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中午,高庭山“艺术人生”茶话会在碧浪湖大桥龙菱大酒店举行。与会同仁庆贺高庭山荣获建国70周年记录新时代艺术名家荣誉和高庭山画作“山高水长”在翰海拍卖,“高庭山作品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山高人为峰,彩墨绘人生。作为一带一路上的画家,高庭山回顾自己的艺术人生故事,生动有趣。他举杯同朋友们分享了他的“汉墨天华”美酒 。
笔底烟霞化春山
高庭山,字亭山、廷山、号山翁,1943年10月生,浙江湖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入编《印象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人民大会堂展示并收藏。回忆自己的艺术经历, 高老师说,“我虽然从小学的不是美术专业,但对国画创作却有着很深的感情。因为我喜欢,就会去专心致志地不断探索和研究。这样的专注让我觉得很踏实,也很充实。” 他介绍说, 在创作方法上,总是不拘泥的,认为只要有个明确主题就好。另外,能突出顶天立地的感觉,讲究气势才宏大。在线条的勾画方面,要有刚柔相济的变化,轻重,粗细的运用都要考虑好。包括墨色点染的浓淡相宜,都要根据作者的思想,画面要表达的内涵来组织和创作。注重留白改满构图的画面处理。突显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和江南山水的林木繁荗.郁郁葱葱的景象,形成一幅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
山峦重叠,林木扶疏,云雾缭绕。这是画家高庭山画幅中的最爱。从他《湖山秋林图》看,近景为山坡,坡上古木苍郁,山路曲折盘旋于上。坡旁房屋错落有致,有几间四角亭屋。左侧湖面有帆船点点,远岫或浓或淡,隐约可见。就章法而言,强调了峰峦岩嶂的关键性。山峰连绵,山头折迭而进,山之脉络仿若一条游龙蜿蜒而走,树木依附岩嶂而生,道路,泉脉亦因岩嶂而曲折隐现。观之画面虽然繁密,但却不失明晰,在整齐之中求变更加增添了画面的气势感。高老师用笔,简劲与繁密时而互见,其笔之用皆结合情绪所作。观其用笔,急之应急,慢之应慢,时而疾笔速作,时而逸笔清淡,有时从容稳健,落纸悠然,弄笔如玩,随性点染,俱成文章;有时揎拳卷袖,狂叫惊呼。下笔如急风骤雨,顷刻立就,未放先行,欲倒又起,虚实变幻,不可揣测。用笔既好,用墨自来,墨由笔生,则笔不偏枯,墨自丰腴。高老师着墨是以浓为骨架,由浓入淡。在画面中非常注重“留白”的处理和尺度,使其与墨块着色的相谐更让画面从中透显出虚实之美。在情感相通的基础上,更有了各顺其势的“师道自然”之韵致。观高老师作品整体,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其画面的动静相谐之姿态更显灵动。
高老师认为,一个画家,其笔墨当随时代。当今时代,需要的不仅是从内容上的精神体现,更重要的在于从事者能够有一颗专一沉潜的心去进行创作,不掺杂任何的功利和浮躁情绪,化作彩墨绘人生。2019年1月2日,腾讯视频记者来湖州采访,录制《高庭山艺术访谈录》,这是在优酷播出的生活高清视频。笔者作为市社科联秘书长接受邀请,现场介绍高庭山老师的艺术人生。我说,高老师是一位重视社会宣传的国画家。作为一名中学美术老师,他退而不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他拴着老伴去曲阜的故事很感人。 2017年11月18日到20日,因北京方面的按排,邀他去参加“献礼十九大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邮品”首发式。由于他老伴有老年失忆症,而且较严重,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困难较大,但是,他想到机会难得、意义重大。在主办方要求下,他毅然带上老伴和邮册里的14幅作品和旅行箱出发了。为了防止意外,他用带子一头拴着老伴一头系在自己腰间,行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这样一路寒风兼程,到达山东曲阜。此行得到主办方的热忱接待,一同参加祈孔仪式,在学而居艺术馆举办了他的艺术作品个人展。为曲阜孔府送去了湖城一位老艺术家的国画作品,其中包括有时代宏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秋山晨曦图两件大作品。电视台为此做了一个记录光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