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天幕红尘》

标签:
读后感读书 |
分类: 读书的感想 |
会入手此书我觉得纯属偶然,一方面是看中了此书大气又颇有厚重感的封面,另一方面是被这本书的题目所吸引:《天幕红尘》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气势、很有沧桑感。本书的作者豆豆作品不多,同此书入手的还有一本《遥远的救世主》,而《救世主》这本还翻拍过电视剧。不过我对电视剧没什么兴趣,有机会我会接着把这本给读了。
本书的简介也非常简单,以小说为载体剖析西方民主的本质,当然这个简介我实在TB的页面上看到的,精装本本身是没有任何文字简介的。我读本书的直观感受就是我在读一本小说版的《这就是中国》。小说是2011年完稿的,距离现在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当时还是“公知学说”在互联网盛行的,作者能写出质疑和思考的声音实属难得,只不过公正清醒的声音一直不怎受待见。在本书完稿后十几年的今天来读这本书,感觉很多事情隐约都能对应上,特别是对西方民主的剖析。这十几年随着我国各项实力的进步,不仅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国际地位亦是水涨船高。国际重心的转移自然引起了美西方的忌惮,但今时不如往日,世界已经不是美西方可以肆意收割的时代,这些老牌殖民国家只能靠着祖上劫掠来的财富勉强撑着发达国家的门面。随着互联网的全球普及,普通的民众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知晓世界上发生的事,帝国主义想要诓骗愚弄民主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又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我们也看到了美西方帝国主义无耻丑陋的嘴脸,同时在世界能源、粮食的危机下,美西方的政客更是丑态百出,上演着一幕一幕让人觉得滑稽的戏剧,而为此受罪的只有人民群众……所以文中有两个观点说得很对:“民主”不是一味包治百病的药;“数人头”的制度必定不是“民主”的。
再来提一提书中的角色,本书的主角必然是叶子农无疑了,作者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剖析和质疑都是通过叶子农的嘴说出来的。而这个角色的人生履历亦是充满了坎坷,或许应该说没有这么多坎坷的经历,就无法洞悉层层迷雾之后的本质。他不是一开始就登场的,而是在众人的讨论中缓缓现身的。虽然他的生命充满了坎坷,但并未因此屈服于现实,反而用他的宽大的气度说服他的朋友,使得他的朋友们多多少少都受他影响,得到他意念上的恩惠。我觉得叶子农像一个佛陀一样角色:他的话语打动着周围的人,即使他死了,他的精神依旧印刻在受到他恩惠的人脑海里。通常这样的人也并不受世俗所待见,所以他登场的时候如同一团迷雾,他落幕的时候如同一滴朝露,飘飘渺渺,转瞬即逝。
作者的行文流畅简练,是我喜欢的风格。特别是对国外几处大都市的描写,感觉没在那里居住个两三年,是写不出这么入木三分的感触来。另外,我个人觉得本书的情节实在太过细碎,可到了叶子农的谈话的时候又写得特别冗长,会给我一种“所有的情节都是为了引出叶子龙的长篇大论而设计”的错觉。当然,作者的阅历肯定不是我这样一只井底之蛙能够达到的,我也只是说说我自己的感想,并没有多冒犯的意思。
“红尘”已经读完,接下来就该是“救世主”了,虽然两者的顺序是颠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