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镇刊授党校记事张前方


南浔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因聚居民日增,村落规模初具,因滨溪遂称浔溪;南宋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遂称南林;取南林、浔溪两名之首字,称南浔。当时,南浔镇区工委下辖南浔镇,包括马腰、三长、横街、东迁五个乡镇。
到南浔镇去做刊授辅导工作,不用坐船。虽然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节点,水路发达,然而南浔镇公路开发得早。早在民国时,南浔一湖州段已通汽车了。2019年,我在湖州市公路局编撰一本湖州公路改革开放40年《大道如虹》图书,深入到南浔镇,了解到318国道开发的这段历史:
前志载,G318国道南浔一湖州段始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次年建成,路宽5米,泥石路面,石台木面桥梁。抗战时期路毁桥拆,1948年浔湖段修复通车。长兴段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次年建成,泥石路面宽3米,木桥40余座。抗日战争战争期间全路掘毁。新中国成立后,浔湖段、长兴段历经改造。至1990年,浔湖线路宽9米,长兴段路宽7米,其中出入城镇路段12——14
在八十年代,南浔镇上有两个汽车站,一个是在318国道浔溪大桥北边的长途汽车站,还有一个是位于泰安路与万顺路口那里的泰安客运站,主要以发送本地区短途车及省内客。当年,我到南浔镇,都是走G318到南浔客运站。南浔客运站在镇中心位置。从湖州到南浔,我来去很方便。行走在南浔刊授之路上,感受最深的是南浔便捷的交通。刊授旅途中的等待是烦人的。多少次,我也在南浔汽车站广场一边等车,一边为辅导课作些准备,让学习成为刊授旅途生活状态。
1987年9月10日,我到南浔上刊授课。早上7:30时,湖州东街上车,走318国道,来到泰安客运站下。这是我第一次到南浔作《中国革命史》辅导。那天,刊授点设在南浔镇史馆。是在二层楼房的一个会议厅,柱高屋陡、气势恢宏、木质花窗、古朴典雅。这里学习环境好,师生心情好。我的开场没有仪式,却有感情。“中国革命史是研究和阐述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发生、发展和胜利的历史规律的一门科学。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饭时,学生顾建国热情相邀,到他家里就餐。正是小菜涨价时,每当坐谈,必是物价。他说,南浔镇上的青菜也是从外地运来的。饭后,可在街上走走,在浔溪边小座。下午1;30时,继续讲《中国革命史》。“南浔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为了增添讲课情趣,我穿插了南浔的历史。“经近代,以上海开埠为契机,南浔较早地受欧美文化的影响,丝商迅速崛起,涌现了张静江、庞元济、刘镛、顾乾麟、金城等一批重要历史人物。”讲南浔历史,要讲共产党人的革命史迹。这时,有学生提到张新华烈士。是南浔人。1941年春,组织上派张新华到南浔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站,途中因叛徒告密而在江苏武进漕桥一带遭日伪军逮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张新华毫不动摇,坚贞不屈,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实现了她生前为革命"喘完最后一口气”的誓言。有同学也谈到日军在南浔的暴行。1937年11月19日,日军第10军第6师团从江苏震泽出发,在半路亭兵分水陆两路进犯南浔。当日,南浔镇沦陷。首次南浔讲《中国革命史》,给学生留下了较深印象。是年10月13晴。我到南浔继续辅导这课程。中饭后,学员国强主动要领我去参观《南浔烈士陵园》和《嘉业堂藏书楼》。嘉业堂藏书楼坐落于南浔的鹧鸪溪,与小莲庄隔溪相望,有小桥通连。藏书楼掩映在园中,楼外有园,园中有池。藏书楼的创办者刘承干在故乡购地二十亩,斥金十二万,于1924年落成。他是近代史上中国读书人的代表。
1988年,我开始《思想政治工作》辅导课。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正面引导,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为了讲好这课,浙江省委党校举行了备课会。是年6月20日,我同姚越老师一起赴杭省委党校参加刊授党校老师备课会。当晚入住省委党校河西旅馆。第二天上午,由省委党校优秀教师“传帮带”,听贡老师讲《思想政治工作概论》重点和原则方法。下午,举行了备课会议的测试。24日,我们便乘火车从杭州归湖州。这次学习虽然时间不长,然而,通过辅导,让我对这门课有了很能深的体会,把握了《思想政治工作概论》的学科方向和专业特点,从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水平。以后我在南浔有多次讲课。如:是年7月14日,赴南浔刊授课《思想政治工作概论》,8月14日,晴,继续南浔刊授课。由于我对这门课的兴趣,不断积累这方面知识,不久,我完成了《党校老师的思想政治修养》论文,在《湖州日报》“新潮”发表,受到大家的好评。
老师重视考试,同学看重分数,这是不争的事实。辅导老师,是简单而又沉重的名词,曾记得初次与学生相见,一张张陌生的脸在眼前,老师努力去记住每个人的脸,都会有许许多的回忆,也许是有些回忆美好吧,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有的成了朋友。如南浔学员顾建国与张少华。我记得,那年的8月23日下午,他俩一起来访我家,当时,我们家在湖州月河街6幢302室,只有12平米的小小住房。听说他们来,我赶紧上菜场买了些菜。师生友情,简朴而温馨。晚餐时,我们共同举杯,庆贺刊授党校的友谊。一句南浔话:“内”( 南浔方言你称“内”),成为我们家孩子学的最初用语。
2024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