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帅——张爱玲

(2020-11-23 02:12:11)
标签:

摘抄

张爱玲

《少帅》

分类: 读书的摘抄

少帅——张爱玲


前言——宋以朗

一九九七年,我的母亲邝文美为了方便学者研究张爱玲,将一批张爱玲遗稿的复印本捐给南加州大学的东方图书馆。这批遗稿成为了南加州大学“张爱玲资料特藏”的重要部分,当中包括未刊英文小说《少帅》的打字稿复印本。我现在家中还有大量张爱玲的书信和作品手稿,正考虑该如何处置。很多人认为应该捐给大学作学术用途,原则上我没有理由反对,但事实上早在十七年前已经把大批手稿捐到学术机构了,可惜效果未如理想。以《少帅》为例,十多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依然没有见到任何学者的研究,将来很可能还是会无人问津,所以我也决定把它出版。

《少帅》是张爱玲当年锐意打入美国市场之作,结果因为各种理由而没有完成。今天张爱玲的读者始终是看中文的居多,所以我按照《雷峰塔》和《易经》的先例,找人把《少帅》翻译为中文。本书中的译者是郑远涛。

二零零九年出版《小团圆》,我未免众说纷纭,特地斜了一篇前言交代张爱玲的创作的前因后果。但出版前我没有想过,原来很多人是看不懂《小团圆》的写作手法。他们看不出“穿插藏闪”的结构,竟以为是杂乱无章的草稿,令我非常诧异。汲取了那次经验,我找冯晞乾为《少帅》斜了一篇考证和评析的文章,作为本书附录。那不是什么官方解读,只是我觉得尚算是达标的研究,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考一下。犹豫冯文会透露小说情节,读者切忌跳过小说翻阅这个附录。

 

正文——张爱玲著  冯元涛译

(一) 

府里设宴,女孩子全都走出洋台看街景。街上有个男人把一个纸折的同心方胜儿掷了上来。她们拾起来拆开读道:

“小姐,明日此时等我。”

一群人蜂拥着跑回里屋。她们是最早的不缠足的一代,尽管穿着缎鞋,新式的“大脚”还是令她们看起来粗野嘈闹。

“肯定是给你的。”她们把纸条传来传去。

“瞎说,怕是给你的吧。”

“这么多人,怎么偏偏就我了?”

“谁叫你这么漂亮?”

“我漂亮?是你自己吧。我压根儿没看见是怎样的一个人。”

“谁又看见了?大家跑起来我还不知是为什么。”

周四小姐年纪太小,无须替自己分辨,只是笑嘻嘻的,前刘海黑鸦鸦遮住上半张脸。她们留下来过夜。次日那钟点,女孩子们都说:

“去看看那人来了没有。”

她们躲在一个窗户后面张望,撅着屁股,圆鼓鼓的仿佛要胀破提花绸裤,粗辫子顺着乳沟垂下来。年纪小的打两根鞭子,不过多数是十八九岁,已经定了亲等过门。她们对这等事这样兴冲冲的,可见从来没爱过。那种痴痴守望一个下午的情态,令四小姐有点替她们难为情。那男人始终没来。

她自己情窦早开。逢年过节或是有人过生日,她都会到帅府去。那里永远在办寿宴,不是老帅的便是某位姨太太的生辰,连这三天吃酒,请最红的名角儿登台唱堂会,但是从来不会是少爷们的生日,小辈庆生摆这种排场是粗俗的。总是请周家人“正日”赴宴,免得他们撞见军官一流的放荡之徒。帅府大少爷自己就是军官,又是穿长衫,有时着西装,但是四小姐最喜欢他一身军服。穿长衫被视为颓废,穿西装一副公子哥儿模样,再不然就像洋行买办。军服又摩登又爱国。兵士不一样,他们是荷枪的乞丐。老百姓怕兵,对军官却是敬畏。他们手握实权。要是碰巧还又年青又斯文,看上去就是国家唯一的指望了。大少爷众人都叫他“少帅”,相貌堂堂,笑的时候有一种嘲讽的神气,连对小孩子也是这样。他们围着他转,他逗他们开心,对着一个断了线的听筒讲个不停。四小姐笑得直不起身。有一回她去看唱戏的上装。有个演员借了少帅的书房做休息室,不过已经出场了。

“怎么你不剪短发?”少帅问,“留着这些辫子干嘛?咱们现在是民国了。”

他拿着剪刀满房间追她,她笑个不停,最后他递来蓬松的黑色的一把东西,“喏,你想留着这个吗?”

