不快。“是呀,能在资本市场挣到钱的本来就是极少数人。”高手一般一年只做一两波,其余的时间都在看。目前的行情震荡很大,其实很难赚钱,高手大都在休养生息。通常人们认为,期货市场波幅越剧烈机会越多。理论上是这样,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对于绝大多数的期货投资者而言,张先生认为,波幅越大,意味着赔钱越多越快。
张先生初入期货市场是8年前,炒铜和天胶,最初几个月十分顺手,资金连续翻番。他也总结出了一套实战路数,觉得坚持下去更有把握了。但事与愿违。接下来就不再顺利,赚了马上又赔。前期总结出的经验,又被后续的教训全部推翻。他边战边总结,8年下来基本上没赚着什么钱。
近期,虽然仓位很轻,但是张先生还是一直在亏。让他最不能释怀的是,即使有8年的历练他还照犯“低级错误”。白糖是这波金融危机冲击后较先反弹的品种,从每吨2590元反弹到3530元。之后,一路下跌至每吨2928元,再反弹至每吨3245元。但此高点不及上个高点。张先生判断白糖应有继续下探空间,等回调到每吨3100元杀入看“空”,结果白糖不跌反涨,张先生本应在3116元时认输平仓,但他并没有出来。此后白糖上涨至每吨3200元,紧接着呈小斜线一路上涨至3600元,张先生知道大错特错了,连忙在3600元之后的一个小回调至3500元附近平仓,低级错误让他多亏损了300多点。上周四张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白糖已上涨至3800元每吨。
张先生极其冷静地分析说,当白糖经过几次调整创出新高时,说明走势已经上涨反转,证明市场判断出问题了,应该马上平仓出来,再坚持看空就是犯低级错误。这种错误我差不多碰到了三四十次,但是还会犯。这说明即便不断总结,但是具体操作时,人们很难一直坚持正确的方法。可见期货投资赚钱之难。他认为,一个真正在期货市场浸泡多年的老手,不应大喜大悲,抱着一颗平常心,才更为重要,也才能在这个市场长期存活下来。
投资者感言
在资本市场博弈,其实就是相互争抢,因为拿自己的钱去投资本身并不创造价值。一个人怎能靠争抢维持一生?但拿别人的钱去投资,这就是提供金融服务,就是在创造价值。
在资本市场搏杀,总结经验很重要,失败是成功之母。但问题是,再好的经验和方法,人们都不可能一直坚持下去。(胡佩霞)
这位我称之为张姓大户,期货账户在某经纪公司的可用资金是8位数(持仓保证金冻结不计,且同一个客户在交易所可以多家经纪公司开户交易)。
8:20
8:30
8:50
8:55
8:56
8:58
8:59
9:00
9:30
9:35
9:50
10:00 洗手间回来后,办公室内开始打纸牌(大连人都喜欢玩的打磙子)。参与人员包括期货公司
11:00 整体打牌成员离开办公室,驱车到大连星海广场的一个酒楼(中海楼,离交易所步行不到15
12:30 大户一个人在饭后到海边(从交易所步行不到15分钟就可以到海边,风景相当美)静坐15(来源 www.yz21.org 中国股票网)
13:15 回到办公室,在专用沙发床闭目养神,小憩。(奇怪的是,到开盘前居然没有人在办公室
13:30 开盘后,看看盘中的走势,牌局继续展开。
14:00 给席位马甲下了第4个交易指令:只要大豆价格触及4050价格,就200张一笔的下空单。限仓
14:50 停止了纸牌游戏。开始了尾市的收关。
15:00 收盘。价格在4039报收。(根据我的计算,尾市没有出空单。持有过夜4000张左右。日内的
15:10 大户和朋友驱车离开交易所,结束了一天的交易生活。
注:日期为2008年9月25日。且在9月26日的国庆前的最后交易日,价格始终没有突破他的持空均价。
半年时间,在不追加投资的情况下,从3000元的起始资金最高炒到25万元,今年30岁的米传萍,被在一起做期货的朋友们封为“期货皇后”。
传奇
“期货皇后”
半年收益率6000%
昨日豆粕1001合约下跌0.14%,持有豆粕多单的米传萍,昨天收盘后账户上资产仍维持在19万元左右。虽然这个数字比7月2日最高峰时的25万元资产有所减少,但与去年年底,米传萍用不到3000元资金开始自己的豆粕之旅相比,目前的收益率仍在6000%之上。
据米传萍开户的中国国际期货郑州营业部曹丰介绍,发现米传萍的传奇纯属偶然。
在例行的账户监测过程中,他们突然发现米传萍的账户上的资产超过了20万元,查看她的交易记录才发现,她竟然是从去年年底不到3000元一路炒到20万元的,中间并没有追加过资金。而在今年上半年,翻番的业绩已经算是不错。半年6000%的收益率在营业部传开之后,今年30岁的米传萍被朋友们封为“期货皇后”。
手法
半年多只做单一品种
由于期货交易允许T+0,再加上每天夜间国外期货交易情况,对第二天国内交易价格影响很大,多数期货投资者都是短线客,每天交易时间内都是一秒都敢不放松盯盘。如果与这些“短线客”相比,米传萍算是一个另类,她是个“长线投资者”。从去年年底开始,米传萍几乎一直是豆粕多单的忠实持有者,她每次持仓的时间都在3至5天,即使遇到“五一”这样的小长假,她也是持仓过节。
