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老师治疗齿寒验案一则
(2023-10-10 08:01:16)
标签:
马大正老师治疗齿寒验 |
分类: 经方研究 |
马大正老师治疗齿寒验案一则
余文静
初诊:2023年9月5日。杨某,29岁。曾因外感就诊服大青龙汤加味后外感已愈,现诉全口牙齿发冷,有松动感,太阳穴及前额牵引痛,头晕,倦怠,口苦,腹冷便软,成形,日解1次,腰冷背痛,不得俯仰。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头痛、齿寒。
辨证:肝阳上扰;寒邪凝滞。
治法:清热平肝镇潜;局部温阳散寒。
方药:风引汤加减。
熟大黄6g
另:荜菝10g,7剂。水煎漱口。
二诊:2023年9月12日。头痛已除,大便软。上药漱口每日一次,齿冷明显减轻,下肢重,欲呕,舌脉如上。
治法:温肾散寒。
方药:肾气丸加减。
肉桂3g
荜菝15g,7剂。水煎漱口。
三诊:2023年9月28日。腰冷背痛、齿冷甚为轻微,腹冷除,大便成形,口唇鼻干,夜里身热,咽干干咳,饮水后胃痛。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去陈皮,肉桂加至5g、加甘松10g。
荜菝15g,7剂。水煎漱口。
按语:本案患者本为外寒内热之大青龙汤证,外感虽愈但正气未复,余邪留恋。此时患者头痛为肝阳上亢,同气相求,外风引动内风,携余热上扰清阳。齿寒为余寒未尽退,凝滞与齿所致。正虚则头晕倦怠,肝热则口苦,一派寒热错杂之相。马师先治急症,故以清热平肝潜镇法治头痛,外用局部温阳散寒治齿寒。
风引汤出自《金匮要略》:“风引汤,除热痫瘫。”方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方以平肝潜阳;复入寒水石、滑石、生石膏、大黄清里热;又加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干姜温里填中下两焦。本方寒热并用,与此案患者寒热错杂病机相应。诸药合用共奏补益镇怯、温摄固精、重镇潜阳之效。
本案值得细述之处在于齿寒之治,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亦有唇不亡而齿寒者,马师外用以荜菝漱口,荜菝可温中散寒、下气止痛。《本草纲目》言荜菝可治:“头痛、鼻渊、齿痛。”且记载其治疗齿痛的用法“荜茇末揩之,煎苍耳汤漱去涎,治风虫牙痛。”虽未记载荜菝治疗齿寒,但知有可用荜菝漱口治齿部疾病之先例,本案患者齿寒,荜菝性温,可以荜菝煎汤漱口,令其药力直达病所以温阳散寒,收效迅速。
二诊患者头痛除,齿寒减轻,“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故以肾气丸以资其源,四诊患者齿寒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