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日前,湖州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离退休干部“蝶变·点赞新成就”活动的通知》后,
支部 成员热烈响应。在此列举,与同仁交流。
“点赞新成就”· 心得体会
为实施“八八战略”,建设文化大省,二十年来湖州以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坚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市民素质极大提升。市民文明意识增强,自觉遵守文明规范,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市民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绿色健康环保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垃圾分类融入生活,脏乱差不见踪影;成为天蓝气爽、水绿山青的宜居城市。切实增强了文化软实力,加快了文化大市建设。(陈豪)
浓浓书香沁湖城
二十多年来,湖州从仁皇山畔的市图书馆到东部新城的吴兴区图书馆,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优化,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高品质需求。尤其是陆续建立和开放的城市书屋,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型文化服务载体,让公共阅读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使居民在家门口就满足了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书屋里不仅有白发苍苍老人在看书看报,还有许多学生在做功课,一些年轻人查资料等等。傍晚时分,我家附近的城市书屋常常一座难求。不仅感慨:书香湖州,近在咫尺!(邵伟)
回家的路越来越近
不知是谁出的主意,让我们点赞新成就,不是自己夸自己么。但静心而思,身边值得点赞的地方实在太多。就拿我常常回家的路来说,几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从湖州回安吉章村,必须经孝丰,转车才能到达。有时买不到票,还要到地铺转一转。上午出发,傍晚才到家。镜子一照,人都老了几十岁:头发白了,眉毛也白了。全程沙石黄土路,灰尘多啊!进入九十年代,回家的路有了改变,先是浇了水泥,后又铺了柏油。路漂亮了,车速快了,我们回家也干净了。前几年,申嘉湖西延高速公路通车,回家的路一下子从原来的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心情都轻快了。今年上半年,湖州城北快速路的开通,回家就更方便啦。现在,申嘉湖西延高速路口至章村的快速路又已开建,据说修通后,可将20分钟路程,缩短到目前的一半。
不是家乡的路越来越近,而是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我们的党越来越坚强!(张西廷)
昨天的日记
自从五十年前下乡插队曾经在农民家中吃过饭以后,昨天去农民家中做了一天客,吃了一顿饭。感觉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农民生活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昨天一早,我们乘坐102路城乡公交来到双林倪家滩村一个在老年大学认识的同学家里作客。现年75岁的虞连奎老人改革开放后靠外出打工赚的钱在2005年就造了一憧漂亮的小洋楼,楼前有个小菜园,他儿子的一辆小车停在门口。新农村建设,周边道路硬化,他得以骑电动车去不远的他们家的地种蔬菜。他很高兴地载着我去看了他们家好几处庄稼地,有油菜、蚕豆、桑树等。他说,种这些地不仅不用象50年前交公粮,政府还发补贴呢!由于建造高速公路土地征用,对一定年龄的老人有生活补助,他们夫妇征用政策补助加个人商业保险每人每月有二千多现金。现在他们平时吃的菜都靠自己种的,就买些荤菜,村里有食堂,附近有诊所,生活方便舒适。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中国极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只有农民幸福了才算真正造福人民。(王丹红)
在社区看见美丽湖州
《点赞新成就》我的感受。
我住在老旧、的友谊新村,但显得洁-白-绿。楼梯-楼道,常年干净,墙面白似雪。楼房中间,有条柏油路,路的两侧,有花-有草。有绿树成成陰的香樟树-冬青树-桂花树-松树-翠竹等。人们在此散步,似置身于养吧,感觉十分舒悦。在社区看见美丽湖州。(施延璋)
