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新冠后遗症“味嗅觉功能障碍”验案一则
(2023-02-16 08:43:03)
标签:
马老师治疗新冠后遗症 |
分类: 时方医案 |
马老师治疗新冠后遗症“味嗅觉功能障碍”验案一则
余文静
初诊:2023年1月7日。余某,27岁。因新冠感染后“味嗅觉功能障碍”就诊。
现病史:患者新冠感染后13天,核酸已转阴性。味嗅觉障碍,嗅觉障碍表现为仅能嗅到浓烈气味,大部分气味不能分辨。味觉障碍表现为仅能尝到辣味,甜咸味不能分辨。晨起咽痛,微咳。寐安,纳可,口不渴,尿黄,大便干燥。舌淡红,舌根苔黄腻。
西医诊断:新冠后味嗅觉功能障碍。
辨证:脾虚湿阻。
治法:健脾化湿,芳香开窍。
方药:太子参10g
用法:上药煎汤,先用蒸汽熏鼻,温后口服。
二诊:2023年1月12日。上证均好转,能分清甜咸味(服药前不论喝什么饮料都像喝水,现在可尝出茶与牛奶的区别),但不可分辨细致味道(如两款茶之间的区别),嗅觉好转,可嗅到食物香气,咳嗽愈,寐安,纳可,小便调,口不渴,日饮水600ml。舌脉如上。
方药:中药守上方。
三诊:2023年1月19号。味嗅觉持续改善,嗅觉恢复,家常菜味道可分辨,淡味食物仍难以分辨(如瓜子与开心果类坚果)。
方药:中药守上方。
四诊:2023年1月24号。味嗅觉皆恢复。
按语:味嗅觉障碍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在《脾胃论》中将味觉障碍称之为 “口不知味”。嗅觉障碍亦可归属于 “鼻齆”“鼻聋”等范畴。《灵枢·脉度》言:“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本案患者感疫毒之邪,邪客于肺,肺经不利出现嗅觉障碍及咽痛微咳等症状;疫毒夹湿,湿邪中阻,郁遏中焦脾土,湿浊之气上蒸于口出现味觉障碍,纳食不香,舌苔黄腻等症状。脾主地气,肺通天气,《张氏医通·卷八》谓:“脾胃生发之气不能上升,邪害孔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可见湿毒阻遏,土气不蒸,致使金气不利,重在治湿健脾,开窍避秽。
故马老师以太子参补肺脾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利湿;薏苡仁通利水道,化湿降浊;古人云“攻坚垒,佐以辛香,是络病大旨”,故兼配辛香调气药如藿香、佩兰辟秽化浊;菖蒲、白芷味辛直走上焦肺窍;最后以苏叶开宣肺气;木蝴蝶利咽止咳。
在服法中马老师强调先用吸嗅法,以药之蒸汽熏鼻,而后口服。《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谓“香者气之正”,古人常用藿香、佩兰、菖蒲等气味芳香之品驱邪避秽。现代药理研究也表示芳香类药物中所含的挥发油能够改善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功能,经鼻腔吸入后,含药挥发油的芳香物质通过“鼻-脑通路”可直接作用于嗅脑,刺激神经中化学递质的释放,进而调控嗅觉神经系统。可见芳香疗法对于疫情之后嗅觉障碍的患者是行之有效的,本案患者内服外嗅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