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一次关于沟通的心理沙龙活动

(2018-03-13 21:11:26)
标签:

心理

健康

感悟

分类: 心理咨询
沟通在百度百科中定义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往往存在着沟而不通的现象,往往一方乃至双方郁闷、困惑或者不欢而散,从而没有达到沟通的效果。
记得昨天晚上,我问儿子你听演讲报告怎么样(我们学校聘请外面的专家给三个年级学生举行一次励志演讲),“还行吧!”“到底怎么样?”“就那样!”听到这句话,我有些生气,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呢?就不能多说一点,可我又不便发作,于是我靠近他坐下,仍旧问他“说具体点”,“那个人说他小的时候很苦,亲戚看不起他,他很努力,考上重点高中------他老师说他考不上重点本科,这不是不符合逻辑吗?重点高中,成绩又好还考不上重点本科。”儿子说这些的时候倒有些兴奋,但我没有具体听演讲,有哪些内容也不知道,也不好评价,儿子说这么多我也没听太明白,我认为学校从外花钱聘请来的老师演讲,应该很厉害,听完后应该深受鼓舞,发奋学习,可儿子竟然说人家讲的不符合逻辑,我也没再问下去,当时我好像有些失望的回应一声,就离开了,儿子仍像往常一样,坐在沙发上,拿一本书看。我感到我和儿子沟通怎么这么困难呢!怎么就谈不到一块呢?
正好,我在悦纳心理群里看到一则消息,周六下午两点半,在临沂悦纳心理研究中心由温俊英主任主持《亲子关系中的有效沟通》公益心理沙龙,恰好我也没事,就去听听。
在公益沙龙活动前,温俊英老师领着我们共同唱《爱的真谛》,我们静下心来,温老师先让我们谈谈沟通中遇到的问题,有位学员说了她与婆婆之间几乎没有沟通,有位学员说与他父亲无法沟通,一位说与他的老公,经常争吵,而我就提到我与儿子之间的沟通,真是有些无奈。温老师指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沟通,与亲人的的沟通,感到很困难,不易沟通,就是无效的沟通,如果与陌生人沟通无效,我们大可不必管,谁也不认识谁,可与自己的亲人沟通有了困难,怎么办呢?那么到底什么是有效沟通?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沟通?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有效沟通就是你说的能得到对方积极的有益的反馈,怎样才能有效沟通呢?即我怎样听你说,我怎么样说你才听?我们先对第一个问题各自发表看法,要倾听,要关注,积极的倾听,要注意表情等非语言方式,温老师予以肯定,并强调了积极关注的重要性,听对方语言中积极的东西,闪光点,并列举一些例子,比如一个喜欢玩游戏的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前来咨询,孩子说坚持玩很久,坚持就有积极意义。而孩子也意识到学业重要,游戏有害,就是有时候管不了自己,自己已经决定减少玩游戏的时间,这也是一大进步,可家长不相信,说他是骗人的,就想一下子把他拽过来,不打游戏,专心学习,这是很难做到的,自然和儿子也无法沟通。
对于第二个问题,温老师让我们要学会使用“我语言”而不用“你语言”。平时我们常常用的或说习惯用的恰恰都是“你语言”,比如,你怎么又来晚了?你怎么没做作业?等等都是一些指责、责备的话,如果双方都是用“你语言”,关系就会越来越僵,甚至大打出手。“你怎么不刷碗,”“你怎么不刷,凭什么要我刷”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结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使用“我语言”?温老师又举例说明,一个孩子放学回来晚了,母亲见到儿子说:见你没回来,我和你父亲很担心,我和你父亲下去迎你好几次,你终于回来了,见到你我们就放心了,说完母子拥抱。儿子听到的是父母的担心而不是指责,以后儿子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就会早点回来。这就是“我语言”的魅力!而不是“你怎么来晚了,下次再来晚就别回来了”类似的“你语言”所能达到的效果。
