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教学设计
(2011-09-12 14:21:48)
标签:
八下教学设计 |
分类: 教学设计 |
5周第1课时
课 |
第二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1)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
||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
1.通过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
||
教学重点 |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
教学难点 |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
||
教学方法 |
实验法、探究法、启导式教学法。 |
||
教 |
电池、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 |
||
课 |
1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教 |
学 生 活动 |
|
引入新课 你的收音机不响了,检查后发现有一个200欧姆的电阻烧坏了,需要更换。但是你手边又只有一个100欧和几个50欧的电阻,能否用它们组合起来,使组合的电阻相当于一个200欧的电阻呢?又怎样连接呢?这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那么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并联呢? 大家的猜想是,串联时,总电阻变大,而并联时总电阻变小,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探究电阻串联时的规律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并画出电路图,并分析哪个实验电路图更适合于我们的学习环境。 这两个电路图都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第一个电路大家都能看到实验现象,而第二个只能前面同学看到现象。因此我们选择第一个电路图更合适。 学生实验 先将R接在AB间,观察灯泡的亮度。 再将两个同样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AB之间,重复前面的实验。 |
学生思考 回答教师的问题 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思考后,设计出几种电路图。.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教 |
学 生 活动 |
|
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如果串联3个以至更多的电阻,重复实验,我们能够看到什么现象?
由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利用电压和电流计算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R,大家又能发现两个电阻串联时又有什么规律呢? 三个电阻串联呢? 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规律呢? 大家说的很好,这就是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板书)。
2、探究电阻并联时的规律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合适的电路图。 学生实验 先将R接在CD间,观察灯泡的亮度。 再将两个同样的电阻R并联起来接在CD之间,重复前面的实验。
|
说明串联的两个电阻,总电阻比一个电阻大。 电路中串联的电阻越多,灯泡越暗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的总电阻变大了。 能。利用R=U/I测出U和I,算出电阻。 学生实验。 两个电阻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两个电阻之和。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三个电阻之和。 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学生观察现象。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
教 |
学 生 活动 |
|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从决定电阻的因素看,总电阻为什么变小? 并联总电阻与分电阻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特点导出他们的关系。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板书),这就是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 例题 3、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它是我们解决电学问题的基础。 |
并联的总电阻变小了。 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变小了。 学生练习 |
||
作 |
P29 |
||
板书设计 |
电阻特点: 1、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2、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之和 |
||
教 学 反 思 |
通过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实验问题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