我家房子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潘美辰的一首《我想有个家》,让多少人感动!这位女歌手,一身中性打扮,冷酷中带着独特的嗓音,在我难于忘记。 近40年来,信念,热情,抱负,诚实,事业的奋斗与家庭的幸福,始终伴随着它。
我们都经历了一个从福利房到商品房的时代。 1984年,我调到湖州城郊党校工作后, 房子成了最大的困难。结婚后,无住房,我的烦恼太大了。无奈之下,1987年6月,我接受了单位同事退出一个孤岛:月河街月新弄302室的12平方的房间;1990年1月7日,借住岳父在吉山购得192幢103室商品房;1996年7月28日,从机关分得红丰101幢306室62平米二手福利房。2002年10月4日,我们乔迁富丽家园,是自己出资购买的商品房。2022年1月20日,我们又敲响保利•堂禧商品房装修的第一锤。流年似水,如歌的岁月里,我家的房子在不断的改善,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尤其,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了!我家的房子也随之 提升,进入现代化的住宅区。(张前方)
绿色家园
当我们走进一个个美丽而整洁的乡村、社区时,就会感觉到神精气爽,心情愉悦。良好的环境来自实施"绿色浙江"的得民心战略。
想当年,乡村、社区路边、角落、河滩垃圾肆虐。环境脏乱差,老百姓 厌声载道。而今展现的“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的蜕变是来自实施“绿色浙江"的一系列措施:河长制、污水分离、关闭污染企业、垃圾分类……,政府还投入了大量资金让老社区的设施进行改造,使老社区环境焕然一新,老百姓真正有了获得感。
绿色覆盖了我们的家园。树荫下憩息的老人谈笑风生,草坪上孩子们放飞童心,河滩边垂钓者享受乐趣,綠道上健走者精神十足……。
享受"绿色家园"带给我们的幸福的同时,更激发我们用爱去保护环境。我便参加了小区成立的家园志愿者服务队伍,每周日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义务劳动。我感觉到"綠色家园"让我们的老年生活更有滋有味!(吴月芳)
南浔,我是爱你的,却觉得你越来越陌生
我和南浔是结下不解之缘的。
我50岁以后,到退休的十余年,我在南浔工作,是在南浔画上我工作生涯的圆满句号的。
那时新区刚成立,处于百度待兴的阶段。由于工作的原因,当时,我几乎天天都在南浔镇区角角落落巡查,找镇区的整治难点和卫生死角,随着南浔镇创建文明城镇的推进,我熟悉 全镇的每一条马路与小巷。
世纪之初,南浔城区还没有一座十层以上的高楼,除了小莲庄与藏书楼还拿得出手,其余都是粉墙黛瓦的老旧建筑集群。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太缺乏现代化城市的韵味了。
新区的领导班子是有抱负和作为的,带领着全区人民,一茬接一茬的埋头苦干。
一晃就是整整20年,南浔用翻天复地的变化,一点也不为过。
2012年,随着南浔合作银行新大楼的建成开业,其高达22层的大厦,成为南浔城区第一座地标性的建筑。
以后的十年,随着南浔区行政中心向浔练公路东侧建筑搬迁,南浔城区的高楼大厦象雨后春笋般的耸立起来,城区展新容,开始继写“四家八牛”传奇历史的新篇章。
南浔的工业有传统,但绝大部分是开创性的,其最具特色的是地板,电梯,与电机,这些产品在全球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南浔的旅游业,更是声名显赫,如今谁敢说南镇古镇不如乌镇。
南浔区的乡镇,更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发展理念,村村镇镇都是美丽的大花园。
退休后的十年间,我多次故地重游,每次都感到南浔飞速的变化,变得如此美丽。眼前的一切,似曾相识,又不敢相认,我如此熟悉南浔,但现在非开着导航,才能安然抵达目的地。
南浔新区与古镇城区相得益彰,两者融洽得天衣无缝。
南浔我永远爱你!
(陈国荣)
重 返 知 青 点
杨柳依依,春风拂面。我们一行插队知青近日结伴去了趟乡下。忽忽数十年,当年景象,已真如梦中。重返知青点,完全是怀旧使然。
大队部、旧茧站、石板桥、知青屋,依稀在向我们述说着往日的故事: 顶着烈日“双抢”,冒着严寒冬种……,越是苦印记越深。记忆中当年乡下田漾连片,桑园成林,羊肠小道,泥淖处处,低矮农舍,屋瓦接堞。岁月的催化,现今已被鱼蟹塘、沥青路、小洋楼所取代。村部的文化礼堂、办事大厅,摩肩接踵;村旁的沿街店铺、农家菜馆,门庭若市,显得一派鲜活。
这或许是新农村该有的模样,希冀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大队(村)未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新农村建设步伐再快点儿,企盼乡亲们的日子再好点儿。(孔庆耀)
加载中,请稍候......