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来珍的银子

据唐文华老师调查,吕家埭姓吕人家有来历:明朝末年,石门有个官僚叫闾锡州,他为了自己家的祖坟风水,在石门塘边上开挖了一个弯兜,这样一来,在石门塘上背纤的人都要朝他家的祖坟弯腰,到了晚上,那些过往船只都停在这坟前的兜浜里挑灯过夜。这件事情被别人告了一状。这样说的:石门闾锡州,直塘开弯兜;白天千人作揖,晚上万盏红灯。后来朝廷派人一查,固然如此。这是要定罪、杀头的。于是他们拖儿带女连夜逃出。逃到今天的夹塘村吕家埭,改姓吕,去掉门子筐,说明逃出了家门。
文化大革命时,被评上的地主的要上台挨批斗。因此,出生地主的家人,很害怕这顶“地主” 帽子,要赶紧和地主撇开关系。吕来珍死后,他的儿子吕圣财,因为“吕来珍的银子”被戴上了“地主” 帽子,也因为在这样形势下,被赶出家门,住宿在村上西边角的坟地里。他迫于无奈,也选择自尽。
吕来珍有一个侄女叫吕阿六。她是吕三才的妹子,她家的成分是富农。文革时,我在吕家埭读小学,听到愤怒的口号声声, 常看见吕阿六被造反派拉到村上游行。造反派硬在她脖子挂上“地主婆”的大牌子到台前开批斗会。她虽是个女的,嘴吧很强硬,从不服输,因此吃了不少苦头。当时,曾有一个造反派这么问她:你为何不去死呢?她回答说:“我没有做坏事,为什么要去死?天高皇帝远。我要活着,睁大眼睛,多看看也是好的”。抱着这样信念,她坚强地活了下来。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地主的“帽子” 终于摘掉了, 吕阿六等到这一天。从此,她一身轻松,变得很开心,脸上总是笑眯眯的,在村里村外走动。她活到了90多岁。她有个儿子叫吕桂荣。
吕来珍的孙子有吕阿洪、吕阿毛,侄子叫吕三财,等到改革开放后,才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