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石淙》征文“红色记忆篇”之二


明眼人都知道,这些年来,石淙境内的日伪军以太君庙为据点,明里暗里修筑工事,打、砸、抢成瘾,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百姓苦日伪军久已,真恨不得把他们一个个给活剥生吞了。那些胆大的,几度想出去寻找“长超部队”,给通个风报个信,希望能早点拔了这鼻子底下的日伪据点。就在三天前,老姜就得知,渔林村开明乡绅陈友仁暗中给新四军送钱送粮,与郎玉麟部有来往,便早早地送了些消息过去,其中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太君庙据点里估摸着有一个连的兵力,乘夜深人静之际,秘密调往双林镇方向驻防去了,未见返回。老姜猜测着,今天镇上那些生面孔,多半是郎玉麟的部下,因为快到傍晚时,这一批人又无缘无故地突然消失了,由此,他断定:今夜定有大事发生。(后来才知道,这些新四军去了费家兜,在农宅的廊屋下过了夜。夜很静,很黑,很闷,偶尔传来野鸟稀疏的叫声。凌晨三点,10名识水性的新四军勇士受命,分两路偷袭太君庙里的日伪顽敌,一路从太君庙正南塘桥西堍悄悄下水,凫过桥门沿排塘港东滩,泅水北移;一路从排塘港西岸下水,潜水东渡。当南路5名战士泅水到达太君庙前大硚口,一战士一抹脸准备摸黑上岸时,没想到水边的硚石上长满了青苔,脚一滑,人掉回水中,弄出了声响,惊动了庙门口敌人的岗哨,接着就扫来一梭子子弹,5个战士来不及躲闪,瞬间便倒在水中。此时,对面地角上与塘桥上的机枪手看到第一批战士应声倒下,立即用交叉火力全力压制敌人的机枪手。几乎在同一时间里,西路的5名战士,潜水到达太君庙西南角硚石口,架在太君殿屋脊的探照灯突然亮起,5名战士紧急隐避,身子紧贴在帮岸的条石上,让人没想到的是,这西南角上原来藏着一个暗堡,子弹冷不防从石缝里近距离射出,西路5名战士瞬间便倒在了硚石上,其中有一个山东大汉,怀抱机枪,紧贴帮岸,斜卧在硚石上的血泊中……此刻,石淙集镇枪声骤起,子弹横飞,机枪、步枪声,深弄里的犬吠声响作一团,探照灯光柱横扫天际。人们从睡梦中惊醒,有几个胆大的开窗探头看个究竟,才知道是新四军向日伪军进攻了。10名勇士分两路偷袭太君庙日伪军因意外情况而失利后,指挥员便当机立断改用第二套方案:正面用机枪佯攻,以吸引敌人密集火力;侧面从东侧围墙开洞,部队深入庙堂,内外夹击。第二套方案刚开始时也并不顺利,破墙开洞刚完成,就被庙内的巡逻兵发现,立即用机枪封锁住了洞口,进攻再次受阻。此时,就近的几个村民,从家里扛来了几把长木梯,让新四军从东北角翻墙而入,一会儿的功夫,新四军便控制了整个太君庙,经过约半小时的决战,新四军一举全歼了顽敌,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顺利完成了收复石淙的任务。此时,一支从双林赶来的日伪援军至花桥时,获悉太君庙据点已被新军彻底拔除,便无可奈何地从原路返回。夜,又恢复了宁静。第二天天蒙蒙亮,清水茶馆的老姜,与镇上一些胆大的居民和近处的村民,一早就赶到太君庙,与奉命留下的一排士兵,一起清理战场。在暗堡门口,老姜又发现了两位新四军战士的遗体,其中一位就是昨天来茶馆的那个“高个子”。石淙人按当地的习俗,用十二匹白布裹扎了十二具遗骸,用十二副板材收殓了十二片灵魂,把他们合葬在原石淙粮站西边的大坑里。费家兜村民费寿林是安葬这十二位英烈的村民之一,在封坑的时候,他还放入了十二块石头,以示对英烈的永恒追忆。十二位英烈的鲜血,染红了太君庙前那些条石——高的,低的,能用脚后跟敲出声音的那些条石;染红了流动着的那一泓清水——有声的,无声的,能用橹楫划出歌声的那一泓清水。这石,就是战士的意志;那水,便是英烈的灵魂!(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