她马上哭了。回去挨骂不算,还不知道爹会怎样讲。但原来只是一副髯口。

她在亲戚家看过许多堂会,自己家里的也有。不比散发霉味的戏园子,家里是在天井中搭棚,簇新的芦席铺顶,底下一片夏阴。刚搭的舞台浴在蓝白色的汽油灯光线下,四处笑语喧喧,一改平日的家庭气氛。她感到戏正演到精彩处而她却不甚明白,忍不住走到台前,努力要看得真切些,设法突出自己,任由震耳的锣钹劈头劈脑打下来。她会两只手搁在台板上,仰面定定地瞪视。女主角站在她正上方咿咿呀呀唱着,得意洋洋地甩着白色水袖,贴面的黑片子上的珠花闪着蓝光。两块狭长的胭脂从眼皮一直抹到下巴,烘托出雪白的琼瑶鼻。武生的脸蛋看上去异常阔大,像个妖魔的面具,唱腔也瓮声瓮气,仿佛侍从陶面具底下发出声音。他一个腾空,灰尘飞扬,四小姐能问道轻微的马粪味。她还是若有所失。扶墙摸壁,绕行那三面的舞台。前排观众伸出手,护着摆在脚灯之间沏了茉莉香片的玻璃杯。在戏园里,她见过中途有些人离开包厢,被引到台上坐在为他们而设的一排椅子上。他们携家眷姨太太看戏的显贵。大家批评这是粗俗的摆阔,她倒羡慕这些能够上台入戏;尽管从演员背后并不见得能看到更多。

那时候她还小,还是大家口中“吴蟠湖那会儿”。再之前是段庆来时代。“现在是冯以祥了。”“南方是方申荃。”军阀们的名字连老妈子都说得上来。她们也许不晓得谁是大统领,但是永远清楚哪个人实权在握,而且直呼其名。在一个名义上的共和国里,这是民主政治的唯一而奇特的现象。跟本府老爷关系特殊的老帅是唯一的例外。哪个军阀起了倒了,四小姐印象模糊。审慎与自矜兼有的心理是他们家讳言战争,仿佛那不过是城市治安问题,只要看紧门户,不出去玩就行了。“外面正打着呢,谁也不许出去。”同时她听见远处的隆隆枪声。塾师如常授课,只是教女孩子们英文的英国女人暂时来不了。

“菲碧·周·1925年”——英文教室让她在自己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写上这行字。“菲碧”只是为了方便那老师而起的名字,她另一个名字也只有上课才用。照理她父亲会用,可是他甚少有唤她的机会。大家只叫她四小姐。

老帅去年入关,赁下一座前清亲王府。偌大的地方设宴请客,盛况媲美庙会,凉棚下有杂耍的,说书的,大厅里唱京戏,内厅给女眷另唱一出,近半的院落开着一桌麻将,后半夜还放焰火。她四处逛着,辫子上打着大的红蝴蝶结,身上的长袍是个硬梆梆的梯形,阔袖管是两个扁平而突兀的三角形,下面晃着两个手腕,看着傻相。大家说少帅同朱家姐妹亲近,常常带她们出去跳舞。他喜欢交际舞。朱三小姐是她眼中无人能及的美人儿,如果他娶的是朱三小姐那该多好!他的妻子很平凡,寡言少语,比他大四岁,相貌还要见老。幸好她极少看见他们在一起。当时还没有这样的规矩。他们有两个孩子。她父亲是四川的一个军阀,曾经救过老帅一命,老帅图报,让儿子娶了恩人的女儿。在四小姐看来这又是少帅的一个可敬之处,说起来,他是以自己的人生偿还父债。

她家里人每次提起朱家姐妹,都免不了一阵嗤笑。

“野得不像样,她们的爹也不管管。一旦坏名声传出去,连小妹妹都会受连累的。‘哈,就是那大名鼎鼎的朱家姐妹啊’,人家会说。”

四小姐不必提醒也会远着她们。她自觉像个乡下来的表亲。连朱五小姐都正眼看不得她们。除了这一回,她问:“你看见少帅没有?”

“没有。”

“找找他去。”

“什么事儿?”

“告诉他有人在找他。”

“谁呀?”

“反正不是我。”

“你自己去不行?”

“我不行。你去不要紧的。”

“你也大不了多少。

“我看上去大。”

“我怎么知道上哪儿找去?要告诉他的又是这样没头没尾的话。”

“小鬼。人家难得拜托你一回,架子这么大。”朱五小姐笑着打她。

她还了手,然后跑开。“想去你自己去嘛。”

跑出了人群,她便径直去寻找少帅。到了外面男人的世界,她要当心碰见她父亲或是异母的哥哥,贴着墙行走,快步躲闪到盆栽后,在回廊上游荡,装作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在灯光下,院子里果树上的一大蓬一大蓬苍白的花影影绰绰。传菜的仆役垂着帘幕的门洞进进出出。到处人声嗡嗡,丝竹盈耳。她是棵树,一直向着一个亮灯的窗户长高,终于够得到窥视窗内。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