温老师还提到《非暴力语言中》的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观察,即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感受,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需要,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请求,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认识并学会运用,温老师仍然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天下小雨,女儿上学,父亲担心女儿淋湿感冒,拿雨衣让女儿穿,女儿说不穿这破雨衣。应该怎么办呢?看这位父亲怎么说:外面下雨,不穿雨衣就淋湿了(观察),我担心你淋湿受凉,容易感冒,你不穿,我不高兴(感受),我想让你穿(需要),你又不高兴,那么你说说应该怎么办吧(请求),女儿听后想了想说:“那么我穿妈妈的雨衣行吗?”“你问问你妈妈吧!”当然她妈妈会同意,女儿谢谢妈妈,穿雨衣高兴地上学去了。该父亲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把问题又交给女儿,让女儿做出选择,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
随后,温老师让我们每两人一组,做一个掰手腕的游戏,让我们在游戏中体验。第一轮,温老师就让我们双方用力掰,我的对方是个女的,当然我不用多大的劲,就把对方掰倒了,这应该没有什么挑战,也不知有何用意。第二轮,温老师让我们把对方当作看做一个人,丈夫,妻子,父母,孩子,或者有过节的人,在掰手腕过程中,双方还要喊着:我是对的。于是我们各组开始,“我是对的”“我是对的”,双方都在用力,我已明显的感到对方比上一轮更有力量了,而且有不服输的样子,一心想战胜我,尽管她已经占了下风,可仍旧吃力的坚持着,嘴里声嘶力竭的喊着“她是对的”,仿佛要吃掉我,虽然我也在说“我是对的”,可我有些底气不足,因为我在考虑是不是让她赢,毕竟力量悬殊,在我考虑让不让她的时候,她鼓足劲也没掰倒我,就没在继续下去,最后不分胜负我们就结束了,开始观看其他组,有一组很激烈,两人都面红耳赤,谁不服谁决一死战的样子。各组都结束后,温老师让我们谈各自的感受,有的学员谈到就像在家中与家属吵架,非要干倒对方不可,直到对方认错;有的明知不敌也不想这么快认输,也要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那么好惹的。而我没有多大的感受,因为我在现实中也没感到与谁有过节,即便在家了与老婆有点争吵,对方已发火,另一方就不吭声了,事后发火的消了气后再去道歉,双方各自说各自的不是。游戏中我的表现与我的处世很相似,不想与谁争高低,自己观点别人不认同也就算了,保留自己的意见,对方厉害,我就避开,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其实现实生活中就是一直认为“我是对的”这些人,他们是很少考虑别人感受的,往往伤害身边的人而不自知,常常是赢了道理,输了感情,尤其是在家庭中,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感情的。女人之所以无理取闹,往往是因为我们男人疏远了她。第三轮,温老师让我们在掰手腕时说:“我听到你的观点,这是我的观点”同时掰倒对方,而对方不要用力,在游戏中,我们来回几次,你压到我,我压倒你,后来我就感觉到不用我压对方的手,对方的手就自动向下倒。然后各组成员分享感受,现在都是心平气和,游戏中不再是你争我夺,而是各自退让,我想这就是尊重的效果吧!你尊重我,我就尊重你,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沙龙活动顺利结束了,时间过得太快了,有几个学员仍在与温老师探讨交流沟通中的问题,我也很想多呆一会,再向温老师多学一些,可离家太远,我就回去了。
路上,我在想昨天与儿子沟通中,我没用认真的倾听,也没有积极的关注,儿子谈的是我不感兴趣的,我就没予以积极的反馈。现在想想,最起码说明在演讲中儿子听得是很认真的,而且他还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可我只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这些。可见,还是我不会与儿子沟通。那么参加了今天的沙龙活动,对我来说正好是一场及时雨,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学会了部分沟通的技巧,了解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关键是今后要学以致用。总之今下午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收获还是满满的。
                                                                                 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