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流多孔微通道铝扁管通用技术标准
(2012-04-19 15:21:08)
标签:
杂谈 |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平行流冷凝器芯体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平行流冷凝器芯体总成(以下简称芯体)的制造,测试和检验。
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当这些文件被修订时,其最新版本将自动适用于本标准。
GB10125
3.
芯体采用全铝平行流结构。
芯体由集流管、扁管、翅片、边板等零件组成。
4.
4.1
芯体翅片焊合率应大于98%;翅片倒伏不允许超过2处,且每处不能大于1cm2;不允许存在表面碰伤、擦伤、油漆剥落等有损外观的缺陷。
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使用。更新制造模具和设备时,应认可后方可使用。
4.2
材料应符合图纸及有关技术条件的要求。每批材料进厂必须按其技术条件或相关标准进行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提供制造使用。凡采用新材料或代用材料,应通过试验鉴定并办理认可手续。
通常采用的材料及牌号如下:
翅片
扁管
集液器
隔板
4.3
4.3.1
芯体的换热量应满足图纸要求。通常采用的试验条件如下:
a)
b)
c)
d)
e)
4.3.2
在4.3.1同样的条件下,冷凝器空气侧阻力应满足图纸要求。
4.3.3
在4.3.1同样的条件下,冷凝器制冷剂侧的液阻应满足图纸要求。
4.3.4
用氦气检漏仪检漏,应无反应。氦气检漏仪的检漏精度相当于试验压力为0.7MPa时R134a年泄漏率不超过2克。
4.3.5
试验压力以真空压力2KPa加载,每次保持5min,连续三次,允许压力增高不大于500Pa/min。
4.3.6
试验介质:液压油
介质温度:80℃±5℃
压力交变范围:0.1«3.5MPa
压力交变次数:150,000次
压力交变频率:1.25Hz
试验后按4.3.4进行气密性试验,应无泄漏。
4.3.7
产品状态:内腔注入50%容积的R134a或R113。
试验加速度:
试验频率:
试验时间:
试验温度:
试验后按4.3.4进行气密性试验,应无泄漏。
4.3.8
产品状态同4.3.7。
频率范围:10-100-10Hz
频变速度:1频率程/min
加速度:±1×9.8m/s2
试验按上述状态连续工作,选出其中出现的4个最大的谐振点,每点进行4小时试验,不允许出现损伤。试验后按4.3.4进行气密性试验,应无泄漏。
4.3.9
芯体内腔充注3×105g/m3的R134a,从-30℃~95℃±2℃范围内变化10次。升温和降温速度为0.5~1℃/min,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每次保持30min。试验后按4.3.4进行气密性试验,应无泄漏。
4.3.10
4.3.11残余水量
芯体内腔残余水量≤30mg。
4.3.12
芯体内腔残余杂质量≤20mg。
4.3.13爆破强度试验
室温下用水充满冷凝器内腔,然后以1MPa/min的速度增压至9MPa表压,保持1min,应无泄漏。
5.
5.1
5.1.1.
5.1.2.
5.1.3.
制冷量
式中:Qk为冷凝器换热量,W;
5.2.
5.3.
5.4.
试验仪器灵敏度为年泄漏率为2g的氦气检漏仪。
该试验也可由R134a气密性试验替代:即用R134a(密度:0.3g/cm3)制冷剂填充冷凝器,用氮气、干燥空气或两者的混合气体将试压提高到0.7MPa,并用适当的检漏仪探测来完成。允许R134a泄漏不得超过2克/年。
5.5.
5.6.
5.7.
5.8.
5.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6.
6.1.
6.1.1.
6.1.2.
6.1.3.
a)生产过程抽检的项目见表1;
b)生产过程抽检频率:当产品经主机厂认可,产品正式投入批量生产和正常供货的头3个月(批)内,要求每月(每批)抽检1台。若连续3个月(批)的抽检均合格,而产品的设计状态、生产设备、工艺方法保持稳定不变的条件下,允许从第4个月(批)开始改为每2月(批)抽检一次,数量为1台。若为每2月(批)抽检一次发现有不合格,则恢复每月(批)抽检,直至连续3个月(批)的抽检均合格,再可恢复每2月(批)抽检一次。
6.1.4.
6.1.5.
6.2
6.3
6.3.1
6.3.2
7
7.1
7.1.1
7.1.2
7.2
7.2.1
7.2.2
7.3
包装完好的产品可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运输。
7.4
包装好的产品应贮存在通风良好的库房中,周围应无腐蚀性气体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