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宗锅巴菜这样出炉

(2012-02-09 20:59:33)
标签:

张兰

天津

锅巴菜

大福来

绿豆

                             正宗锅巴菜这样出炉

                          (刊于《今晚报》天津卫 2012-02-09)

                                    文/杜琨 曲若   图/赵永强

 

    天津有一道被称作“菜”的早点,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这就是锅巴菜,本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嘎巴菜”。然而这一碗小小的锅巴菜,除了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也有着讲究的原料和繁杂的工艺,不能不说在锅巴菜上集中体现了天津人“爱吃会吃讲吃”的特点。

    由来:传说中乾隆赐“菜”名

    天津制作锅巴菜的饭馆很多,早年间盛极一时的有张茂林锅巴菜、万顺成锅巴菜、宝和轩锅巴菜,不过其中最负盛名并流传至今的当属大福来锅巴菜。关于大福来的锅巴菜还有一个故事。据天津食文化研究学者赵永强介绍,传说锅巴菜为《水浒》中的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的后代所创。当年张氏后人因国家动乱而流落到天津三岔河口一带,以贩卖自制的山东煎饼为生。

    话说张青后人张兰携妻郭八迁到天津城西北角西大湾子开办煎饼铺,但一直生意平平。乾隆二十二年的一天,乾隆皇帝顺运河微服私访路过此地,正走得乏累饥饿之时,突然发现张兰和郭八家的煎饼铺幌子,于是与随从进了这家小店铺。但此时已过吃饭时辰,张兰只好坦言没有煎饼了,只能看有什么做什么了,然后进厨房告诉妻子郭八做些吃食。郭八是个十分聪明能干的女人,于是就将家中日常摊碎了的煎饼放在碗中,淋上香油、麻酱、盐和小调料后,用热水冲满,端出摆在桌上。乾隆闻到豆香扑鼻,再看那碗煎饼,麻酱、香菜、红油色彩艳丽,勾人食欲。乾隆边吃边赞,并问:“叫什么名字啊?”郭八以为问自己姓名便道:“郭八。”乾隆听后说:“此汤叫锅巴甚可,只是作汤不尽合理,应改汤为菜更为宜。”随后一行人等便离去。

    转天乾隆的侍卫来到张记煎饼铺,开口就说:“掌柜的,您的大福来了!”搞得张兰莫名其妙。侍卫一番解释后,端出乾隆赏赐的200两银子交予张兰。张兰接过银子才知原来是圣上驾临,赶忙叩头谢恩。从此,张兰便以“大福来”取代“张记”,煎饼铺也改成了锅巴菜铺,生意开始红火起来。到了光绪年间,张兰后人又改进了工艺,发明了大小卤制法并添加了六种小料,才有了现今人们吃到的锅巴菜。

http://s3/middle/8c047163tb887b40df192&690

    配料: 38种配料 72道“手儿”

    卤子调得好坏直接决定了一碗锅巴菜的质量,一碗好的锅巴菜从开吃到吃完,卤子都不能澥,可以说卤子当之无愧是锅巴菜的灵魂。

http://s9/middle/8c047163tb887b8d2b318&690

    车老先生介绍,传统锅巴菜的卤子主要包括了团粉、青酱料(酱油)、葱、姜、盐、五香面、大料等等。其中团粉占比例最大,自然它的讲究也很多。当时团粉主要用的是高粱粉,现在不容易买到了,于是很多就改成了山芋粉、小麦粉、木薯粉等。此外,最后撒上的小香干块也很值得一说,香干改刀成指甲盖大小,反复炸两遍再焖制,然后用作料煨起来,筋道有嚼劲儿。车老先生最后说道:“从大到锅巴小到香干,工序从选料到淋小料,一共38种配料,72道‘手儿’,才算做成了一碗正宗天津卫锅巴菜。”

    出售时,锅巴放在卤子上略搅拌盛于碗内,不粘不散,松软筋道。再放上油绿的香菜末、粉红的酱豆腐汁、黄的麻酱、黑的小香干块,如果喜欢还可以点上些大红的辣油,这一碗五光十色香飘津门的锅巴菜,谁见了都分外有食欲。

    最后,锅巴菜的吃法也有一定的讲究,“老天津卫”们以前都是芝麻烧饼就着锅巴菜吃,芝麻香搭配上绿豆香和酱料香,那绝妙的香味是天津人百吃不厌的味道。后来出现了把窝头掰碎了泡着吃和就着棒槌馃子吃等搭配方式,现在很多人也爱来碗锅巴菜再配碗豆浆吃,一来为了冲冲咸,二来也为了涮涮口。但无论怎么个吃法,这一碗38种原料、72道“手儿”的锅巴菜都是地道的天津味。

     制作: 豆绿色柳叶型才是好锅巴

    “外地人都知道天津的狗不理,但到了天津要是没吃过锅巴菜,也不算到过天津卫。去早点铺说‘来碗锅巴菜’,一听就是外地人,得说‘来碗嘎巴菜’。有位姓车的老先生,他是原“大福来”老店的店面经理,有点类似咱们现在的总厨师长的叫法,从17岁入行学做锅巴菜,今年都78岁了,做了一辈子的锅巴菜,所以在天津正宗传统锅巴菜的做法上最有发言权。”红桥区政协文史委刘儒杰对笔者说道。在他的指引下,笔者见到了进入古稀之年的车明岚老先生。

http://s9/middle/8c047163tb887d1a484a8&690

大福来第四代传人车明岚

    说到锅巴菜,车老先生侃侃而谈。且先说说这锅巴菜的锅巴,从调制摊锅巴的绿豆面儿就有讲究,传统手法是八成绿豆,二成米,这绿豆得是东北的硬绿豆,老话叫“铁豆子”,拿磨给它破开,然后泡起来把绿豆皮“飘”出去才能入料,这米也得选老米。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锅巴菜,绿豆比例很难达到八成,加入了一些其它的面糊降低成本,而且现在老米不太好买,大部分改成了大米。此外绿豆皮也都不去了,一来是节省中间环节,二来现在都开始提倡绿色饮食了。

http://s7/middle/8c047163t78da62d42d16&690

摊锅巴
http://s16/middle/8c047163tb887f75073af&690

    绿豆面儿配好了以后就是摊锅巴,这和咱天津的煎饼果子有些类似。据车老先生回忆,当时店里每天光锅巴就要摊出好几百斤,以前的锅巴都是纯手工摊出来的,好的锅巴不能见黄“嘎儿”,应该是豆绿色,要练出这种“活儿”快质量高的手艺没几年是下不来的。现在的锅巴很多是机器摊出来的了,而且切也用的是机器。以前的锅巴都是师傅们一刀一刀切出来的,老话叫“膀子活儿”,好的锅巴应该无论大小和形状都像柳树叶的样子。

一碗锅巴菜到这,才算做完了一半。

http://s2/middle/8c047163tb887e9ece271&690

泡绿豆

http://s1/middle/8c047163tb887ee6e8560&690

淋出的绿豆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