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十六册 8.胡萝卜——宋亚红
(2012-04-22 13:01: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语文 |
8.胡萝卜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萝卜的一些特点。
2.从“原作”与“改作”的比较中体会怎样准确地表达意思,怎样修改作文。
3.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萝卜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怎样准确表达意思,学习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材简析:本文是阅读课文,是根据“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一训练项目的要求安排的。课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未经修改的“原作”,二是修改后的“改作”。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放大课文、卡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胡萝卜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
一.默读原作与改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讲讲段意。
第一段:胡萝卜是一种很古老的蔬菜作物,远在四千年前,人们就已经种植胡萝卜了。
第二段:胡萝卜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无论煮熟和晒干,所含胡萝卜素不会有变化,如果跟空气隔绝,可以长久保持。
三.说说课文讲了有关胡萝卜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1.胡萝卜是一种很古老的蔬菜作物。
2.胡萝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营养价值高。
3.无论煮熟或晒干,胡萝卜素没变化,与空气隔绝,能长期存放。
四.朗读课文(读“原作”与“改作”)
五.作业:
问题:课文讲了有关胡萝卜的哪几方面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熟读课文,比较“原作”与“改作”,体会怎样准确地表达意思,怎样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课文讲了有关胡萝卜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二.朗读课文,比较“原作”与“改作”,体会怎样准确表达意思,怎样修改。
第一段:
1.原文:“四千多年以前人们就食用它,人们栽培胡萝卜那应该是更久以前的事了。”
好象是先“栽培”,后“食用”(矛盾、说法不合理)
原因:人们栽培一种作物,总是有目的的,栽培胡萝卜的目的是为了吃它,不可能“栽培”的历史比“食用”的历史更久。
第二段:
2.原文:“胡萝卜含有一种超于任何蔬菜的养分——胡萝卜素,营养价值很高。”
“超于”这个词不能用。
原因:从字面上看,是说这种养分“超于任何蔬菜”,但养分与蔬菜是不同的东西,不能相比。
3.原文:“胡萝卜还有个奇特的优点。”
“奇特的优点”不妥当。应改为“优点”或“特点”。
4.原文:“就是虽然蒸煮日晒,其中胡萝卜素……”
改为:无论……所含的胡萝卜素都没有什么变化。
5.原文:“如隔绝空气……还可作时间保存。”(太生硬)
改为:如果跟空气隔绝,还可以长久保存。
6.原文:“在1938年曾有人检查了在1824年……”
改为:两个“在”是多余的,“检查”太含糊,改为“化验”,另加上“虽然……可是……”的关联词,“相差很少”改为“没有多大差别”
7.原文:这又为胡萝卜写下了无上光荣的一页。
“一页”什么?(历史)用在胡萝卜上,显得不伦不类。
改为:这是胡萝卜能长期贮存的很好的证明。
三.按照下面的提纲说说“原作”中哪些地方修改?
1.把用得不准确的词语改得准确。
2.把不够通顺连贯的句子改得通顺连贯。
3.删去重复罗嗦的词和句。
4.加上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具体。
四.作业:课文讲了有关胡萝卜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
8*胡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