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大正老师治疗长期腹泻验案一则

(2023-02-26 15:26:40)
标签:

马大正老师治疗长期腹

分类: 经方研究

马大正老师治疗长期腹泻验案一则

 

整理:蔡姿微

 

初诊:20221117。张某,32岁。因“反复腹泻2 ~ 3”就诊。

现病史:患者近2 ~ 3年饮酒或豆浆后易出现腹泻,1 ~ 3/天,大便松散,无腹痛,常有反酸,矢气频作,口臭明显。既往有脂肪肝病史5年;身高:175cm,体重165斤。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肠功能紊乱

中医诊断:腹泻(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渗湿止泻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味

附子g 炮姜6g 炙甘草5g 炒白术10g 党参10g 乌梅10g 黄连3g 花椒3g 赤石脂30g 禹余粮30g 藿香10g 神曲10g7剂。

二诊:20221122日。患者现大便日解一次,成形质软,矢气频作仍存,轻微腹胀,口臭已除。

方药:附子理中汤赤石脂禹余粮加味

6g  党参10g  炒白术12g  炮姜6g  炙甘草5g  乌梅10g  黄连3g  花椒3g  赤石脂30g  禹余粮30g  藿香10g  神曲10g  木香10g  诃子10g7剂。

三诊:2022121日。大便改善,舌脉如上。

方药:附子理中汤赤石脂禹余粮加味

附子9g  党参12g  炒白术10g  炮姜10g  炙甘草5g  乌梅10g  黄连3g  花椒3g  赤石脂30g  禹余粮30g  藿香10g  神曲10g  木香10g  诃子10g7剂。

四诊:20221210日。现大便日解1 ~ 2次,大多成形,矢气仍多,口臭较前改善,反酸已无。舌脉如上。

方药:附子理中汤赤石脂禹余粮加味

附子9g  党参12g  炒白术10g  炮姜10g  炙甘草5g  乌梅10g  黄连3g  花椒3g  赤石脂30g  禹余粮30g  藿香10g  神曲10g  木香10g  诃子10g  厚朴12g7剂。

五诊:2023225日。患者大便一直成形,泛酸,脘腹胀满,无嗳气。舌脉如上。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味

姜半夏9g  炒黄连3g  黄芩5g  干姜5g  党参15g  炙甘草6g  大枣5枚  大腹皮15g  吴茱萸2g  紫苏梗12g7剂。

按语: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泄泻有虚实之分,虚性泄泻常久病,呈间歇性发作,反复不愈;急性泄泻病急,病程短,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转化为虚性泄泻。本案患者泄泻反复发作,当归于前者。《景岳全书》:“久泻无火,多因脾肾虚寒也”。本案辩病为泄泻,证属于脾肾阳虚。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致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成泄泻。久病损伤肾阳,命门之火不足,不能温煦脾土,也可引起泄泻。故拟温补脾肾,渗湿止泻为法,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附子理中汤为《伤寒论》中理中丸加附子而成,方中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与干姜相配伍温阳散寒;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共奏温阳散寒,益气健脾之功直指病机。在附子理中汤的基础上加入赤石脂、禹余粮,二者相配伍为赤石脂禹余粮汤有涩肠止泻之效;乌梅涩肠止泻,花椒温补脾土止泻;神曲消食和胃以助脾运,少许黄连加入一众辛热之品中去性存用,取其健脾燥湿厚肠之用;“风胜则燥”,故加入藿香芳香化浊和中。二诊患者大便成形,大便次数为日解一次,轻微腹胀。马师在上方基础上加入木香、诃子行脾胃之气滞,涩肠而达止泻之功。三诊患者诉大便已改善,马师在上方基础上增加附子与炮姜的用量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功。四诊患者诉大便现日解1 ~ 2次,大多成形,矢气仍多,马师在上方基础上加入厚朴;厚朴与上方中的黄连相配伍有宣畅气机,化湿行滞,厚肠止泻之效。五诊患者自202212月至20232大便一直成形,现因“胃痞”再次于马师处就诊。

《景岳全书》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乎脾胃”;“肾为胃关,若肾阳不足,关闭不密,则大便泄泻”。马师抓住本案病机为脾肾两虚,治疗以脾肾两脏为主,加入少许风药,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