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前方
张前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16
  • 关注人气: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织里刊授辅导记事张前方

(2024-08-19 10:19:09)
织里刊授辅导记事张前方
   织里镇位于吴兴区东部,北依太湖,南靠318国道和长湖申航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浙江省刊授党校的开办,郊区党校在织里区设面授点。我因此结缘1985年——1987年间,先后担任织里区刊授党校《哲学》与《中革史》两门课的辅导教师,有许多难忘的事。

                                                     初到织里镇

1985316,正是绿枝吐新,万木争春的时候。我同姚越老师因为郊区党校中专班招生出差织里。汽车到达织里站,织里童装业在老街初见市场,业主在此设摊交易。我们来到织里镇中心的区政府,程新土书记热情接待了我们。说到关于21日党校中专班报名的事。他解释说,织里做生意人多,如今种田思想单薄,有的政府工作人员“下海”加入了宏大有限公司。其中有五个,有民办教师离职去经商,据说到宏大公司,月工资有150元。织里区做生意人多,然而,要读书的人也不少,根据指标要努力完成。办完公事,我俩回到旅馆。这天,我们住宿在织里站前旅馆,这是一家私人旅馆。彩色电视机正在播《万水千山总是情》。老板很热情,递上香烟,问我们有什么需要尽管讲。“这里的条件好!”姚老师高兴在回答。我的感觉,里面设施是不错,然而客房的烟草味太浓,我对草味敏感,不舒服。姚越不抽烟,却接过了一支烟,是礼貌吧。于是,我不好说什么了。321上午,我与姚越老师去织里区委会议室办理中专报名手续。织里分区18个名额。已落实了16个。这次,我们还是入住站前旅馆。傍晚,我俩散步在织里老街。老街上有些乱,徒有历史古镇之名。我说,织里镇的夜晚冷落又寂寞。但见到廊道挂的最多的就是红红绿绿的丝织品,成为一道很有特色风景。我问姚老师,在织里两天看到了什么?他说,这里的绣品不错。我说,没有了江南小镇小桥流水的美丽,只是有点脏和乱。322下午,坐公交车回湖。一路上,满是尘土飞扬,将我的滑雪衫厚厚积了一层灰。我在客车上,呆呆坐着不动。回到党校后,我想要做的一件事,是去水池边洗脸和衣裳。

                                                                                    织里刊授路

19854月,浙江省刊授党校正式启动。湖州郊区报名参加有741人,设五个面授点。织里辅导点是其中之一。我先后担任织里区刊授党校《哲学》与《中革史》两门课的辅导教师。开启了我在织里的刊授路。

当时,织里镇区工委,下辖织里、太湖乡、漾西乡、戴山乡、轧村乡、晟舍乡6个乡镇。织里辅导点在织里镇。一路走来,风雨多多。我一方面为学员辅导,另一方面自己要刻苦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经历许多风雨的事。是年625日下午,我和施惠玉老师赴织里刊授辅导点。大雨中,我从学校骑自行车至湖州二院寄存车子。赶到达湖州公交站,全身湿透了。施老师心里犹豫不决。是去还是回?最后,我俩终于上车前往。626,我在织里区委会议室作《哲学》辅导课。有30多位学员到达。我讲《绪论》,讲《本体论》,至下午330时结束。上织里车站,细雨蒙蒙,我俩等着,都感觉有点冷。原是昨天的湿鞋子还没有干。921,“叶儿黄,落河塘。秋风吹,天气凉……”我在小朋友清亮亮的童谣声里,走进了水乡织里的秋天。坐上公交车,一路欣赏车窗外的风景。湛蓝的天空,一碧如洗,大自然很美好。我赴织里讲课的心情很愉快。客车上的售票员爱漂亮,路上在涂着口红,公交车突然一颠簸,口红直接插到鼻孔边上了。下站,遇见织里学员沈建英。她说,报告老师,已到20多人。今天讲什么?我说,“否定之否定。”我们一起穿行在织里街头,发现小商品市场来往的女人中间,有不少嘴唇涂了口红,我说,现在织里摩登化了。沈建英便问:她们这样打扮,老师是肯定还是否定?我回答:还是否定之否定,这生活就是哲学。129,一早醒来。我听到了远处鸡叫声,窗外还是黑的。天真是冷,寒风在呼叫,从树林里穿过。今天我要去织里讲课。事情遇上,最苦也要赴路。我赶上了630时去织里的早班客车。一路上只是冷。来到区委办公室,区政府秘书郑钦泉已到。他说:张老师,今天织里镇轮到三条公路要修建。所以,干部们都忙得很。面授课要泡汤了!我听了,感觉很无奈,独自走到区政府的楼道,向外面望去。前面出现了挑土筑路的热闹场面。是的,学员不少是乡镇干部,少不了忙生产。我回答说:先去织里中学陆老师处发辅导书。然后回湖州。

                                                             织里古镇情

 织里古镇,夹河为市。印在我刊授党校时的脑海中。2019421日,我与臧总,罗根娥团长等相约去南太湖踏青。一路上,看到织里镇的现代繁华,目不暇接,由衷感叹。因此,我想到织里古镇看看。我说,改革开放初期,我作为郊区党校的老师,在织里作刊授辅导30多年过去,织里古镇,是否还在?拆了吧?罗团长回答说:好像织里老中医毛先生私宅.被保留下来了。

回想当年,真是往事难忘。还记得一碗汤圆的美味。那时,为上辅导课,我常常一早从湖州赶到织里。有个冬天,来到织里镇上,我走过一座石拱桥,在街边吃上热呼的早餐,便是两角两分钱的一碗汤圆。记得:摊头就在古桥傍的一棵大树下。时间还早,吃完便到街市走走。只是,外头太冷了。但是,感觉织里这小巧玲珑、皮薄馅大、香甜滑糯的汤圆给了我温暖,从此,成为我记忆中的一道经典小吃。然而,我们这次到了织里街,已经现代化了,很难找到旧时织溪的痕迹。我要说,这聚于宋代的织里老街,只有从书中去寻找了。

近年,织里镇知名作家徐世尧以《淡去的饮烟》在微信推出织里古镇系列美文,激发了人们的美好回忆和历史责任感。我因此想到,要将自己与织里的这段往事记下来。我在织里镇的刊授辅导课,最难忘的是师生的友谊。当年,学习是艰苦的,然而,大家始终乐观坚强。如,1986131日,沈建英来了,一看只有4个学生。她笑意说:老师就像带研究生一样。我们真是幸运。中饭时,学生们争着来请客,要为老师买单。下午,我们开始做考试卷,其乐融融。21日,早起。织里讲课第二天。真是“银装素裹”,湖州郊区党校大门傍的一片竹子也被大雪圧倒了。我的自行车只好绕道出门。路上积雪融化,一路上我车骑飞快。这天,我赶到织里,已有10多位学员。上午讲完课,大家做考试题。发现陈老师拿来的试卷少了一张。有人开心说,这是老师为我们学生减负了。1987915日,我去织里刊授。不见学生,归。17日,重上织里分区讲课。1015日,赴织里辅导点《中革史》,史无前例,看见课堂上满满的。有50多位学员来听课。在我真的是高兴。

织里的刊授党校已经远去了。时光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我们也留下了爱的印记。

                                         2024年7月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