而在止损这个问题上,米传萍也显得与众不同。由于很多做期货的新手亏损之后及时逃出的意识很差,曹丰在遇到行情大波动时,最经常的工作就是提醒客户止损。
但在这半年时间里,米传萍听从他的建议止损有2到3次。而且更不可思议的是,她会在斩仓出来之后,很快在第二天重新满仓再持有豆粕的多单。
“经常会让我看得都目瞪口呆。按照常理,人受伤了,往往会退出来观望一阵子,看看瞅瞅之后再作出新的决定。”曹丰说,但米传萍却是直接纠正错误,调转矛头又开始满仓进去了。
经历
弃“股”投“期”创奇迹
对于自己被人称为有些另类的交易风格,米传萍说也是交了很多“学费”才得来的。
今年30岁的米传萍2003年开始接触期货。在投身期货之前,她也曾在股市炒了一年多的时间,但那时候股市刚好处于2001年之后那段漫长的熊市之中。
“当时股票很不好做。偶尔有一次我听到收音机里有关于期货的讲座,感觉很有意思,就经常抱着收音机听。”听得多了,米传萍再也抑制不住弃“股”投“期”的念头,当年她开立了第一个期货账户。
与一些刚开始做期货就投入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激进者”不同,米传萍做期货开始也只有几千元,那时候她甚至连一些价格高的有色金属一张单子都买不起,开始就只能做一些便宜的农产品。
这次创造6000%收益传奇的品种是豆粕,去年年底米传萍介入时,仍只做了一张单子,费用不到3000元。
总结
交“学费”就要学到东西
尽管坚持以小投入做期货,但据米传萍回忆,前前后后这么多年大约亏进去2万元。
每一次亏损之后,米传萍就把精力放在总结失败原因上。在她看来,市场是最好的老师。做了这些年期货,除了刚刚开始入行时读了一些期货入门方面的书籍,之后她读的书并不多,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市场动态走势上,总结自己实战亏损的原因上。“既然给市场交了‘学费’,就要学到东西,否则这‘学费’就白交了。”在米传萍看来,总结是每次亏损后一项最重要的功课,怨天尤人永远都不会有进步。
前前后后6年的时间,除了交学费自然也有赚钱的时候。除了把钱取出来买点儿自己喜欢的东西,米传萍更多时候是把这些钱留着,什么时候亏损了,就再补回去一点,倒是很有点儿从期货中来到期货中去的味道。但问及这次如何处理20万元盈利,米传萍笑了:“现在还没想。”
体会
很少看盘,因为盘在心中
这位“期货皇后”并不是一位职业炒手。她平时也要在单位上班,虽然工作不是很忙,但她工作的单位,与很多公司一样将炒股、炒期货的网络端口给封掉了,这使得她看盘的机会并不多。
每天只能偷偷通过一些财经网站,了解一下当天交易的行情,或是在下班后跑到开户的营业部那里蹭电脑看看,该营业部很多人还能回忆起米传萍来蹭电脑的事情。而她的家中也没有网线,平常交易一般是通过电话委托完成。
尽管现在已经很少看盘,但在她做期货初期,却也有一段“疯狂”看盘的经历。那时候不仅在单位上班时间看,回到家也是抱着电脑看。经常会因为研究盘面,在红红绿绿的K线图前缠磨到凌晨2点。这样的疯狂年代大约持续了5年多,到去年年底,米传萍看盘的时间才减少。所幸,经过5年多的研究之后,现在已到了盘在心中的境界。
米传萍感觉她现在对豆粕脾气还是比较了解的。她现在一般只在一天的两个时段看行情,一个是上午10点左右,一般就能决定当天大致行情及走势;另外一段时间就是收盘前半小时,她会以这段时间的交易情况,决定是持仓还是平掉手中的单子。
经验
控制投资量培养“盘感”
对于也想转行炒期货的投资者,米传萍觉得刚开始投资一定要少,做一手单子就足够。期货品种虽然没有股票多,但每个品种还是有自己的“小脾气”。所以刚开始不妨把自己感兴趣的品种都尝试一下,然后选择自己最得心应手的。
在她看来,经常做一个品种的好处很多。因为你会经常观察这个品种的走势,对这个品种基本面的信息搜集得比较多,了解的信息越多,把握起来会更加容易。
除了控制投资量,在她看来,起始阶段培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感觉炒期货是一件让你快乐的事情,那么你比较容易坚持下去,并逐步迈向成功。像学一门外语要有足够的“语感”一样,看盘也要逐渐培养“盘感”,要经常抽出时间总结一些规律,这些都需要兴趣的支持。
至于要不要做一个职业期货投资者,米传萍说她曾考虑辞职专做期货。但现在她感觉似乎工作和炒期货并不冲突,炒期货倒是给她的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
对于半年6000%的收益的传奇,期货分析师曹丰却认为,或许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传奇”的含金量。
米传萍的成功有没有运气的成分?她是不是第一波大宗商品反弹创造出来的小奇迹?她的经验到底可不可以作为普通投资者的借鉴经验?或许随着商品期货潮水的退去,这些问题都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