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杯游戏中的大学问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最近我们学习的《指南》也强调幼儿课程游戏化,因此游戏已成为幼教界的共识,作为一线教师更是在这方面不停地摸索着和实践着。
一,材料的选择
一次,我在建构区中新添了纸杯作为辅助材料让幼儿选择,琪琪和灿灿在玩的时候,用仅有的纸杯在不停地叠加垒高,或纸杯重叠在一起,变成高高的“宝塔”,或三四个一组叠成小小的变成“房子”,两个人玩得不亦乐乎。从孩子们的游戏中我发现,纸杯具有易收集、易整理、色彩丰富、安全、环保的特点,不失为一种好的游戏材料,于是幼儿园为我们购买了许多的纸杯,投放在建构区中让幼儿玩一玩。
孩子们第一次玩纸杯游戏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初步的创作意识,搭建了不错的作品,如垒高楼、做迷宫等。虽然他们搭建的方式比较单一,不是垒高就是单层的连续的摆放,个别游戏和两人合作游戏居多,但他们在游戏的创作上给了老师惊喜,特别是“迷宫”的搭建,集游戏、使用为一体,让人颇感意外。
在幼儿初次玩纸杯时,教师没有介入,只是在不断的观察、记录孩子们的游戏情况,如游戏材料的运用、搭建情况、兴趣等。游戏后,教师请其他幼儿一起来观看欣赏他们的作品,谈论游戏情况。
二,游戏进行中
又到了建构游戏时间,这次玩纸杯的人明显增多了。一菲和泓烁用小杯子搭高楼,
灿灿和奇奇正在把纸杯摆成一个圆,然后往上叠加,变成一座“碉堡”;刘晨宇自己也在认真的搭建着自己的圆形城堡。
这次的游戏比第一次游戏内容丰富了许多,孩子用纸杯搭建向着立体建构发展,同时他们还注意到整体布局。游戏在提升、在发展,孩子表现出了无限的创造潜能。
我仍然没有介入幼儿的游戏,只是作为旁观者观察、记录孩子的游戏情况。这次我拍摄了幼儿游戏过程中的一些片段:如幼儿一次拿很多纸杯,用不完的随手乱放;有人拿着纸杯用手捏,损坏纸杯;有人随便在别人搭好的地方走动,用手推倒,不爱惜他人的成果等等。游戏结束时,我和幼儿一起观察这些图像,讨论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教师:看了你们的游戏情况,你们觉得今天玩的怎样?有没有创新?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灿灿:我和奇奇搭了个大大的高高的圆圆的“公园”。(这时候教师把灿灿和钦钦搭搭的“公园”画面定格,让幼儿欣赏,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教师:你确定是“公园”。公园里怎么是空空的、奇奇说:这就是公园的围墙。
三,活动后的反思
纸杯游戏仍在继续,孩子们的兴致仍然高涨。回顾纸杯游戏的整个过程,我发现:
第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探索、创造的空间。
此次纸杯游戏来源于幼儿的自发兴趣,教师正是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投放了一些纸杯,结果引发了幼儿一系列的自主行为,如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自主构思游戏的内容,自主发展游戏的情节,自主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充分体现了《指南》的游戏精神,即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的特点。
第二,教师充当真正意义上的观察者和支持者。
在纸杯游戏中,教师真正做到了《指南》所说的: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几乎不直接干预和介入幼儿的游戏,而是退位于幼儿的背后,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进展,给予必要的支持。
另外,在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欣赏有创意的作品,引导幼儿发现游戏中的闪光点和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讨论解决的办法。这一做法,无形中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有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了有效引导,推动了游戏的发展。
纸杯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游戏热情,也带给幼儿的游戏无限可能,垒高、重叠、排序、集合、分类等学习活动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着,幼儿在小小纸杯世界中尽情释放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